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2020-06-22 18:27夏庆梅
读天下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激发多元化

夏庆梅

摘 要:初中传统的语文教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从教材编排到作品选用,无论从教学角度还是学生知识培养,都被制约和束缚着,千篇一律、格式古板,教师受应试教育制约,学生受限于课堂,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成了笔者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个性差异;创新;激发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组织复习旧知识,然后进行新课的教学和新知识的巩固。这样一来,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早已走进课堂,如何做到从知识理念,到教学模式的转化,适应现代多元化教学需求,培养新一代知识性、创新性人才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激发学生能动性,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素质到了初中渐渐拉开差距,如果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差异,不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不能避免传统教学的“填鸭式”,就会“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强加的东西来进行机械记忆,难以达到效果。比如,在小说的教学中,学生首先得明白小说的三要素,根据这三个要素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初步弄清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要了解主题,就要明白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只有弄清了背景,才能理解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自主交流,收集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作补充。这样一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动性自然就发挥出来了。

比如在学习《故乡》这篇小说时,就可以让学生下来先搜集资料,了解这篇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小说创作于1921年,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这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历史课上讲的辛亥革命,再结合老师讲的辛亥革命的内容和局限性,对于理解小说的主题就要容易多了。鲁迅的小说不太好懂,很多学生都有畏难情绪。但是通过课前自己动手做准备,可以逐渐克服畏惧的情绪,对于理解封建传统观念对人精神的束缚就要容易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处处受制于教材,受制于应试教育,还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大脑动起来。如果单纯靠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照抄死搬,当时理解了,但是过后就忘了。没有经过自己动脑的知识都是不牢固的,没有经过自己动手的能力都是不完善的。

二、 转变教学理念,尝试分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变化和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格局下如何进一步从自身思想、教学理念的更新入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好知识显得尤为迫切。由于我校地处四线城市,很多是农民工子弟,往往这些学生基础差,父母大都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学生受其环境影响,有的得过且过,有的自暴自弃,学习不努力,只对手机小说等感兴趣,即便是多媒体上课也只对爱情歌曲感兴趣。作业完成情况普遍不好,很大程度影响教学进度。如果平时采用一刀切,教师只顾自说自话,不问学生情況,不光考试不理想,还影响积极性。所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平时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区别对待。比如在新课讲授之前,可以把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优等生 B类中等 C类差等生)抓中间,促两头,即:让A类生吃饱多学超前等,让B类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C类学生能吃提高其兴趣,尤其是制作知识卡片这个环节,很多C类生参与度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人尽其能、各显神通。这样分层过后,每一类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或许C类学生在讨论、动手的过程中还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除此之外,还可以坚持个别辅导,弥补不足、发挥潜能。通过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比原来好了很多。

三、 创新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师主导地位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现代化多元手段的介入,对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进行创新设计,有的放矢,向课堂要质量,分层教学、突出个性、课前预习,精讲多练,收效显著。例如:在《诗经 关雎》的教学中,课前学生自读、自查、自制资料卡片,写摘录心得,大胆联想。并且这首诗歌似乎和朦胧的爱情有关,学生都很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加上朗朗上口的节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几个美术基础好的同学通过想象,依据内容,大胆而合理地构思了图画。通过课堂展示,学生们展开了讨论,热情高涨,令人耳目一新,再通过MP4朗读和相应视频,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课堂上背诵整首诗。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适度运用PPT和朗读音频,能够增加课堂的形象性,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从传统教学迈向多元教学,需要理念的更新,需要注重学生实情,打破传统,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思凡.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金色年华:下,2011(2):1.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激发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