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三红
摘要: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分,也是诱发学习动机、促使注意力集中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精心设计练习、借助多媒体和教具、营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等。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激发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会直接影响他对这个科目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学习数学,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引入课题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呢?在此,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以及平时的听课记录,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浅见。
教学情境适宜与否,对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中若能创设一个现实的、贴近生活、充满趣味并能引起思考的情境,就可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一、问题情境诱趣
兴趣往往来自于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节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在草原上,用一根长3米的绳子拴住一只羊,那么这只羊可以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呢?从羊吃到草的范围是多少这个实际问题自然引入到半径为3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再如学习“扇形面积”时又可以将上题改为在房子外面用一个长为3米的绳子在墙角处拴住一只羊,那么这只羊可以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呢?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实验情境引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在六、七年级的实验几何阶段是很平常的事情,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得到数学结论。例如,在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为学生准备了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5cm的四根小木棍,让学生任选三根拼搭三角形,并记录下能搭成三角形的木棍和不能搭成三角形的木棍情况。很多同学发现了用4cm、8cm、10cm和8cm、10cm、15cm的木棒能搭成,而用4cm、8cm、15cm和4cm、10cm、15cm的木棍无法搭成。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能搭成的三角形所具备的三边关系。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时又历经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征。又如,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证明时要添加辅助线,而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是個棘手问题。因此,我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操作,不仅探索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而且也获得了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在剪纸比赛中获奖的同学教大家剪“囍”字,学生们乐此不疲,学会剪纸后,还为布置温馨教室剪了许多美丽的图片。
三、游戏情境唤趣
在教学时,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中充分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等可能事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较小,且又是第一次接触,教学难度较大。为此,我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抽扑克牌、玩转盘四个小游戏,学生们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取了知识,也为今后学习“概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平面直角坐标”的教学过程中,得出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等概念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以班级座位的某一排为x轴,某一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了它们的正方向,随着x轴、y轴的不断变化,让学生画图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所代表的点的坐标。这样的设计比单纯出几道纯数学题让学生解答效果明显要好。实践证明,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常常课后还会“余音绕梁”,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数学的“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