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

2020-06-19 08:09王海净张晓萍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创新

王海净 张晓萍

摘要:数字金融的出现丰富了普惠金融的内涵。二者的结合给各级金融机构引导实施数字普惠金融的进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6-0162-02

在实际工作中,普惠金融可以表述为在公众可接受的合理价格基础之上,以普惠大众群体为目标,为人民大众做到最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多年来,我国传统金融发展始终处于被抑制调控的状况,既有的金融服务产品与服务措施根本无法支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极速发展推动了各类企业和用户对于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不均衡矛盾促进并加速了数字金融产业的诞生与蓬勃发展。

一、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相互融合

1.数字金融推动了普惠金融的资源供给侧改革

普惠金融在我国现代经济体系中主要起到了统筹供需两端、兼顾供需平衡的现实作用。为了配合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求变与应变是金融普惠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实体经济的发展演化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助力与推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普惠金融需要持续将大量的金融资源融入数字经济并与之相匹配,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支撑。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发展以及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着力促进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普惠金融行业要紧密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瞄准国家数字经济需求,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大对数字金融的融合力度。

2.数字金融逐步解决了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对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需求主要体现在全面化、多元化、海量化、碎片化、零散化等多放个方面。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在具体实施进程中则存在着技术服务和创新成本过高、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慢、技术服务边界扩展不利、信息不匹配、远程风险鉴别困难、数据公开可信性问题以及可溯算法等一系列瓶颈问题。恰恰是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所带来的高成效变革,使得在我国分阶段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成为可能。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深化,普惠金融在实施推进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

3.数字金融为普惠金融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每一个新的金融形态在实际发展中都要经历从产生到排斥与包容并进再到深度融合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根本性变化。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加快速度迈入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相结合的新阶段是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深入开发释放数据资源的巨大潜能是整个金融行业必须完成的任务。数据和信息技术已经不再作为一种应用工具的形式出现,反而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甚至是重要的资源平台。在传统金融经济后继无力的困境下,数字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的结构和方式,为我国全面实施发展普惠金融注入勃勃生机。

4.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相结合有助于真正实现"普惠"目标

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与具体实施,不受时间、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智能产品的终端直接进行操作,使金融服务的持续流向更深更广。网络服务的普及面直接关系着金融服务的拓展领域,从而使更多更偏远地区的用户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普及与优惠。与此同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在数字普惠金融服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出现。而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中的创新融合则直接缓解甚至规避了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问题。当实现规模经济时,普惠性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在解决“普”与“惠”等问题的基础上,数字普惠金融还可以依托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更廉价的分销渠道成本和更精准的风险定价等优势有助于解决传统的普惠金融服務成本和收益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实现金融经济可持续性综合发展。

二、数字普惠金融实施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1.风险治理与防范问题

金融交易本身存在风险。交易风险同时具有突发性、关联性、隐蔽性和服务外部性等基本特征。网络空间的多维互动开放性使得金融产品、数字技术与网络风险之间产生重复叠加甚至是扩散效应,使得风险传递更快、波及面更广。而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的融合应用,并不会直接规避交易风险的存在与发生。虽然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针对受众群体普及面的能力,但是对潜在风险的揭示与防范尚存不足,无法使受众群体能够能准确规避潜在风险。甚至于某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网络信贷平台的违法行为直接影响并降低了受众群体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信任程度。

2.基础设施投入与网络使用成本问题。

支付与清算以及信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与深化拓展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手段。由于我国国情所限,作为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在建设拓展和更新升级等方面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长的建设周期。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还对普惠金融标准化体系、信用信息体系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互联网使用的普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同时也存在着网络服务收费偏高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中低收入群体依托移动网络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以及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水平。

3.受众分化与宣教不足问题。

目前,我国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工作实践已经带来了一些优势。但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和地区差异等问题的出现直接造成了数字普惠金融实践发展的分化局面。其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和城市居民能够有效地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关键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实施的目标主要是偏远城市和乡村的低收入群体、农村用户、妇女和儿童以及其他受众群体。但是这些群体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接受度较低,并且随着年龄段向上迁移而逐步下降,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应用。由于弱势群体相对更多地依赖于实际网点的服务手段,但是随着数字金融服务技术逐步取代实际网点金融服务,从而引起如技术性金融排斥性等其他问题的出现。此外,如何能够为五零六零后中老年群体提供符合其年龄段和生理特性选择使用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相关专项研究也存在着不足。

三、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1.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治理手段,构建消费者保障体系

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厘清服务供给、需求主体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来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工作开展的合法性与安全性。立足于行为监管、市场监管以及审慎监管三大体系的全面完备构建,引入更多更合理的监管科技与第三方监管机构来加强监管过程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监管能力与监管水平。通过区域试点项目,新产品测试等创新管理机制,力争使风险治理始终可管可控。对需要基本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中小微企业以及低收入和农村群体要在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其消费者权权益。在起草有关法律法规时,要制定专门规定条款,以防各种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非法活动。要更大程度地公开信息,令市场参与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范围全面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信息,并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及时了解金融产品、业务流程及其相关风险。通过数字技术创建远程客户服务、在线提交投诉、处理业务流程和生意处理等机制。拓展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并利用传统媒体、数字媒体和其他渠道来确保普惠金融知识的精准获取,提升消费者实施数字金融技术的能力水平。

2.全面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不断加强公共财政、社会资本和其他多元化投资的增加,进一步强化支付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支付清算技术创新,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更安全、更值得信赖,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和更大的人口范围内实现低成本赢利。通过合法利用传统银行的信贷、缴费、在线金融交易以及电子商务等数据,逐步建成全社会覆盖普惠金融信用信息系统、财务指标评估和数据统计系统以及施动态监测跟踪系统,全面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价格制定、隐私保护、合同制定以及其他合格投资者界定等方面的标准化能力。通过进一步增强固定基础设施和移动网络设施开发的开发建设,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当今时代,互联网络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偏远地区居民与中低收入群体改善贫困状况、实现创收的重要手段。为不断拓展网络覆盖范围,我国政府可以通過财政拨款、公开招标、价格调控等方法,促进供应商向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低收入居民提供高质量和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服务,并鼓励移动网络运营商为低收入群体创建免费的终端应用程序,并提高收入群体接触网络的能力。根据地区差异扩展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程序。通过各种现场讲解、现场咨询、现场演示以及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培养偏远地区以及低收入群体使用数字普惠金融的能力,增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3.打造有益于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公平有序竞争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公平准入政策。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下,打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目前存在多种多样形式,因此必须以尊重公平获取、公平竞争和服务提供商公平分配的原则,克服数字普惠金融战略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和局限性,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内动力、多元化、协调和有机联系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以及其他支持政策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根据需要支持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结合其具体的基础结构和产业结构等特定条件,并根据当地条件和实际情况开发独特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板块。市场驱动力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应继续着力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受众群体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金融市场的局限性,要避免过度干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不允许市场投机与破坏者参与市场行为,并努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资源回报率,创造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榜,张建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激励创新吗?——来自中国城市和中小企业的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9,(05):74~86.

[2]胡颖.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案例与借鉴——基于票据区块链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9,(04):78~82.

[3]王振宇.非洲数字普惠金融分析[J].新金融,2019,(03):44~48.

[4]邱兆祥,向晓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1):5~9.

作者简介:

1.王海净,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科技金融,绩效评估研究。

2.张晓萍,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挖掘,财务风险,税收筹划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
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