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参数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检测价值

2020-06-20 09:34超,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红细胞血小板

彭 超,李 静

(1.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11;2.山东省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济宁 272011)

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我国流行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居于第3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血管并发症,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凝血机制异常、遗传易感性、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蛋白非酶糖化等有关,并且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1]。因此,本文研究了检测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价值,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糖尿病无血管病变和血管病变患者各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血管病变为观察组,而无血管病变则为对照组。对照组病程(12.56±3.11)年,年龄(57.12±9.34)岁,其中18例为女性、27例为男性;观察组病程(12.24±3.03)年,年龄(56.57±9.12)岁,其中19例为女性、26例为男性。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肘静脉血,经抗凝处理后,运用Sysmex-XE5000仪器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刚性指数(IR)等,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R、RDW、MPV以及PDW水平均较高,但是PCT和PLT水平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s)

红细胞参数PDW(%) PCT(fL) MPV(fL) PLT(×109/L) IR(%) RDW(%)对照组(n=45) 18.43±1.66 0.35±0.12 14.01±1.45 124.75±24.35 11.79±3.12 0.75±0.04观察组(n=45) 26.99±2.13 0.28±0.04 19.35±2.11 95.36±13.56 13.39±2.91 0.95±0.03 t值 6.309 8.112 5.308 10.678 9.563 5.3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血小板参数组别

2.2 影响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PCT、PLT以及RDW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微血栓形成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以血小板活化状态、功能以及形态异常为主要表现[2]。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可改变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以及生化生理性质,影响血小板释放、聚集以及黏附,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凝血[3]。在血小板参数中,PDW表示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能够将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充分反映出来;MPV表示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小,能够将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和造血功能反映出来,有助于判断血小板减少原因;PCT大小与血小板体积和数量有关;而PLT能够将血小板生成和衰亡的动态平衡反映出来[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RDW、PLT以及PCT有关,说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毛细血管和大小血管出现病理改变,增厚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血小板聚集黏附,对骨髓巨核细胞再生进行刺激,从而诱发红细胞形态异常。

综上所述,通过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变化进行动态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红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