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高雅 霍玉萌 李彦蓉 李虹
PD 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为主,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嗅觉障碍、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其中,非运动症状常出现较早,睡眠障碍往往可作为PD 的首发症状出现[1]。研究表明,存在睡眠障碍症状的PD 病人高达60%~98%[2],睡眠质量降低会极大地影响病人的情绪状态。以往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能够改善病人睡眠、情绪状态,且不良反应小[3]。本研究采用力量训练中的抗阻力运动对中老年PD 合并睡眠障碍的病人进行干预,以了解抗阻力运动对PD 睡眠障碍病人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入住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病房的90 例PD 病人。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神志清醒;(2)符合1992年英国PD脑库制定的原发性PD的诊断标准,经医生诊断为PD;(3)Hoehn-Yahr 分级(H-Y分级)为1~3 级的病人;(4)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3)慢性失眠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伴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2)反复卒中史,外伤史等导致肢体偏瘫的病人;(3)各种原因服用镇静药物治疗的病人;(4)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将老年科45 例病人作为观察组,神经内科45 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4 例,女11例,年龄61~85 岁,平均(71.77±6.65)岁,病程3~12年。对照组男36 例,女9 例,年龄62~83 岁,平均(70.47±7.13)岁,病程2~14 年;2 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护士操作时做到“四轻”,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光线适宜;鼓励病人睡前喝牛奶,听轻音乐;鼓励病人适度运动,病人可根据自身习惯散步、慢走、原地运动等;遵医嘱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并观察服药后的效果;根据病人病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给予一对一讲解。病人出院当天责任护士进行饮食、睡眠、用药宣教,强调运动训练并指导病人定期复查。病人回家后通过电话、微信群进行随访。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抗阻力运动训练。在护士长领导下,以培训后考核方式,择优选拔主管护师2 名、护师2 名、康复医师1 名、主治医师1 名组建抗阻力训练干预小组。主治医师负责评估病人病情,康复医师和护士给病人播放标准动作视频,讲解相关动作要领。病人运动时,家属全程参与,康复医师及护士在病人身旁给予指导及纠正动作,保证病人安全。抗阻力运动训练采用弹力带抗阻力运动的方式,包括上肢运动3 项和下肢运动2 项。其中,上肢动作包括:(1)扩胸运动:病人坐姿或站姿,肩外展外旋姿势,双脚与肩同宽,双手紧握弹力带,贴近身体,呼气时肩外旋打开前、上臂,做扩胸动作,吸气时缓慢回到开始姿势;(2)划船运动:病人坐直,双腿弯曲,双手紧握弹力带,呼气时双手往后将弹力带拉到身体两侧的位置,吸气时缓慢放回;(3)反向飞鸟运动:病人站立,脚、肩同宽,微曲双膝,双手紧握弹力带,掌心相对,放在前胸位置,呼气时用双手向后拉开,使肘和肩在同一水平,吸气时放回。下肢运动包括:(1)单腿踩踏:病人坐姿,弹力带悬空踏在左脚下,手攥弹力带两端,左脚向下踏在地面上,右脚同理;(2)下肢外展:病人坐姿,弹力带呈环形,一端踩于脚下,一端套至大腿外侧,呼气时双腿外展,吸气时收回。病人干预时间为30 d,运动强度为每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20~30 min。护士通过Borg 主观疲劳程度量表询问病人疲劳的主观感受,以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评分11~13 分为病人运动强度合理,≥14 分即停止运动。
1.3 观察指标 2 组病人干预前1 d、干预30 d 时进行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病人的睡眠质量。量表由19 个题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 个部分,累计各部分得分为PSQI 总分。PSQI 总分范围为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2 组病人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评价。HAMA ≥14分为焦虑;HAMD ≥20分为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病人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2组病人PSQI 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 总得分及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3 个维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3 个维度的得分及PSQI 总得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人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n=45)
表1 2组病人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n=45)
注:与干预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干预组1.44±0.84 1.24±0.80 2.07±0.89 1.33±0.88*△1.04±0.82 0.84±0.67 2.02±1.27 1.56±1.29 1.40±0.65 1.11±0.44*△1.53±1.33 1.20±1.18 2.07±0.89 1.62±0.78*△11.58±4.01 8.91±3.78*△项目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应累加问题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1.51±0.73 1.40±0.86 2.11±0.91 2.00±0.95 1.13±0.87 1.00±0.85 2.11±1.05 1.89±1.21 1.45±0.59 1.51±0.63 2.00±1.13 1.58±1.03 2.04±0.82 2.00±0.74 12.36±2.60 11.38±3.49
2.2 2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比较 干预前,2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病人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的比较(±s,分,n=45)
表2 2组病人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的比较(±s,分,n=45)
注:与干预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HAMD 7.98±6.99*△14.90±8.87 HAMA 15.51±11.74 18.73±8.65 HAMD 13.33±9.28 14.78±8.48 HAMA 7.84±11.77*△18.13±8.58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都属于PD 的非运动症状,有60%~98%的PD 病人存在睡眠障碍[2],约35%的PD 病人伴发抑郁[4],3.6%~40%伴发焦虑[5]。PD焦虑的病因尚未确定,但可能是继发于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反应。研究表明,焦虑症状与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相关[6]。李广鹤等[7]研究指出,传统运动可以提高老年病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缩短入睡时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抗阻力运动的PD 睡眠障碍病人,PSQI 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评分,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3 个部分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表明抗阻力运动对改善PD 睡眠障碍病人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及改善日间功能障碍均有效果,可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表明,抗阻力运动能够减轻慢性疾病病人的焦虑症状,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并且对于控制PD 病人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起到重要作用[6]。国外学者将舞蹈锻炼作为运动方法对PD 人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舞蹈锻炼可有效改善PD 病人的协调性、精神状态及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增强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8]。本研究将抗阻力运动作为运动锻炼形式应用于PD 睡眠障碍病人,得出了相似的结果。采取抗组运动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得分也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抗阻力运动可以改善PD 睡眠障碍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除此之外,相关研究指出,系统的渐进性抗阻力锻炼不仅可以提高PD 病人的肌肉控制能力,还可以改善其肌震颤症状[9]。 所以,舞蹈、抗阻力运动等运动锻炼方式都可以作为PD 病人的一项常规身体练习活动,与药物治疗及其他手段一起运用到PD 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中。但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根据PD 病人对锻炼项目的适应情况随时调整,并有专业教练员进行指导,且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实时的监护[10]。以往传统的抗阻力运动是采用运动器具的方式对抗地心引力,增加身体的负重,负重越大,运动难度及运动者潜在受伤风险也越大。PD 病人由于肢体活动障碍,不易完成传统的抗阻力运动。本研究采用的弹力带抗阻力运动,运动工具简单,负重的增加是靠运动者自身的力量和弹力带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动作简便且易于操作,多数动作病人采取坐位姿势即可完成,从而保证了病人的完成度和安全性。运动者可以通过安全规范的弹力带抗阻力运动改善肌张力,增加肌肉力量,改善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结合病人实际需求,开展多途径、个性化健康照护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从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