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视角下微信表情 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23 06:34周劲波倪步唱
关键词:表情符号亚文化微信

周劲波 倪步唱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作为即时社交通讯软件的代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拥有大量的粉丝和用户。根据腾讯2018 年第一季度数据,微信用户达到10.4 亿,微信登录人数已达10.01 亿,日均发送微信消息450亿条。微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流量平台之一,已成为全民级移动通讯工具,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社交,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社交模式。在微信的众多功能中,微信表情是人们极度喜爱的,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作为微信表情使用者的生力军,大学生群体借助微信表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情感,活跃聊天氛围,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等。但是,不同的大学生在同一情形下却选择不同的微信表情,以及在不同的互动话题和互动对象使用的微信表情也不同等。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同群效应,构建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探究影响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因素,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具有实际意义。

一、理论基础

(一)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行为随人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行为和人是相互因果关系,每个人都有双向互动和决策关系。人类的认知和动机指导他们的行为,行为及其后果反过来影响和决定思想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主体的情绪反应[1]。

由于微信表情具有较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微信表情是以视觉形式来影响双方的心理活动,在网络交流互动中,因为个体隐藏在屏幕背后,双方都无从获知对方的表情、动作、神态等外部特征,对微信表情的使用和分析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会认知。在微信表情的视觉冲击下,通过理解微信表情的隐喻意义,从而了解对方的心理和情感,发出符合情境的微信表情。

(二)同群效应

同群效应指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价格、收入等个体自身经济利益的激励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他周围的与他相同地位的其他人的影响[2]。在微信聊天中,由于微信表情的形象直观,表现形式简洁明了,能生动形象地展现个体各种各样的表情、动作,微信表情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由于周围人在聊天中使用微信表情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从而达到同化的状态。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学者对于微信表情的研究从2011 年微信上线以后相继开始的。通过知网查询,以“微信表情”“大学生微信表情”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2014年到2018 年共有文献116 篇,以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少之又少。前人学者对于微信表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情符号的功能和意义研究

互联网社交的发展促进了表情符号的出现,已逐渐成为用户社交必需的聊天元素。相对于文字和语音聊天,表情符号有着独特的社交优势,如提高沟通效率、弥补文字缺憾以及体现自我个性等[3]。微信表情符号的功能主要是补充语言、代替语言和表达语言的意义,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沟通,有利于网络交际[4]。网民们在互动中收藏、转发、斗图,在一个个搞笑诙谐的表情包传播中释放了情感,减缓了生活压力[5]。

2. 语言与非语言层面研究

网络表情符号实质上是一种辅助交际的手段,现实中的交际是“有声语言+态势语言”,而网络交际是“文字序列+网络表情符号”,是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6]。“非语言”网络表情符号具有识别性、通时性、知觉性等优势。表情符号的视觉情感传达可以利用动态或静态的表情符号更好地表达和代替现实世界的情境,从而达到感情交流沟通的目的[7-8]。

3. 商业模式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网络表情变成一种可供消费和交易的商品。微信表情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建立微信打赏因素,表情IP 化[9]。社交平台可以通过开发与投放表情包,有效带动用户消费,凸显了商业价值与市场空间[5]。

4. 人际传播研究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表情流行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引发联想、补充聊天内容、提高参与度、推动网络文化发展,还可以以热点事件和人物为素材,带动网络话题等[10]。微信等网络表情的传播特点为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适合在网络环境中迅速传播[11]。以微信为主的表情符号的广泛使用不仅迎合了用户的视觉审美需求,还缩短了网络人际传播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解了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传播障碍和隔阂,并为消息、情绪的同步传播搭建传播渠道[8]。

本文将在上述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且设计有效的问卷,精选研究样本,用全新的视野、思路、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研究,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假设

