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民
(大庆市第五医院普外肿瘤科,黑龙江 大庆 163714)
将2 0 1 5年1月~2 0 1 9年1月于本院的7 4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男女性别占比为21:16,年龄38岁~62岁,平均(49.51±9.01)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16±1.40)年;研究组中,男女性别占比为1 9:1 8,年龄3 7岁~63岁,平均年龄(48.62±10.11)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4.52±2.01)年。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参照组患者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方法如下:患者采用仰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后,切开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精索完全游离,疝囊完全分离暴露,疝囊颈部横断,内环、外缘植入聚丙烯网塞,网塞与其缝合,固定,精索复位,切口缝合[1]。研究组患者给予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方法见讨论。
(1)对比组间手术相关性指标数值;(2)对比组间并发症发生几率。手术相关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尿潴留。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得知,究组手术相关性指标数值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表1 对比组间手术相关性指标数值(±s)
表1 对比组间手术相关性指标数值(±s)
注:相比参照组,*P<0.05。
组别(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疼痛评分(分) 住院时间(d)研究组(37) 44.96±8.64 24.96±5.03* 18.90±4.01* 4.23±0.61* 3.51±1.25*参照组(37) 57.65±9.63 47.56±5.82 49.75±5.26 5.81±0.59 7.85±2.14
研究组37例患者,切口感染1(2.70%)例,阴囊积液0(0%)例,尿潴留1(2.70%)例,总发生率为5.40%;参照组37例患者,切口感染3(8.10%)例,阴囊积液3(8.10%)例,尿潴留2(5.40%)例,总发生率为21.62%,P<0.05。
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缝合方法存在一些不足,缝合过程中产生的张力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后还会有一定的复发率。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多应用于临床上,其补片是一种人工生物材料,可以增强后壁,而不会对人体的解剖结构造成轻微损伤,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的异常血管肿块。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具体手术方法如下:硬膜外麻醉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5厘米处耻骨结节的斜切口,钝性分离疝囊至颈部后,对疝囊在颈部给予高位结扎,在精索后面,采用薇普Ⅱ型轻量型补片植入,逐层缝合切口[2]。
综上,研究组手术相关性指标数值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针对腹股沟疝气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