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摘 要:什么是知行统一及知行统一原则,浅析产生知行不统一的诸多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知行统一 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
近期有这么一段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朗读《刘胡兰》这篇课文,读到动情处这个小男孩义愤填膺、声音颤抖,忍不住哭出声来。其他同学却是一片哗笑。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师,这段视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为这个小男孩点赞!感情朗读一直是语文文本教学的重头戏,许多的语文公开课上,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以各种形式的读来促理解,达到情感、品德教育的目的,但真正能达到像这个小男孩这样的几乎没有。小男孩为什么会读哭,说白了就是因为文本触动了他的心灵。那为什么其他的同学会笑呢?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的知行不统一。
一、什么是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中“知”指人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观念。“行”指人的行为行动。“知行统一”就是要求学生保持言行一致。
二、什么是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德育原则之一。要求在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中既重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注意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具有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
自古以来,中国有不少教育家虽然对教育目的、任务持有不同见解,但是都重视知行统一的原则。孔丘要求弟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认为“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是可耻的。墨子提出“强力而行”的主张,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传习录》上),要人们注重“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顾东桥书》)。王夫之的“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船山遗书》第十一册,《尚书引义》卷三《说命》)的观点,要求行先知后,知行并进,反映了古代教育家注意行为实践的思想。
知行统一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要求。中国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他们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统一、言行一致的人才。这条原则也反映了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要求,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都是构成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知行统一原则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和少年先锋队组织的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来实施,当然其他学科教学的思想渗透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在学生中树立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引导学生把获得的道德观点、信念转化成为行动。在检查和评定学生的思想品德时,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其实我们一直所推行的素质教育无非也就是要教育出知行统一的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知行统一及知行统一原则,我们再来看看推行素质教育这么多年来我们身边的学生有没有做到知行统一。不用做多么复杂的调查,我们只要在校园里走一圈就能发现问题。操场上的纸片,没有老师的指挥没有人会主动捡起;花园里的牡丹花还是花骨朵时就不翼而飞,只剩光杆……但是如果把这些题目写在纸上让学生来答,每个学生都能得满分。这就是最普通的知行不统一。
三、知行不统一的原因
1.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要多为别人着想”,而实际生活中学生却看得太多不自私自己就没有机会,没有钱就上不了好学校等等。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冲击着学生的道德观念,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
2.学校原因
学校的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学校在组织和设计德育活动时,学校无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同一时间,统一内容,开班会,开队会。在安排德育活动时,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为了应付检查,突击办展览,搞竞赛,制造声势。对于行为规范的检查也是通过书面考试,只要按照教材回答问题即可。学校的实践课太少且不能落在实处,所有的德育都只是纸上谈兵,三月份学雷锋,五月份歌颂劳动者,九月份给老人洗脚,十月份唱红歌,这似乎已经成了固定的节目,但是过了这个时间点,一切都会被遗忘。
3.媒体因素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近年来关于教育界的负面报道太多,学校、老师都无法承受媒体所掀起的舆论之重。相权之下,学校、老师都更愿意把学生圈在学校、圈在教室里闭门造车,而不敢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去探索,去实践。学生学到的永远只是理论,理论无法指导实践,这就导致了学生说的一套,做的一套——知行难以统一。
四、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1.使学生知行统一学校责任重大。小學思想品德课以及其他学科的情感教育不仅要注重“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环节,还应注重课外延伸教育,让学生通过课外延伸参与实践,从而使教学要求变为学生的主观愿望,自觉地把道德认识付诸行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家庭教育要紧跟学校教育。小学生的道德观念还未形成,很容易受到父母家人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学生回家仍然是“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干家务,连洗水果都要别人帮助。许多学生由于家庭娇生惯养,处处、时时得宠,长期听惯了好话,而自己又表现得懒惰任性。一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就会心急落泪。他们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低年级学生吃饭穿衣都需要别人帮助,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会淘米蒸饭,不会做菜,衣服脏了也不会自己去洗。有的父母不经意流露出欠妥的言行,虽不存心让学生学习,但他们耳濡目染,学得特别快。
3.社会环境不容忽视。学生的知行不统一影响着我国将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如果不重视,后果非常严重。这就要求国家下大力气来整治社会风气,媒体多报道一些正面的、有利于人们道德观念提升的讯息。社会环境是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土壤,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提供给学校教育一方净土,从而培养出知行统一的一代新人,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