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楮愔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源点还是《美术课程标准》,这是我们一线老师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并促进美术的多元化发展,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去努力和实践的基本准则,准则中间隔着无数的桥梁,这些桥梁因人而异,项目化教学这个桥梁特别适合笔者去实践和操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美术课程;初探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什么是课程项目化?即在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完整的项目工作包括项目计划方案、项目周期、项目成果等內容。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心里知道,并不是每个课题都适合这样的项目化教学,不仅不实际也不符合课标对美术课程多元化的要求。《美术课程标准》依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期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即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之间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的,这一类课以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革新性。区别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利用老师的优势开展活动,符合课改新理念,是美术课改研究方向之一,我们以齐贤中学美术课堂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学为例,发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识主动学习,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充分的调动,其操作过程值得研究。
一、优势对比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听老师的安排,其内在动力没有被充分挖掘;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充分调动,老师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活动。
二、案例分析
1.项目介绍
从古到今,对于每一个孩子除了家里,最熟悉的地方应该是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等,各种各样的熟悉的校园的场景,如果让我们把这些熟悉的校园风景画下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困难的点在于空间感,因为孩子还不知道如何运用透视的原理在画面中体现出来,让孩子们通过浙美版七下第五课手绘校园风景这一课,老师作为学生们的学习伙伴进行了一次如何运用好透视让自己的画面具有空间感,对身边的校园风景进行了一次探索,焦点透视的知识的学习,探索项目化学习在美术课堂的运用,我们通过知识重新认识这些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校园。
2.项目化课程开展过程
浙美版七下美术第五课的手绘校园风景,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手绘校园风景,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分类和基本规律,并尝试用所学的透视方法手绘校园中的兼职和树木,让学生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地去寻找并表现校园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生活的热爱。
(1)活动目的的设置
第一,通过对实地取景,照片,风景速写的观察,发现透视的存在。
第二,通过实践绘画,整理,发现问题的存在,手绘的形式表现校园风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小组团队的合作分析,整理,初步了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学习相关的知识,并掌握关键知识点,会说,会发现,会表达。
第三,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校园、描绘校园,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手绘的兴趣。
(2)活动方案制订
第一课时,课前布置任务,发现校园里的透视,制订活动计划,分小组活动。
第二课时,分享活动过程,总结经验。透视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三课时,举行经验分享会
(3)总结学习,评价与收获
通过这次“手绘校园风景收集和分析”美术综合·探索课程,学生收获了很多关于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也尝试了通过手绘形式将透视空间中的景象一一描绘展示,并能揭示透视的规律等,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透视的原理进行描绘,知道校园景物的透视原理及生活事物的透视关系,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手绘的基本运用了。
本次的美术综合探索活动课程激发了学生的绘画爱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生动的项目化学习模式,学生们认识到课本的知识固然重要,实践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综合·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其学习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齐贤中学在美术课程项目下学习模式将来会不断探索。经过长期积累,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经验分享,让综合·探索课程项目化教学形式不断持续完善,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