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养殖技术

2020-06-21 15:24王文星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鲵养殖技术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鲵养殖技术,具体包括养殖环境与池塘建设、苗种选择、放养密度、消毒管理、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生长情况监测、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鲵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鲵;养殖技术;饵料投喂;生长情况监测

中图分类号    S96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1-02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鲵在肉食、医药制品、野生养殖等行业不断兴起,为大鲵养殖提供了较大空间。2016年,祥云丰盈水运有限责任公司引入大鲵养殖,引种、驯养现已取得成功。通过试验,10 g的幼苗经1年饲养,平均体重达到100 g,第2年体重达1 000 g,第3年体重达2 500 g,400 g的苗种当年可以长到2 000 g。大鲵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在特种养殖中具有较好的养殖前景和推广价值。

1    养殖环境与池塘建设

1.1    池塘选择

大鲵养殖场选址要模拟大鲵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来进行选择。祥云丰盈水运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场建在远离村庄的山脚下,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完全符合养殖水体标准。存储抽提的井水,静置过滤后水体透明度、溶氧、pH值符合大鲵生长要求,在冬季和夏季根据需要对注入养殖池塘的水进行加温或降温,调节养殖水温度[1]。

1.2    池塘建设

养殖池建在彩钢瓦屋内,四周有窗户,可以调节室内气温和光照,养殖池建成长方形,安装进排水管,有较好的防逃设施。幼鲵池面积2 m2,共计16个,成鲵池面积4 m3,共计8个,池埂高0.8 m左右,池埂用砖砌成,池埂和池底用水泥抹面,需要的地方贴有瓷砖,要求平整光滑,无锐利物体存在于养殖池中。池中建有类似洞穴栖息地和高出水面的饵料台,供大鲵在上面活动吃食。建有较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在池中形成微流水和防逃设施。

2    苗种选择

大鲵种来源于祥云县丰盈水运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已获得大鲵驯化繁殖许可和综合利用许可。苗种质量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大鲵头宽大于头长,尾长约为头体长的85%的为雌性大鲵,尾长约为头体长的88%的为雄性大鲵。优质大鲵苗种具有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等特点。

3    放养密度

在鲵苗阶段大鲵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一般情况下,10 g左右苗种的放养密度为60~100尾/m2。在成鲵阶段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行为,其放养密度应小,一般100 g左右的幼鲵投放5~20尾/m2。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过大。

4    消毒管理

首先对养殖池塘消毒,新建的养殖池必须浸泡2个月以上,用pH试纸测试碱性消失后才可放养苗种。对于老养殖池也要进行消毒,用1 mg/L漂白粉或0.5 mg/L 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再注入新水才能放养苗种。其次进行苗种消毒,将鲵种放入塑料桶或盆内,用食盐水浸泡5 min,把鲵种身上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以避免病毒进入养殖池内,之后将鲵种放入养殖池内,注意轻巧规范操作,避免对鲵种造成机械伤害[2]。

5    饵料投喂

大鲵饵料的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做到“四定投饵”,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一是定时。每天投饵料2次,早、晚各投饵1次,时间为8:30左右和22:30左右。二是定位。将饵料投放在大鲵洞穴附近的饵料台上,以便于大鲵取食。三是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高,只吃鲜活饵料,因而饵料的种类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减少吃食或不吃。四是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一般按体重的15%进行投喂,要根据每天大鲵的吃食量、残饵的多少进行调整。投喂大鲵饵料时,动作要轻巧,以免大鲵受惊吓而吐食或不吃,投喂的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宜,幼苗饲料主要有黄粉虫、鱼糜、虾糜、鱼虾,投喂前用0.9%食盐水溶液浸泡30 min,幼鲵主要投喂小鱼、小虾、虫类、肉类等,有时也可以投喂一些鲜活的鱼、虾、蛙及动物内脏。在投饵料时必须先清理上次剩余的残饵,然后再投喂。

