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6-21 03:08谭火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小学

谭火莲

【摘 要】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面临复杂多变的考核方式时,如何让学生能够应对自如,同时又能增加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语言作为思维的一种表现手段,小学阶段作文的教学在于培养学生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独特的看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引言:

小学作文的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师所面对的教学难题,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艺术,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因此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以读促写、文体互动等教学方式符合新時期培养人才的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读后续写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质量。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写作,都离不开阅读能力,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就要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正确认知语文写作活动。通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真正爱上阅读,阅读的书籍多了,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会对文字更加敏感,写作的时候就有东西可写,从而更加喜欢写作,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范围和交际圈都比较狭窄,在语文写作课堂中进行写作时,往往会遇到没有事情可以写的情况。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掌握程度等学情。如果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生缺乏阅读,自然无法获取必要的写作素材[1]。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阅读教学一定的时间,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良好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此外,由于很多优秀的课外读物中包含丰富的词语或语句,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这些优秀的语句或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作文会更加出彩。同时,通过摘抄使印象更深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或独特的词语摘抄下来,做读书笔记,然后在课下的时候,经常拿出来读一读,加深自己的印象,在日后的写作文的时候便可以信手拈来。这样,通过阅读,学生在写作时不再犯难,有东西可写。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作文比赛,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书籍或者文章进行写作,或续写自己读过的书籍,然后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到学校平台或者展示栏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亲身体会阅读带来的影响和价值,提高自身的语文写作水平。

二、以读促写,文体互动

语文的多样化,也注定了其体裁的多样化,比如:散文、诗歌、文言文、小说等不同形式的体裁,而不同的体裁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和美感,比如散文会侧重于意境和内涵的描写,需要对其“细细品味”,从而发现文章的美感之处,体验形散神不散的写作特点。散文的侧重点在于其美感的表达,文章思想和感情的升华点,需要将自身融入散文,散文中代入自身,跟着作者去真实体验散文的美感和内涵。人物传记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物类文章的丰富性。百人千面,这是对人物的描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侧重点,通过组合文章的“1+X”群文阅读来实现对人物的了解和认知,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方面。

读后续写作为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拥有良好的理论,还要在实际语文课堂中不断摸索总结。读后促写前半部分是内容,后半部分是学生的应用方法实践。因此教师在利用读后促写策略时,可以在课堂前半部分时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将阅读材料中的情景再现,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作为后半部分的写作,重要锻炼的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实际能力,通过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将读后促写良好地运用到实际课堂中,通过阅读训练来提高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积累语言,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锻炼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好坏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好坏的反映[2]。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语言的学习和积累,语言的运用是写作过程的基础。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文章中的优美字词句,使学生在复述和记忆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将优美的字词句运用到自己的语文写作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做阅读理解题型或者通过对书面表达习题的练习,锻炼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的速度。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面对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语文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针对已经学过的文章或古诗词进行总结或改编,还可以针对古文变换体裁。可以将古文改编为诗歌,将富有戏剧性的文章改编为剧本等等,有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一)精读和略读

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精读就是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整理的阅读方法[3]。精读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文章语言和文章写作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略读就是针对一些期刊杂志之类的文章使用的阅读方法,略读可以节省学生阅读的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大学生语文知识的词汇量,有效的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表达方式、写作技巧,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分类阅读

分类阅读是教师依据文章的内容,将文章分为社会科学、文学传记、科普类、地理类、天文类等不同种类,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给学生布置同一种类型文章的阅读。比如有的类型的文章可以在写作课上指引学生阅读,有的类型的文章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使学生能针对同一种类型的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把握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规律,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敏感训练。

五、锻炼写作中的思维能力

(一)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件事物触类旁通。还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增设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写作灵感来源于实践,开设好玩有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对实际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真正接触过的事物的感觉的发散,多让学生感受事物才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写作时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具有自己个性的作文,教师对于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要注意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

(二)构思方式的培养

小学的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活动,而写作中的构思方式就是学生对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分析和总结,使文章条理清晰。但是由于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致使其构思方式千差万别,每位学生针对同一素材所进行的分析和总结也呈现出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思维对阅读教学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依据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发展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富有想象力的想法。

(三)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相结合

小学语文的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培养的是学生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在说和写的过程中,锻炼的是如何表达自己思想的思维能力。教师针对学生的说和写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每节课让一位学生进行两分钟的演讲,或者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文章的主旨大意。将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写出独特、新颖的文章。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来说,语文写作能力的关键是思维、理解和想象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不仅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过程,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语文写作的技巧和情感表现方法,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天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2019.

[2]谌卫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72-72.

[3]丁亮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000(027):P.76-76.

(作者單位:化州市第九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小学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