1. 个人背景因素

不同的个人背景对于网络表情的选择是不同的。本研究的个人背景因素主要从性别、专业和亚文化偏好三个方面展开研究。Wolf 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网民在使用网络表情时是存在差异的[12]。一般来说,女性更喜欢使用网络表情符号[13]。除此之外,不同专业(工科、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对于微信表情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存在较大差异[14]。亚文化是更为广泛的文化的一个亚群体[15],青年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亚文化[16]。这种亚文化会使他们形成不同的兴趣偏好,交际中有着不同的行为[17]。本研究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性别、背景和亚文化偏好三个方面探究个人背景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不同个人背景的大学生在微信表情使用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 性格特征因素

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指个人系统的思考和情绪方式,包括内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18]。性格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可划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不同性格的个体会选择不同的词语和表达倾向[19],表情符号还可以表达情绪、情感和个性化[20]。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性格特征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3. 使用动机因素

使用表情符号的动机在于表达情感、情绪,增加幽默或加强信息表达[10],使用微信符号有利于澄清或解释某一件事或者软化聊天语气[22]。表情符号的使用有利于丰富用户之间的信息,增强社交联系,增强身份表现力;可以强化用户之间的友谊[23],在虚拟的聊天中更倾向于使用非语言符号表现自己。在聊天过程中,表情符号的使用有利于活跃气氛、表达个性等,这是使用微信表情符号最重要的动机之一[14]。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使用动机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4. 互动话题因素

表情符号有助于形成关系和认知理解,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参与者表达情感和管理相互关系,还可以作为帮助消息理解的词语[24]。在不同的聊天话题中,网络表情符号的选择会有所不同,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表情符号[25]。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讨论个人情感、生活琐事等话题时,具有较高的微信表情使用意向;在讨论工作、社会问题时微信表情使用意向较低,但实际的表情发送数量区分较小[14]。在社交情境下使用较多的网络表情符号,在积极和消极的聊天情境下则会选择不同的表情符号[26]。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互动话题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5. 互动对象因素

在网络交际中,个体有众多的交际对象,也称之为互动对象。当互动对象是朋友或者闺蜜时,个体使用网络表情符号的频率会增加[16]。无论个体之间相距多远,当互动对象为朋友或者亲近的人时,都会使用较为随意的表情符号[28];当互动对象为陌生人和朋友时,个体对于朋友使用网络表情的频率高于对陌生人使用网络表情的频率[13]。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互动对象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上述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认知和同群效应以及理论,匡文波和邱水梅[14]的微信表情使用与满足模型,本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影响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总体与样本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研究样本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0 名学生,根据每个学校的男女生比例进行权重抽取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55份,回收率85%;其中有效问卷232 份,无效问卷23 份,有效率90%。调查时完全随机抽样,因而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二)变量测量及处理

本研究对个人背景、性格特征、使用动机、互动情境、互动对象的测量,采用测量量表的方法进行。为了确保调查问卷使用量表的有效性,在问卷发放之前,先选择了广西师范大学的50 名本科生进行预试调查,通过对信度、效度以及探索性因子的分析后修改量表,再对4 个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发放。本研究对个人背景主要从性别、专业和亚文化偏好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对于性格特征主要从外向、内向等方面进行测量;对于使用动机主要从软化聊天语气、表达情绪、活跃气氛等方面进行测量;对于互动话题主要从学业、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方面进行测量;对于互动对象主要从陌生关系、普通关系和亲密关系进行测量。运用SPSS 24.0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从信度和效度分析可知,整个量表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879,其中个人背景、性格特征、使用动机、互动话题以及互动对象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分别为0.731、0.823、0.857、0.836、0.792,均大于0.7,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采用SPSS 24.0 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并且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对影响因素量表提取了4 个公因子,这4 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解释量,三个大于50%,一个接近50%。并且20 个观测值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4,表明潜在变量的结构效度良好。

(三)实证分析

1. 测量模型

在对上述潜变量进行信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运用AMOS 软件对模型拟合进行检验,由表1 可知,各测量模型的x2/df均小于5,则各构念的测量模型与实际数据基本吻合。其他整体性衡量指标GFI、CFI、IFI 均大于0.8,RMR 和RMSEA 均小于0.08,由此可知各构念模型的拟合指标基本达到模型的拟合标准,为本研究的进一步验证提供了基础保障。

