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亚明
[摘 要]我国旅游业品质化、智慧化、现代化发展要求全面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基于创新创业背景,瞄准创新、创业、创造“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校内与校外“两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构建基础性、专业性、创新性、综合性四大实践教学模块,通过将实践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结合创业教育,形成本科阶段四年不间断、滚动式递进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最后,通过构建学生实践阶段性评估、教师教学开放型评估、学生主动竞赛式评估和用人单位反馈性评估等“四层次”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实践教学活动及改革成效,为实践教学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创新创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6-0167-03
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我国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成为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目标,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主动对接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进步、适应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旅游服务的需求成为当前我国旅游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我国旅游业品质化、智慧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必须要全面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卓越职业素养的旅游行业应用型人才。
旅游教育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人才培养是关键。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必然要以培养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核心。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考核5方面[1]。建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框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注重社会实践和研究型实践是旅游实践教学改革适应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2];而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对策[3];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体系[4];重点是加强认识实践、专业实践、模拟实践、管理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旅游实践研究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5];以强化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6],积极对接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求[7]。
一、改革目标与思路
作为地方高校,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以国家特色专业与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线,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结合民族地域特点,紧跟高校教育创新发展趋势和旅游行业管理人才需求实际,不断探索,持续升级,始终坚持将旅游管理与民族学、生态学、风景园林、规划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服务于国家与广西旅游业,取得了众多专业平台和成果奖项。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旅游规划与策划”三大特色专业方向和“校政企、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教育主管部门、全国同类高校和旅游行业的普遍认可,成为西南地区旅游管理中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已为国家培养输出6000多名旅游类专业人才,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建设的优势,深刻把握新时代旅游人才需求,明确以培养“三创”型(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作为实践教学的总体改革目标。其总体思路为:瞄准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校内与校外“两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构建基础性、专业性、创新性、综合性四大实践教学模块,由浅入深,逐层递进,通过将实践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结合创业教育,形成本科阶段四年不间断、滚动式递进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最后,通过构建学生实践阶段性评估、教师教学开放型评估、学生主动竞赛式评估和用人单位反馈性评估等“四层次”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实践教学活动及改革成效,为实践教学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二、改革舉措与内容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三创”能力培养
立足“人才强旅,科教兴旅”,基于我国旅游业智慧化、品质化、个性化发展需要,积极应对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新形势和新问题。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主动求变,重点调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开创性地提出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立旅游管理、智慧旅游管理方向、旅游规划与策划等三个专业方向,以着力解决当前我国地方院校旅游教育的痛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模式与内容和学生需求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质量不相符等问题,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
应顺应我国旅游管理行业人才当前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优化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具体为:1.旅游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概论、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实务、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人类学、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等;2.旅游规划与策划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原理、旅游规划设计实务、计算机辅助旅游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旅游策划学、旅游项目投资等;3.智慧旅游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包括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智慧旅游概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智慧旅游管理、旅游网站设计、旅游大数据分析、智慧旅游营销与策划、互联网旅游企业商业模式等。同时,强化专业认知实习、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全过程的实践环节教学,让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形成互动,相互促进,更好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表达知识以及沟通协作的能力。
(二)强化“双创”教育,构建“四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立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当前旅游产业人才需求实际,前瞻旅游业未来发展和技术进步,按照紧贴产业发展、瞄准人才市场、对接职业需求,通过将实践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创新教育融入创业教育,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构建基础性、专业性、创新性、综合性“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基础性实践教学主要指融于学科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践教学中,如旅游与酒店市场营销(双语)、旅游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概论等课程,并通过集中的专业认知实习实践课程进行系统提升;专业性实践教学主要指融于学科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实践教学中,如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导游实务、会展管理实务、旅游公共关系、旅游项目投资与管理等课程,并通过集中专业综合实习进行系统提升;创新性实践教学主要指融于学科的专业骨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如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实务、旅游策划实务、旅游网络营销与策划、旅游网站设计与制作、互联网旅游企业商业模式、旅游创新与就业、职业经理人养成与修炼等课程,并通过集中的生产实习进行系统提升;综合性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强化,面向旅游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系统提升。
(三)从“校内、校外”两环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根据紧贴产业发展、瞄准人才市场、对接职业需求的要求,将专业实践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从“校内、校外”两大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校内”平台主要依托学院已有的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桂林桂工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同时积极建设民族与乡村旅游规划、乡土景观与旅游规划、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等三个由知名教授团队挂帅的旅游规划与策划工作室,新建旅游创新创业工作坊(与校外公司合作)、旅游规划案例分析室、旅游大数据分析中心、模拟导游实验室、智慧旅游工程综合实验分中心、前厅、客房、主题餐厅等专业实验实训场所,充分满足旅游管理的三个专业方向实践教学需要。“校外”平台主要以实习实训基地、旅游观测站(桂林龙胜龙脊古壮寨景区)为主,先后建成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及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等20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广东东莞观音山國家森林公园景区、桂林冠岩景区、桂林大银工坊文化传播公司、桂林七颗星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实习合作关系,拓展与校外企业的深入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实习和就业联动以及为政府、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吸引政府、企业自愿提供资金、设备、人员和实习津贴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搭建较为完善的产学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四)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力推动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相关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教,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热情,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相结合,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大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认知实践、社会实践的学时比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掌握专业教学知识,健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多层次、多目标,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制订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行业竞赛、社会活动及科学研究。一是通过鼓励开设应用研究型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等;二是拓宽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全国旅游规划策划大赛、遗产旅游大赛、万礼豪程职业挑战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最美讲解员大赛的渠道,把行业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在师资、时间、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推动学生广泛服务于旅游扶贫、大学生暑期实践、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东盟旅游论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等旅游社会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承担旅游管理科研项目50余项。专业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注意成果的转化应用,上述项目成果大多转化为实践教学案例,充实了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库。大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与了科研实践项目,并由此孵化出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多项,且多个项目在全国、自治区获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在校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15余篇,各项竞赛获奖30多项。通过以赛促教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融入市场,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和勇气,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外引内培,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保障。根据西部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的培养特点,采取“引进来、送出去、帮传带”的师资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引进来”模式实施以来,我们从旅游类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人才多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赴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一流旅游类高等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和进修,并派青年教师赴省、市、县等地方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面向旅游实际工作进行锻炼,组织教师广泛参与校内外组织的有关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及教育的培训与训练,以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更好地培养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另外,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聘请十多位相关旅游企业、政府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导师,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或讲座,形成校内与校外师资配置的良好互动,使整个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及其学历、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过半,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3%,人文理工专业交叉融合的程度与优势突出。实践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富有活力,实践教学及学术能力突出。初步形成了一支年轻化、高学历、专业配适度高的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结语
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综合性大产业和社会投资的热点。面向新时代,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基于国家宏观战略导向,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创新办学思路。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地依托了所在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资源,承载凸显了地域文化特色,积极调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着力解决当前旅游教育的诸多痛点,以体现地方高校适应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征的创新思路。该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地依托了所在高校传统优势学科资源和地域优势,对其他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汪德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改革效用的感知分析:以《旅游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设计为例[J].高教论坛,2016(9):37-42.
[2] 黄燕玲,罗盛锋,伍进.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学理论,2010(26):300-303.
[3] 王恒,曹洪珍.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6):606-609.
[4] 程冰,赵霞.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15(4):111-114.
[5] 王淑娟.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146-149.
[6] 贺斐.论旅游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江西社会科学,2017(4):266-267.
[7] 郭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评《旅游管理实训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7):1.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