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琼
摘 要:本文笔者通过实践探索,研究教师们在有效利用和回应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性资源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探索寻找一些应对的策略,从而使师生互动更为有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互动性资源;利用与回应;有效策略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堂开放过程中学生资源已经生成了,但是如何来取舍这些纷乱的基础性资源?呈现了资源以后如何充分用好、用足这些资源,以使预想的课堂教学不断往前推进,使教学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标“互动深化”?在课堂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进行及时有效地点拨和指导?这些都是让我们一线教師感到困难和棘手的问题。
一、课堂互动性资源的判断与选择
1.分析正确资源
一是一般性资源,指学生普遍呈现的正确答案,符合要求的各种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二是独特性资源,指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的、比较稚嫩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
2.分析错误资源
一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资源,指绝大多数学生所出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错误资源。二是具有反衬意义的错误资源,指能够突出和说明当下教学主题的错误资源。三是具有促进生成意义的错误资源。指能够激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
二、课堂互动性资源的回应策略
1.对错误资源——采用辨析比较的策略
数学的抽象常常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模糊,这就需要通过我们的教学帮助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转变。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思维碰撞,在逐步深入的辨析比较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明白问题所在,从而促进这些学生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2.对多样化资源——采用梳理归纳的策略
学生个体之间差异,造就了课堂所呈现出来的学生互动性资源的多样性。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初始状态,既有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认识的丰富性,又往往带有从个体认识角度的单一性、局限性。如何对待这些“丰富”和“多样”呢?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类”意识,始终围绕着这些“类”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再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抽象出丰富多样性问题背后的统一性,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使学生不至于在多样的资源中迷失方向。
三、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回应的方法
1.巡视过程中的启发式回应
教师巡视过程中的启发式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所在,及时进行调整,启发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及时地进行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进行类比思考。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学生自己探究求面积的方法,我发现不少学生沿着平行四边形一条高剪下来,将剪下来的这部分拼到另一端形成一个长方形。于是,我启发到:“有些学生借助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将它转化成长方形,成功了。再想想,平行四边形只有一条高吗?是不是所有的高都能剪下来后与另一个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呢?如果不沿着高剪,行不行?”在我的启发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投入到探究中……
2.交流过程中的归纳式回应
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归纳式点拨,会帮助学生形成类的意识,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归纳式提问要难易适中,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先读你会读的,在读的过程中,你能找到和它们属于一类的数吗?分别读一读并说说它们的组成。再读不会读的,你能不能也将它们分一分类?”于是,学生带着“类”的眼光开始了各自的学习活动……
3.交流过程中的反衬式回应
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反衬式提问,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生成出新的具有情境和针对性的发展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找准学生的困惑所在,根据学生的现实思维状态紧扣学生的“模糊点”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反衬式提问,使教学层层递进,互动生成。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中,例题是“把一块6米长的布剪成1.2米长的一段,可以剪成多少段?”学生在独立探究之后,呈现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最后,在学生们的分析、对比、验证下,很快感受到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即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5倍或10倍。这时,教师反问道:“为什么是扩大5倍、10倍,而不是2倍、3倍、4倍呢?”从而激起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
4.交流过程中的点睛式回应
师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点睛”对话,这是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学生困惑时,进行点睛提问,这会为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突破学生学习的关卡,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的递进过程。如“物体的表面积”教学中,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的研究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而且都很快得到了结论,但竟没有学生选择圆柱体进行研究……于是教师提问:“为什么没有人选择圆柱体呢,有什么困难?”学生们反映其他三个物体的面都是平的,只有圆柱体的侧面是圆桶状的,没有办法进行测量。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困惑及时地进行点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得这个圆滚滚的曲面也变成一个平面图形呢?”话音刚落,学生就跃跃欲试起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对因师生多元互动而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判断、选择、利用和重组,并能进行及时有效地回应点拨,那么教学就能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断地把教学活动过程向纵深推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递进的过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向煜.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2]黄凤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1).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