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将SPSS 24.0 预分析处理过的数据导入AMOS软件进行模型验证运算,经输出得到相关路径系数图,本研究通过对AMOS 提供的模型修正指标对模型进行调整,即通过删除或限制部分路径,使模型结构更加简洁,提高了模型的可识别性,经修改过后的模型,运算出的标准化路径如下图2 所示。

表1 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

图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图

3. 模型结果分析

由表2 可知,个人背景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93,对应的P 值为0.03,在0.05 水平上显著,则可知个人背景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H1 得到验证;性格特征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70,对应的P 值为0.002,在0.01 水平上显著,则可知性格特征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H2 得到验证;使用动机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40,对应的P值为0.000,在0.001 水平上显著,则可知使用动机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H3 得到验证;互动话题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96,对应的P 值为0.01,在0.01水平上显著,则可知互动话题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H4 得到验证;互动对象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08,对应的P 值为0.000,在0.001 水平上显著,则可知互动对象对微信表情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H5 得到验证。综上所述,假设H1、H2、H3、H4、H5 分别得到验证。

表2 模型路径分析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及研究生样本的研究,依据社会认知和同群效应理论,构建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经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因素众多,基于文献回顾和实地走访调查的结果,本研究将影响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因素归为个人背景、性格特征、使用动机、互动话题和互动对象五类。经实证分析的结果可知,本研究证实了这五类因素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影响,且使用动机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互动对象、互动话题、个人背景和性格特征。

对个人背景而言,性别和亚文化偏好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影响效果比专业的影响效果强。在性别中,女生使用微信表情比男生更为频繁;大学生有独特的青年亚文化偏好,并且女生的网络亚文化偏好更为明显,这促使女生更为频繁地使用微信表情。不同亚文化偏好的大学生群体使用微信表情的频率不尽相同,在使用微信表情的类型上也不一样,如娱乐性和反叛性的亚文化群体往往会选择具有娱乐类型和反叛类型的微信表情。

研究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使用微信表情并没有太大差别,这主要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同群化效应,打破了理科和文科的界限,即理科生沉默内向、文科生活泼外向的传统观念。对于性格特征而言,外向和内向的大学生使用微笑表情的行为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之所以使用微信表情的频率不同,是因为对于不同的话题或者不同的互动对象,外向和内向的大学生基于自己的偏好程度选择使用微信表情。

软化聊天语气、表达情绪、活跃气氛是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主要动机。互动对象对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的影响效果明显高于互动话题的影响效果,大学生的互动话题往往会涉及生活、学业、工作、情感以及对社会事件的评论等。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涉及到生活、学业和情感的话题时,使用微信表情的频率往往会增高。另外,互动对象更容易影响大学生微信表情的使用,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的主要对象依次是亲密关系、普通关系和陌生关系。具体来说,大学生会因亲密关系的不同选择使用微信表情,包括数量、种类和尺度。在亲密关系中,对于亲密的朋友和同学使用微信表情更为频繁,种类丰富,尺度较大。对于长辈,大学生则较少使用微信表情,且表情种类单一、尺度较小。对于普通关系,大学生会根据互动话题来适当使用微信表情。对于陌生关系,大学生则较少使用微信表情。

五、未来研究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这也为本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本研究的横向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立因果关系的能力,为全面确定大学生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未来应引入纵向研究。另外,本研究由于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限制,样本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的研究范围,并且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引入其他影响变量,从而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探究。

猜你喜欢
表情符号亚文化微信
微信表情符号写入判决:你发的每个表情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网络亚文化群体间关系及影响因素探析
世界表情符号日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微信
把脉“腐败亚文化”
这个表情符号,你用对了吗
表情符号玩上瘾 时尚爱尝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