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绘本阅读,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2020-06-19 08:18郑燕妮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延伸讨论朗读

郑燕妮

摘 要:绘本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深受幼儿的喜爱。绘本中风格各异的图与文,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绘本阅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幼儿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 朗读 讨论 延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幼儿教育应该是“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核心素养”指幼儿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幼儿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绘本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深受幼儿的喜爱。绘本中风格各异的图与文,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园参与汕尾市“十三”五课题《幼儿绘本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的一年多来,我们认真研究绘本的特点,深入分析挖掘绘本多元的教育价值,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着力探讨有效阅读指导策略,强化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朗读,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与习惯。

朗读就是用听得清楚的声音读书给孩子听,在孩子面前示范读书的行为。教师若能常常在轻松的氛围下朗读图书给孩子听,让孩子用眼睛读图,用耳朵听声音的方式走入图画书的世界,定能帮助孩子养成静下心来专心阅读的习惯。

朗读过程不但让孩子自然习得书的结构,有封面、封底、文字和图画,文字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的,内容是从前到后一页一页呈现;而且有机会体验文字和声音一一对应的关系:图画和文字有一定的关系,书画间的图画彼此也有关联。朗读除了让孩子能从书中获取信息、产生情绪反应,孩子能在聆听完整的绘本中学习个别词汇,片语、句子的声音、意义和使用。可见得朗读最能体达到《指南》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目标,因此,朗读是绘本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策略。

教师朗读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轻重、在哪儿停顿、停顿多长的时间和是否拉长句子的声音。这些都取决于自身对图书画书类型的理解和对图画书内容的诠释。而朗读的表现方式,也将影响聆听朗读的孩子对图画书的兴趣、感受和理解。有些意境特别优美的绘本得采取完整朗读的方式,不要在阅读过程中提问,以免打断孩子对内容的想象和感受;

有些文字精简而角色多样,并且情节较复杂的故事,第一次朗读文字时,可能需要适当的补充或提问来帮助孩子理清线索、理解故事的发展。虽然很多人相信朗读时声情并茂的演绎,最能引起孩子聆听的兴趣,但是有时候平平淡淡的朗读文字反而能留给孩子想象空间,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所谓的教无定法,朗读也是如此。

例如儿童诗《番茄红了》:“绿绿的,番茄等着人来采,等着等着一一急得脸都红了。”作者用短短20个字让番茄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加上画家把番茄拟人化了,描绘了番茄从全绿,一点点变黄、变红到全部红彤彤的成熟过程。老师朗读《番茄红了》这首儿童诗时,只要能掌握适宜的语速和语调,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一边听老师读诗的声音,一边观察画面番茄的颜色和表情的变化,相信一定能感染到孩子,让孩子领略诗情画意并享受其中。当然,缺乏阅读经验的孩子,观察、理解、感受能力都有待培养,不一定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就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日常活动中提供反复朗读的机会,和孩子一起诵读这首儿童诗,是很有必要的。

二、交流和讨论,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中发展起来的。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讨论是指幼儿和老师或同伴就图画书进行的交流。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就着图画书进行的提问和讨论,不但是师幼之间的互动,更提供了同伴互相学习的机会。

1.读前激趣,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在阅读活动之前,教师与幼儿进行短暂的交流是很常见的教学环节,例如,在进行集体阅读《下雨的味道》之前,老师会问幼儿:“你看过下雨吗?下雨的味道是怎么样的?”一来是为了了解幼儿对关于下雨的已有认识,二来希望联系幼儿生活中经历过的下雨经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2.读中交流和讨论,感受图画、文字的内容和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绘本中的问题,幼儿的提问或老师刻意的提问所引发的随机交流和讨论,往往能促进幼儿进一步观察、质疑、预测、推论、理解和感受图画、文字的内容和意义。例如《小机械立大功》一書的页面安排,大多是左业,提出问题,右页来回答,如第4页(左页):“这些大树怎么推都推不倒,怎么办呢?”第5页(右页):“可以用劈啊!”第10页(左页):“抱着木头走,好累哦,怎么办呢?”第10页(右页):“可以利用轮轴哦!”这样的图书编排方式,老师朗读时先展示左页,读完书中的问题时,暂停下来,让孩子提供答案。大班的孩子就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五花八门的猜测,等老师翻到右页让文图来宣布答案时,孩子们大多会对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欢呼雀跃。当然,大部分的孩子可能对书中的“劈”“轮轴”等生活中不常使用的专业词语感到陌生,这又为师幼交流、探索提供了机会。

