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伟
内容摘要:教师要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高度重视化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落到实处,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适时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国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 传统文化 自信心 素质教育
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中华有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传统文化教育是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象征着人的灵魂的思想品德如果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其他方面发展得再好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教师要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把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落到实处。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赏识和鼓励手段,适时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国情感,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利用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民族自信心教育 我们在化学中应竭尽全力,发掘化学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对化学进行探索活动,并取得辉煌成就,如: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我国是最早使用煤、天然气、石油的国家,也是最早冶铁、炼钢并用湿法炼钢的国家。从古到今我国所取得的化学成就,无疑给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而科学家们不畏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又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他们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二、利用化学史,引导学生追溯化学发展源流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有伟大的成就,如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会用火,3000多年前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商代扔有高超的制陶瓷、青铜冶炼铸造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掌握了钢铁冶炼工艺,西汉时期能熟练进行“水法炼铜”,东汉时期总结推广造纸术,唐朝正式出现黑火药,还有近现代1939年侯德榜创制"侯式制碱法"等。石油的开发,我国明代(公元1521年)凿成了第一口竖井,深度达几百米,居当时世界第一,比北美和欧洲早三百多年.我国酿酒历史比埃及、巴比伦等古国早400年。又如炼丹化学对世界科技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晋代葛洪所著的《抱扑分》其中描述硫化汞可以热分解,汞和硫又可以化合成硫化汞;铁可以在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用汞和氢氰酸可溶解金,还记载了硫、硫酸铜、硫酸钾等20多咱炼丹原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到八世纪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在西方转化成炼金术,积累了大量原始化学材料。我国还是最早记载合金的性能和成份之间关系的国家,正因为如此,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来的”。 三.在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把握教学时机,在课堂的导入、展开、过渡、练习、实验等各个环节,采用诗词、谜语、成语故事等多种形式,适时适当将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中学习工业煅烧大理石制造石灰这一环节时,可以引用于谦的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里面蕴含了制造石灰的原料,以及制造石灰时所需的条件以及产物的颜色等化学知识,通过引用古诗词把单调乏味的化学反应形象具体化,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四、紧密联系生活,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在我们这个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隆重的节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找到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平时生活习俗,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善于创造时机适当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例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中华民族注重亲情,春节后的互相走动访亲访友,体现了团结、友爱,血缘相亲的民族特色,清明扫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文化,介绍清明的来历,引导学生不忘本,不数典忘祖,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传统文化教育和化学教学结合的好教材,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发掘,都可以开展教学。
总之,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胡次峰,文化自信视野下初中化学课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新探讨[J]《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 。
2、李金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