6    水质管理

大鲵对水质要求严,其属变温动物,对水温十分敏感,最适宜生长水温为10~22 ℃,当水温低于10 ℃和高于20 ℃,摄食停止、行动迟缓、生长缓慢,开始冬眠或夏眠。因此,应管理好水质。一是要对存储的水体进行定期处理,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用杀虫剂清除寄生虫病原体;二是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杀菌,清除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加入新水保持池水清爽透明,保持水中溶解氧在5 mg/L以上,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混浊,pH值为6.5~7.5;三是在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对存储水和池塘水温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保持养殖水体温度高于15 ℃,延长大鲵生长时间,提高生长速度[3]。

7    生长情况监测

体重为100 g、体长为18 cm大鲵苗种,投放40尾,经过108 d养殖,监测其数量为32尾,体重为286 g,体长为31 cm。体重为300 g、体长30 cm大鲵苗种,投放20尾,经过120 d养殖,监测其数量为14尾,体重为610 g,体长为41 cm。体重为600 g、體长为40 cm的大鲵苗种,投放10尾,经过120 d养殖,监测其数量为9尾,体重为980 g,体长为46 cm。每次监测都进行1次大小分级,同级饲养。有15尾出现烂尾病,需进行隔离治疗。

8    病害防治

危害大鲵的主要病害是烂尾病,造成烂尾病的主要原因是尾部创伤,创伤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大鲵在爬行活动时,因尾摆动碰到锐利物体受伤;二是因个体争食攻击撕咬,尾部容易被咬伤;三是在污染的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原微生物,当大鲵机体有伤口时,细菌和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从而诱发烂尾病。此病害发生初期,受伤区域出现红色小点,周围组织发炎,中期溃烂成疮,严重时病灶部位骨骼外露,病鲵游动缓慢,不吃食物,慢慢死亡。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4]。

在修建养殖池塘时,排灌水管、饵料台、人工洞道、栖息陆地等设施的接触面壁要做得光滑,最好有苔泥等附着物;放养前将鲵种用食盐水浸泡5 min,要轻拿轻放,放养规格整齐的鲵苗,分塘要及时,避免大欺小、恃强凌弱造成鲵受伤。在投喂过程中发现有食物在水体中时要及时清理,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发现大鲵患烂尾病时,应及时将病鲵隔离饲养,避免相互感染;对有病的大鲵要及时治疗,使用强氯精0.4 mg/L或二氧化氯0.3 mg/L全池泼洒,1次/d,连用4 d;对病情较重的大鲵,先用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 min,将创伤表面的附着物彻底清洗,再使用硫磺软膏涂敷患处,1次/d,1周内可以痊愈。

9    结语

大鲵的养殖关键是对养殖水质的调控。清新、无污染、无混浊、溶氧高的水源是养殖大鲵的基础。大鲵野性十足,捕食活动迅速有力,经常受伤,被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经过观察发现,80%的病害都是由于伤口感染引起,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很快便会死亡。在无污染的水体中,感染几率有所降低、感染程度也会减轻,对养殖成活率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有效控制水温,增加大鲵的吃食量,可以有效提高生长速度。每年的冬季和夏季,养殖池中的水温出现生长极值,严重影响大鲵的吃食和生长。应适时通过人工调整进入养殖池中的流水温度改变养殖池水温,大鲵在比较适宜的水温中生长会使其生长期延长、生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大鲵的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是珍稀名貴的滋补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到医药、美容、生物科技等行业,附加值增加。因此,推广大鲵养殖可促进行业内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0    参考文献

[1] 李伟龙,罗莉,李虹,等.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8,8(5):18-24.

[2] 张捷.大鲵繁殖、生长及养殖技术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3] 伦峰,潘开宇.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14-116.

[4] 刘孝华.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9(4):284-286.

作者简介   王文星(1968-),男,云南祥云人,农艺师,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2-19

猜你喜欢
大鲵养殖技术
大鲵的智慧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农区舍饲羊规模化养殖技术
优质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萌物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大鲵的智慧
大鲵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