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梦 凌春丽 粟晓丽 莫丹 黄庆幸
【摘 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政策背景下,减税降费成为制造业改革升级的重要政策手段。税收政策改革是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简单易行的措施,为了避免高额税负制约我国制造业的改革升级,本文通过研究制造业税负情况,为降低我国制造业税负提出建议,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一、引言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冲击,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减轻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的政策及手段。为了减少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难与阻碍,降低企业税负压力,增强企业在改革中的自信心,给予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前进动力,减轻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势在必行。
在两会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提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减税降费,推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增值税税率下调,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鼓励研发创新等税收政策。降低我国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将减税降费促发展的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底。
二、我国制造业的税负现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是通过缩小征税范围、减低征收标准等方式进行的,并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重点实行,本文通过近几年制造业的主要税种占比、总体税负增减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从税收优化角度提出建议。
(一)制造业在供给侧中起骨干作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总供给的主导部门、支柱产业或工业化的产业主体。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决定着供给侧的产品供给状况,影响供给侧与需求侧能否平衡;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水平,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作为供给侧中的主心骨作用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重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稳步推进依赖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制造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的历史作用。
(二)我国制造业税负的总体状况
图中为2012-2018年650家制造业总体税负的情况,2012-2015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制造业的总体税负情况,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2016年以后,制造业的总体税负相对于前几年有明显降低,体现了我国近几年实施的减费降税政策极大程度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税负。这让制造业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减轻“税感”,提高企业营业利润,有助于完善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税制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图2是2011-2019年我国主要税种的占比,2011-2015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增值税占比在25%左右。2015年之后,增值税占比增长了5%-10%。企业所得税整体上逐年增长;消费税总体上保持不变,但在2019年突增至23.6%,一是烟酒产品结构升级,高档产品消费速度增长快,二是贵重首饰销售额持续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后,制造业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相继实施,税收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自2016年增值税改革开始后,企业税负总体降低,从而使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研发中,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更多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享受到计税优惠,能够提高企业净利润,激发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
从表1看出2016年开始,制造业企业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速加快,2016年利润总额环比增长达13%,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达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增值税税率由16%下降至13%,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企业的经营利润提高。
(三)国际税收政策变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近年来,为了吸引资本、国际流动性生产要素,减少资金和技术的外流,不少国家竞相调整了税收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税收竞争,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海关总署發布数据显示,进入2019年后,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加速下滑,下降10.7%,出口萎缩力度明显增强,贸易环境恶化。对中国制造业造成了技术供给受阻、利润空间缩小、产品销量下降、外企投资疲软的影响。
三、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以及新冠疫情对其的冲击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从事产品的初级加工、制造与组装,缺乏高附加值产品,产品结构单一。以重化工主导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产能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低。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经济效益偏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迫在眉睫。
(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缺乏影响力,我国在世界分工中扮演“打工人”的角色。虽然我国目前也意识到亟需进行产业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转型积极性不高。在我国制造业中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监管成本高,融资难度大成本高,资金匮乏。部分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维持生产或需要资金进行产业升级,而资金短缺的问题尚未解决,面临停产倒闭。
(三)税收政策尚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制造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但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态势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政策仍然存在着缺陷,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门槛较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严格。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在新闻发布中,揭示了部分地区和单位在减税降费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全面、侵蚀减税降费红利等典型问题,影响了减税降费政策深化落实和具体的实施效果。
(四)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
1.复工延缓对供给、需求的冲击
采购经理指数(PMI)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各个环节,覆盖面广泛,是反映制造整体兴衰的一面镜子,在预测、预警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在2020年2月份之前都维持50%左右,经济运行较为稳定,但是到2月份,全国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急降至35.7%,比1月份下降了14.3%。由于短期内受工人返厂、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停产等原因对供给端的影响略大于对需求端的冲击,制造业经营活动整体收缩。
2.贸易受阻
