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如何用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020-06-19 08:18周梦晨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周梦晨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有序列化呈现知识体系的情况,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偏重,将课堂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利用在知识点的升级与深掘当中,明确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提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学生始终徘徊于质疑与释疑之间,在反复的验证和实践中探寻真理。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 思维品质

数学学科的教学逐渐从教“法”走向教“理”,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向学生单向灌输不同知识点要求下的解题方法,现在的教学更加着重于引导学生从可接受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追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自主探究真相,对数学知识产生自发的好奇与兴趣,用内驱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文将从教师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本身的素养以及考评方式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一、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织成“网”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础

数学知识是一面互相交织的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有同一个概念在各个学段或不同年级重复出现的情况,比如“线段”二年级的学习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线段,线段怎么画,四年级的学习则偏重于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线段”的相关知识去探究“射线”和“直线”的含义,从而在对比中揭示线段的特殊性和为什么这样画。低年级的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是什么”,中高年级的温故旧知则是为了获得新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并借此为跳板去学习其他的概念,在应用中创新。

教学内容侧重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偏重,将课堂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利用在知识点的升级与深掘当中,明确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提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小数的意义》一课中,核心问题应该是“这张图的含义用小数怎样表示?为什么?”以及“这个小数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的数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提升,由表及里地从“是什么”走向“为什么”。

二、设计充分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思维进阶的沃土

浙江省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的《线段、直线和射线》,这节课是四年级的内容,本课抽象概念多且知识点琐碎,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夯实学生理解上很有难度。顾老师的课堂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然后立刻将课堂交给了学生,问道:“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充分发散、归纳、了解学生的疑惑,这样的设计灵动,且让学生感觉很受尊重,无形中给了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在90秒内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对于“射线”最为好奇,顾老师立刻抓住了学生的心态,学生对于教师要求的“画一条直线”非常积极地完成了,交流展示后比对不同的“直线”的画法进行辨别,在学生截然相反的观点中,给学生设疑,让学生感到对“直线”的理解并不足够清晰。此时揭示“直线”的含义,要求学生再画,让学生对“无限延伸”的抽象概念有了可描述的认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试画”到“生疑”,促进消化了看似抽象的数学概念,到“再画”,总是将操作放在前面,让学生一直保持在最近发展区的尖端,在学生自以为自己了解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漏洞”,从而将生活化的、片面化的了解渐渐转化为深刻的理解,这个过程举重若轻地完成了本课重难点的突破。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应当重建教与学的关系,实施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课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始终徘徊于质疑与释疑之间,在反复的验证和实践中探寻真理。保持学生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超前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教师的百变是引导学生思维活跃的催化剂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言堂”,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重塑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鼓励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针线”作用。

在适合的时机尝试对学生“放手”,让学生有机会试错,有疑惑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比如在五年级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设计让学生在“怎么办”的驱动下感受到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便,从而产生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强烈需要,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创作,彼此对比优劣,逐步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个要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行解决问题,而教师及时的提示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明晰,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体验。

教材与学生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课堂教学是围绕这一对矛盾而展开的,教师则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主导力量。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力量就要求教师站在第三方立场,提供经验知识来促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直接参与或代替。

四、考评方式的多元化是学生愿意发展思维的强心针

长久以来书面考试是数学学科进行考核的主要途径,对于中高年级乃至更高学段而言,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应试能力,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本身的心理状态比较活跃,不容易长时间保持伏案书写的状态。由此可见,书面化的考核方法是主流的,但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据此,我校开展的“一年级学科嘉年华”活动更加贴合低幼年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将重要知识融合在操作性强的游戏当中,让学生通过闯关的方式进行考核。让低年级学生由“从书本上学知识”走向“在生活中用知识”,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計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内容时发现,学生在数据分析时思维是很容易被考试题目固化的。学生留于试题常问的“哪个量增长得快(慢)”,几个量的互相比较或是求和求差的问题中。统计表的数据是来源于生活的,但学生却很少可以将数据反映的情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说在数据分析的问题上,学生的“应试答案”与生活、德育是分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结语

教师需要对学科知识有从宏观到微观的融会贯通,在意识里形成一张有联系的“网”,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也织就这张“网”。让学生学习数学后形成有联系的、有递进的知识体系,使用旧知去探寻新知,在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尝试有理有据地创新,从而发展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