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文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我国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优秀代表。民族民间舞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借鉴了现代舞的舞蹈结构安排、舞蹈技法运用等多种元素。本文选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舞蹈《牛背摇篮》《长白祥云》《草原汉子》来说明这两种舞蹈之间的具体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民族民间舞如何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又不断兼收并蓄,接受现代舞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现代舞 舞蹈学院剧目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081-02
民族民间舞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创造的结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的是中国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民族风情。现代舞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风格和理念上是对古典芭蕾的扬弃,反对僵化的动作和格式化的语言,主张对外部生活和事物进行再创造,认为舞蹈应该深刻反映时代的节奏,鼓励舞蹈应该具有原创精神[7]。现代舞在中国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为民族舞带来了新鲜的舞蹈元素,使民族舞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现代舞在舞蹈结构、编舞技法、音乐节奏等方面对民族民间舞有所影响和启发。本文通过苏自红老师的《牛背摇篮》、赵帅和刘福洋老师的《草原汉子》、迟福子老师的《长白祥云》等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经典剧目为案例,挖掘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不同方面的影响。
一、从《牛背摇篮》看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的影响
(一)舞蹈结构概念
舞蹈结构是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构造方式,主要用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舞蹈的主题思想。舞蹈作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式结构,又叫戏剧式结构,特点是随着情节和内容的变化而展开舞蹈的结构,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顺序逐层递进;二是时空交错式结构,特点是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安排舞蹈进行的顺序,而不受时空的限制;三是篇章式结构,每幕、每场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对独立叙事。选取舞蹈结构时,应根据舞蹈所要传达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来进行结构设计。
(二)《牛背摇篮》的舞蹈结构分析
舞蹈《牛背摇篮》创作于1996年,是苏自红老师由家乡青海玉树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总结升华而来。《牛背摇篮》借鉴了现代舞中的结构表现形式,以传统的情节叙事结构为主线,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更替,时间轴十分清晰。另外,又穿插有舞蹈形象的情感线条,具有复合性情感结构的特点,是情节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产物。舞蹈动作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互印证,在动作和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在舞蹈的前半段,舞蹈者以整个躯干为轴心,力量运用表现出上下运动的特点,膝盖上的屈伸动作使力量更为集中,力量在慢速的节奏下直接向前,上下律动的状态下有控制的前进。这一套极富力量和速度变化的动作体态传递出小女孩天真活泼的自然性格,以及内心的平静状态。通过情感和情节交织的结构安排,自由和灵活的舞蹈动作,作者将藏民族中美好的、体现自然天性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出来。
二、从《草原汉子》看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的影响
(一)现代编舞技法在民族民舞中的运用
舞蹈技法,是舞蹈编导在构建好舞蹈结构的基础上,把内容化成形式的一种技术方法。技法是从艺术形式的角度,运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特定的舞蹈动作[1]。
为了展现舞蹈的现代性,编导们借助编舞技法,对民族民间舞的原有形式和动作进行再次改编,摆脱了舞蹈先前单一的动作和旧有的习惯,不再局限于重复单一的空间和方位,空间、幅度和力度在创新的舞蹈形式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舞蹈动作开始富有变化。现代舞为民族民间舞的运动造型和方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非对称性,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到新奇。
(二)《草原汉子》的编舞技法分析
《草原汉子》大体上可分为三段结构,符合编舞技法中“ABA”(快慢快)的结构样式。作品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舞蹈动作较快,动作更有力度,“点”的动作比较多,以此来体现出蒙古汉子豪爽的性格和形象[1]。在第三段结尾部分,为表演蒙古汉子的演员设计带有蒙古族特性的标志性造型动作,一人一个造型,直到最后一个演员做完动作的同时,所有汉子一起蹲下。当音乐进入最高潮的部分,所有演员一起站起同时走向舞台口,营造出广阔和气势雄壮的舞台效果;最后所有演员冲向舞台的最前面,排列做一个横排,每一个汉子都奋力奔跑着冲向终点,是力量崇拜与理想达成的双重结合[1]。
《草原汉子》运用了现代的编舞技术来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内涵,使其在艺术形式上更富时代性。舞蹈完美展现了传统蒙古族的民族艺术,同时,也是这一民族在现代生活中的精神记忆和民族传承。舞蹈的现代性体现在表演手法上,为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本来极具民族特征的舞蹈动作有所修正,增进了观众对动作的理解。在舞台设计上,舞台灯光、画面、音响和色彩都为了配合这一故事题材而进行了处理,这些都属于现代的技术工具,由此使舞蹈作品更加逼真,思想内容更加丰富。
三、从《长白祥云》看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的影响
(一)现代舞音乐对民族民间舞的影响
现代舞的音乐与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相比,具有通俗化和节奏感强烈的特点,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体现出动感和自由的韵律。现代舞对音乐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拉近舞者与观众的距离,是现代舞传播廣泛的一个重要原因[5]。背景音乐作为舞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充分展现舞蹈背后的故事。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加入动感和时尚的现代音乐,既是对民族舞形式和内容的一大丰富,也是舞蹈现代性的集中体现。
(二)《长白祥云》的音乐节奏分析
朝鲜族女子群舞《长白祥云》在音乐的运用上,基调是朝鲜族的典型音乐风格,具有曲调流畅、委婉抒情、含蓄内在的特征。在突出家乡美丽柔和的片段,音乐贴合情感的需要,舒缓柔和,深沉悠远的鼓声表达出传统朝鲜民族的充满原始生态色彩的生活画卷;在后半段手鼓群舞的部分,节奏陡然加快,既有朝鲜族的传统乐器,也有多种现代乐器,营造出紧张热烈的音乐氛围。实现舞蹈情感高潮的音乐烘托。
在《长白祥云》的创作中,现代舞的音乐是节奏创新的基础,同时辅助了情感的表达和性格的塑造。在音乐构造的虚拟情境中,长白山的自然环境与人物形象得到了节奏上的统一。在《长白祥云》中每一节音乐节奏的变化是舞蹈多元内涵的直观体现,现代音乐具有的曲式结构在舞蹈中也有所体现,舞蹈中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动作往往伴随着音乐节奏的独特变化。
四、结语
通过对《牛背摇篮》《草原汉子》《长白祥云》这三部舞蹈作品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创作的影响主要是:第一,现代舞形成了规范的舞蹈结构,民族民间舞创作借鉴现代舞的结构设计,使舞蹈的动作表层结构和深层情感结构结合得更为紧密;第二,民族民间舞借鉴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在每个部分的动作节奏和叙事手法上吸收现代舞的创新元素;第三,民族民间舞学习现代舞的音乐制作和演奏方式,在舞蹈与音乐的共同创作中,实现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音乐的和谐互动。
民族民间舞的良性发展既要坚持民族性,又要体现当代的发展理念,更应考虑到该怎样使中国的民族民间舞紧与时代共同发展。只有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才能被当代人更好的接受和认同,最终与国际文化对话。
参考文献:
[1]仝刚,王宁.试论蒙古族舞蹈《草原汉子》的编舞技法特点[J].大众文艺,2016,(03).
[2]念云华.三人舞作品《牛背摇篮》的分析[J].北方音乐,2015,(20).
[3]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5).
[4]王克芬,劉恩伯,徐尓充等.中国舞蹈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高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6).
[6]侯丽蓉.关于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探索[J].剧作家,2008,(06).
[7]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贾安林,金浩.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苏自红.民族民间舞蹈意象的探索——创作《春雨》后的思考[J].舞蹈,1999,(01).
[10]蘇自红.我追寻性格美——创作《牛背摇篮》的体会[J].舞蹈,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