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厂,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疫情“全球化”影响下,东南亚等原料产区出口封闭,不少跨国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世界各国产能下降。全球货物贸易下降,但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2.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其中出口为17.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进口为14.2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了0.7%。主要是因为医用口罩、医疗设备等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国积极配合全球抗击疫情向多个国家输出防疫物资。中国防控疫情效果良好,企业复工复产,生产运行恢复状况良好,但全球疫情仍处于难以控制的局面,所以中国对比全球的进出口贸易整体状况良好。
四、降低制造业税负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调整税收政策,对制造行业进行减税降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制造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速度。但制造业总体税收负担仍然较重,制造业想要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困难的。因此,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进一步改善税收制度,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不断提高制造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能力,建设关键核心技术,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不同地区税收负担不同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不一,所以企业税收负担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查找资料得知中部、东部地区的总体税收负担高于东北部、西部地区,西部和东北部增值税税负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而中部、东部所得税税负高于东北部和西部。因此,为了平衡制造业税负问题,政策制定应深入考察不同地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税负情况,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加大各地区的税收优惠,从而减轻企业的税负。
(二)对制造业行业实行留抵税款退税政策
随着“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增值税留抵税款不退弊端愈加明显,部分企业和地区对此反映强烈。留抵税款不退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等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设备购进、厂房投资等要征预缴税款,而预缴税款的负担沉重,占用了企业资金,制约企业发展。面对现有问题,本课题建议我国实行留抵税款退税政策,此退税政策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减少资金周转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制造业企业发展,有利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三)落实减税降费
我国制造业企业不仅负担着较高的增值税,还有负担着很多的其他税负,比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维护税、地方教育费附加等多种税负。虽然附加税税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不算高,但是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还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下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减税降费,平衡各政策间的协调,使政策效应最大化,从而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负担,促进制造业经济快速发展。减税降费是减轻制造业企业税负的重中之重,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企业盈利、促进创新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制造业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取得创新型研究成果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除此之外,对低端和高端制造企业实施差别税负。强化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小微企业优惠的支持力度,将减半优惠作为一项长期执行的优惠政策固定下来,并且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至100%甚至更高,促进其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研发支出增加,加大以研发环节为重点的税收激励,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五)值税税率三挡变两档,减轻企业税负
目前我国税制是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其中增值税是制造业税负的主要来源,而减税降费的根本目的是为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就这需要通过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使制造业税负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业成本。
在當前制造业企业税前利润较低、增值税税率多档并存的情况下,增值税留抵税款在“高进、低销”行业和初创期企业普遍存在,且数额较大,这对企业造成严重负担。以此为借鉴前提,将税率13%降至9%,将9%的税率降至6%,税率6%保持不变,由三档变两档。三档变两档有利于税收征管经费的减少,提高征管效率,从而降低制造业企业税负。
(六)适当调整企业所得税税率
与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对较高,说明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还有下降的空间。具体地,可以对企业所得税实行分类累进税率,对制造业企业实行较低税率,同时对高利润行业实行较高税率;对尚未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尚不符合认定标准的高端制造业企业,降低认定标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同等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转让研发技术、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与高新技术相关的收入,可以进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对于低端制造业企业则逐步降低抵扣比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激发主体活力,实现奖优罚劣。这样既能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兼顾了企业所得税税收总额。
(七)优化纳税服务环境
在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纳税人除了税收负担以外,还存在办税流程复杂,办税时间成本的问题,如今国地税机构合并以后,更应规范税务部门的工作流程,不断优化纳税服务,适当简化纳税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简化优惠政策的认定过程,建立更便捷、规范、高效率的电子税务局,为纳税人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五、结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措施,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综上所述看出近几年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疫情的冲击下,我们就如何更好地扶持制造业的发展这个问题,提出了上述建议,为降低制造业企业税负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程皓,阳国亮,欧阳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85-92.
[2]陈梅.供给侧下我国制造业税负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8,20,(4):49
[3]张淑翠.许正中.新时代下降低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负的思考[J].长白学刊,2018,(4):104
[4]郭金洲,义立辉,胡巍.从税收视角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2(06):3-6
[5]郑良海,侯英.税收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J].税收经济研究,2020,25(01):12-17
[6]席卫群.我国制造业税收负担及相关政策的优化[J].税务研究,2020(02):11-15.
作者简介:
龙海梦,2000.06,女,壮族,广西河池,研究方向:财政学;
凌春丽,1999.11,女,壮族,广西崇左,研究方向:财政学;
粟晓丽,2000.02,女,汉族,广西梧州,研究方向:财政学;
莫丹,1998.05,女,苗族,广西桂林,研究方向:税收学;
黄庆幸,1999.12,女,壮族,广西百色,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基金项目:
广西财经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区级立项,项目编号:201911548090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