3.读后拓展提问,表达对书的理解与感受。

当一本阅读完以后,大部分的老师都会问孩子:“书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这一类型的问题,除了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孩子是否理解书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检验孩子的记忆能力。不过,教师若能拓展问题,让幼儿能表达自己经过思考后对书的理解和感受,对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会有更大的益处,例如李老师在教《花园里有什么》后,会问:"花园里有什么?"“花园里看得见的是什么?"心花园里听得到的是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回答的大多的是难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过,李老师又会继续问:"小朋友们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孩子们回答:"很漂亮,很清凉的花园像一个城市花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花园 想在美丽的花园里跳舞”“想在花园里安在做游戏”……这些回答则是孩子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

交流、讨论图画书的过程,一要掌握提问的技巧,以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与表达,以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促进幼儿学习深入探讨问题。二要创造开放的讨论氛围,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发言,都愿意发言,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惑。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幼儿要学习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别人可能会对书本有不同的反应和意见。最后,要掌握好自己在讨论中所扮演的引导角色,教师应避免完全由自己提问题,等到符合心中预设的答案出现就结束讨论。应多鼓励孩子提问题,由其他孩子抛出答案。幼儿各抒己见,通过一来一往的互动交流,培养到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正是讨论的精髓。

三、阅读延伸活动,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

我园老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都相当重视活动形式的动静,结合。在朗读与讨论之外,常会运用适宜的活动,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帮助幼儿感知绘本的内容,或让幼儿表达对绘本的理解和感受。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绘本类型和每一本书的特质,鼓励、支持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绘画、操作、仿编或自制绘本等方式表达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得以充分展示。

例如中班黄老师运用绘本《收集东,收集西》进行“我喜欢”的主题教学。他不仅在集体活动与生活活动中反复朗读《收集东,收集西》,让孩子欣赏书中的图画,熟悉语言句式。而且布置了亲子活动,让幼儿调查家长喜欢收集的东西,调查后请幼儿分享调查表上的记录,并展示全班幼儿的调查表。此外,还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带到教室中陈列,并且画下来。在收集的热潮下,孩子自动发起收集衣服商标、汽车标识的活动。最后,黄老师让幼儿自制小书《收集东,收集西》,尝试仿编句式“(什么)喜欢收集(什么)”,用晰简略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收集,来结束长达一个月的主题活动“我喜欢”。

从以上教学实例中,我们看得出黄老师和中班的小朋友围绕着绘本《收集东,收集西》进行的系列活动之间是有联系性的,而且这些活动彼此之間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每一个活动都给孩子们建立了丰富的相关经验,给孩子们以创作的灵感。观摩活动的老师们观察到,孩子们能完成整本小书,且小书中表现的内容相当丰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实属难得。由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总结出以下仿编的策略:一是对文本的内容熟悉和理解,不仅熟悉内容,而且对作品的形式特点也有所认识;二是认识经验的准备,即需要在仿编过程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三是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准备状态。

在阅读活动中,孩子是学习阅读的主人。绘本阅读教学回归教育的本质,教师要严守引导者而非教导者的角色,把观察,思考,预测,评判、发现问题的主动权留给孩子,应用全语言的阅读观即阅读不是辨识文字,而是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理解画面和内容,同时关注幼儿语言学习核心经验的获得,通过发挥绘本的多元价值让幼儿从阅读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N]2012: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N]2001:9.

[3]松居直.幸福的种子[M].刘涤昭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

[4]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猜你喜欢
延伸讨论朗读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