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20-06-20 09:34龚智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双心负面病情

龚智芝

(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疾病导致负面精神症状,降低治疗效果,反过来负面心理可直接影响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促进疾病的发生,加重疾病病情进展[1]。冠心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无法治愈,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以及长期服药治疗,导致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高,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是冠心病病情不稳定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院2018年起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精神状态,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1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作为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66.9±13.6)岁,平均病程(4.2±1.2)年,其中心绞痛24例,心律失常7例。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平均(65.7±12.9)岁,平均病程(4.5±1.3)年,其中心绞痛23例,心律失常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意识清晰,沟通正常;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孤寡老人、病情严重无法配合者。两组患者在病程、冠心病分型、心功能分级、家庭背景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双心护理,具体如下:(1)密切观察病情,与患者深入沟通,评估患者有无心理障碍。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性疲劳、体重下降、睡眠障碍等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2)心理支持与干预:结合患者病情、性格特征、情绪状态、教育程度等进行进行针对性心理支持与干预,如耐心倾听患者对病情及疾病感受的述说,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予以解答,多给予患者支持、关怀与鼓励性语言,使其感受到尊重与自身价值所在。(3)情绪调整: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散步、欣赏风景、读书、听音乐、松弛训练等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健康宣教: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是其产生负面心理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通过宣传册、视频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影响病情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冠心病有正确、客观的认知,适应疾病状态,重视疾病的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症状,同时缓解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导致的思想负担过重。(5)康复运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氧康复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走等,以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疲劳症状与睡眠质量。(6)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对患者出现的情绪改用予以理解。(7)指导患者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勿熬夜、勿激动,保持平和心态,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模式干预后心理状态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的差异。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越高,焦虑与抑郁程度越重。疗效分为显效、好转与无效,显效为患者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为症状好转,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较治疗前改善;无效为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较治疗前均无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模式干预前后SAS、SDS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低于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13人、17人、1人与6人、22人、3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3.258,P=0.01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52±1.14)d,短于对照组(8.01±1.49)(t=4.257,P=0.02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模式干预前后SAS、SDS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模式干预前后SAS、SDS比较(±s)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57.23±4.57 42.39±3.75 58.39±5.01 44.09±3.93对照组 31 56.43±4.38 55.27±4.12 58.21±4.52 56.71±4.21 t 1.325 4.925 1..017 5.368 P 0.094 0.013 0.102 0.009组别 n

3 讨 论

心脏正常舒张、收缩功能受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冠心病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增加,引起血液增高,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加重冠心病症状与病情[3]。负面心理反应还可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促凝物质与前列腺素2释放,诱导心率失常、心肌梗死的发生,直接影响疾病预后。现代“双心医学”强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达到心血管与心理健康完整、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心护理”模式。

双心护理强调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在进行躯体及心脏治疗的同时,重视精神、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预后的影响,并通过语言、行为等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纠正其负面心理状态,树立健康、科学的行为方式,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4]。临床实践显示,通过双心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治疗效果。本组3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双心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林少娜[5]对8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后,患者对疾病认知、用药情况、应急处理、情绪波动、治疗依从性等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SF-36评分亦明显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可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双心负面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