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020-06-23 09:31赖爱兰
文理导航 2020年1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赖爱兰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的经典诗词和名家名作等更是数不胜数,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一方面能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非常有好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初中生进行文化上的熏陶和心灵上的启迪等,从而充分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初中生真正爱上语文,大幅度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还没有形成,此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可实现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意识到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从初中生的學习规律和特点等方面入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感悟能力。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反复吟诵和用心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美、意境美等。而且,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故事,通过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致会更强,对知识的渴求也会更强烈。此外,初中生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电子设备的机会比较多,他们也会在网络上接触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若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堂上阐述传统文化,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二)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这导致学生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自身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和名言名句,也能使学生发现自己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的一些不足,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具备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

(三)提高学生艺术品味

新课改下,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美学教育,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促使他们更好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以真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等。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以乡愁为主题的古诗,表达了流浪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尤其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传神,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内容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更多的波动,可使他们积累更多与乡愁有关的句子,可有效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在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按照内容的不同可将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种,文言文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个人情感,使他们在阅读中收获更多。

例如,《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日本侵略者的攻占中,中国的土地大面积沦陷,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中,但是作者依然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电子设备,播放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影视资料,以促使初中生对祖国产生更多的热爱之情,挖掘他们内心最细腻的情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先贤杜甫以文言文的形式描述了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这件事,并由此联想到了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没有着落的劳苦大众,其爱国主义情怀跃然纸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意识到爱国主义思想是自古至今都存在的,是我们民族发展和兴盛的重要精神支柱,从而对初中生进行精神上的洗涤,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在写作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新课改下,要求初中生每学年的写作次数不少于14次,并能在45分钟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写作。但是很多初中生在面对写作题目时,常常思绪混乱,不知道如何下笔,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为此,教师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例如,面对写作主题“学会记事”时,很多学生在记事时常常采用“流水账”的形式,整篇文章读起来毫无波澜,无法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而在渗透传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按照“确定写作思路—叙事———融情”等的步骤去书写,并学习作家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泰戈尔在《金色花》中的写作技巧等,史铁生借助散文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令人动容;泰戈尔在《金色花》中营造了优美宁静的画面,再现了母子情深,令人感同身受。学生在叙事写作时,也应该做到借助事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而真正做到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

总之,在战胜自我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进取精神、在欣赏景物时体现出的物我相融境界等,都是传统文化与写作相结合的产物,都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和核心素养。

(三)在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实践活动的组织往往更能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为此,教师可在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调动起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例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古诗词时,教师可组织自主推荐古诗词和成语的活动,即在语文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拿出5到10分钟的时间,选出一位同学给大家推荐一首古诗或者一个成语,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教师还可组织“每周一诗”的活动,即要求学生每周抄录并背诵一首古诗,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摘抄古诗《长歌行》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能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古诗《泊秦淮》的抄录过程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限感慨,爱国主义情怀跃然纸上,这能使学生意识到在和平时代我们依然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总之,在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素养,能进一步洗涤初中生的灵魂,可促使他们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坚持和日复一日的努力,这样才能取得圆满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使他们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方式解读[J].名师在线,2019(36):79-80

[2]马鹏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2-13

[3]杨万友,朱金秀.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2

[4]曹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3-134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福建三明36500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