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优质学校运动”的经验与启示

2020-06-19 08:05陆韵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

陆韵

摘   要 美国政府倡导的自主择校面临家庭资本差异下机会不均等的现实问题,华盛顿特区学校改革委员会发起的“优质学校运动”旨在提升弱势家庭的选择能力,采取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虚拟学校之旅、跟踪记录与评价等举措,提供全面、灵活与持续的择校指引。该运动对我国新时期面向教育公平的择校治理带来启示:建立公共部门与家庭的合作关系,加强志愿服务团队的培训与激励,促进公共信息传递与个性化辅助结合,多方协调共同缓解择校入学障碍。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弱势家庭  择校指引  优质学校运动

“择校热”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是干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一大难题。在美国,择校作为一项由政府倡导的政策建议,保障学龄儿童选择权力、通过市场化竞争提升学校质量是初衷,但是实际上,择校政策推动了教育资源占有的阶级分化,政客与商人联手利用“选择”来制造“平等与自由”的幻象[1],破坏了公共教育价值观,“使已经具备得天独厚条件的人获得进一步优势”[2]。美国华盛顿特区学校改革委员会(DC School Reform Now,DCSRN,以下简称委员会)发起的“优质学校运动”(High Quality Schools Campaign,HQSC)旨在帮助弱势家庭争取优质教育选择机会,其行动理念与实践经验为我国新时期择校治理带来启示。

一、美国华盛顿“优质学校运动”的起因与宗旨

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欧洲、澳洲等地发起学校选择的市场化改革,不仅试图引入市场和准市场安排,也赋予社会生活领域一种凸显权力、自治和责任的全新治理模式[3],华盛顿特区“优质学校运动”正是择校改革背景下促进教育公平的举措。

1.起因——家庭资本差异下的择校机会不均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择校系统运作的典型地区之一,所有适龄儿童家庭都可以在当地众多学校中进行选择,包括居住区附近的公办学校、选择性招生的私立学校、以蒙台梭利教法和沉浸式语言学习为特色的学校以及几十所特许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试图通过打破学区限制、开放择校渠道,促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展开“公平竞争”,使所有家庭都有机会进入优质学校。2012年华盛顿将近一半的公立学校学生都参加了特许学校的申请[4]。然而并非所有家庭都有可能参加学校选择,美国公共教育创新中心(Center on Reinventing Public Education,CRPE)的研究结论显示,相比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父母,华盛顿地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选择邻里学校(公办学校)之外学校的可能性要低15%[5]。究其原因,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鲍尔斯和金帝斯指出“迅速发展的教育体系内部产生出一种社会分层体系,社会上层人士的子女一般都进私立学校”[6]。中上阶层家庭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广泛的沟通渠道使他们处于选择“最佳”学校的有利地位。为缩小不同家庭择校能力差距,美国各地的学校和社区组织都努力帮助所有家庭充分利用择校机会。第一,制定综合指南。非营利性机构“EdChoice”每年发布指导性刊物《学校选择ABC》。第二,简化入学流程。华盛顿市政府在2013年对各所学校采取统一的申请和录取制度。第三,提供信息服务。如纽约市从2014年以来一直在制定、实施和评估一系列针对高中生择校的信息干预措施[7]。

2.宗旨——提升弱势家庭的选择能力

华盛顿特区学校改革委员会执行董事大卫·皮肯斯认为,许多家庭都在努力理解如何利用择校机会,但是择校是一项艰苦工作,部分家庭并不具备择校所需的时间、精力和信息[8]。因此,委员会于2011年发起“优质学校运动”,旨在帮助各类家庭在复杂多变的择校系统中获得优质学校的准入机会;通过提供免费的信息支持,不断提升经济劣势家庭的择校能力。依据委员会工作人員的报告,大多数参与方是低收入有色人种家庭,居住区域只有少量高质量学校,四分之三的家庭有过渡年级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六年级或九年级),近三分之二的家庭从未有过申请学校的经历[8]。委员会选派志愿者进入受访家庭提供全程跟踪指导,使择校进入城市一流学校的家庭大幅度增加。

二、“优质学校运动”的策略

1.主动联络弱势家庭,加强择校定位匹配

(1)组建志愿团队

深入走访和全程指导弱势家庭需要委员会与志愿服务工作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委员会面向华盛顿特区的各行各业人员招募志愿者并给予每年2万美元的工作津贴。2016-2017年以公开竞选方式确立的8名志愿者都是有色人种且在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包括当地基础教育阶段的在职教师、市政府雇员、在学校选择方面积累丰富经验的家长等,其中大多数人员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确立受助家庭

一方面,依据城市研究所提供的专业数据,在评估经济劣势时考虑了失业率、高中及以下学历居民所占比例、单亲家庭所占比例等因素[9]。另一方面,通过住房供应商、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公立学校和儿童发展中心等非盈利组织的协助,以上门拜访、举办社区活动等方式接触受助家庭。这些组织能够提供经济困难家庭的联系方式,有助于促进委员会与弱势家庭取得联络、建立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委员会开展外联工作的主要意图是使尽可能多的弱势家庭了解到“优质学校运动”的服务内容。

(3)提供择校支持

学校选择通常要求家长树立明确目标并按照严格的时间安排提交专门的申请材料。信息获取滞后、理解能力限制、忙于工作等客观因素,使部分家长易于错过择校申请的最后期限。因此针对弱势家庭择校的支持首先从分析定位和选定学校开始,志愿者向家长介绍可供选择的学校类型,解释宣传资料中学校质量排名的具体涵义,协同家长一起评估孩子的学习偏好,锁定可能的选择范围;然后是关于择校的技术性操作引领,提醒家长按时递交网络申请、为个人申请材料的制作提供建议、跟踪各个申请环节截止期限。2016-2017年间共有627个家庭获得华盛顿学校改革委员会的外联支持,在志愿者跟进的家庭中有386名学生成功通过优质学校的竞争性选拔匹配完成了入学申请[10]。

2.开发虚拟校园之旅,提供丰富备选资源

(1)制作虚拟学校视频

委员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客观写实、非宣传化的方式拍摄制作虚拟学校视频。内容包含学校发展概况,如创始历程、校园周边及教室内部场景、学校就餐与住宿环境、各年级课程特色,以及针对校长、教职员工、在读学生及其家长的采访,以期多角度呈现学校全貌。2012-2017年,华盛顿地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41所学校的虚拟视频被公布于委员会官网,便于家长借助电子设备随时随地下载观看。虚拟学校视频为弱势家庭了解学校提供畅通渠道,实现短时间内参观多所学校的可能性,不仅帮助家长克服交通不便等困难,而且有助于他们在把握各所学校核心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权衡,从而作出理性选择。

(2)设计参观记录表格

无论是实地走访还是视频观摩都容易流于走马观花的形式,因此“优质学校运动”中的虚拟学校之旅包含为参与者制定的记录表。表格设计遵循简明扼要、便于操作的原则,例如关于参观学校的整体印象,家长须在观看视频后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是”或“否”的选择:“1.学校设施是否保持清洁并被妥善维护?2.大楼里有学生作品陈列吗?3.教学楼有学生成绩的资料吗?4.学生们看起来互相尊重,对出现在学校的成年人也表示尊重吗?5.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秩序?6.学校的时间表和上课时间安排是否合适?7.学生上学时看起来很投入和兴奋吗?”[11]参观记录表的使用有助于提升虚拟学校体验的效果,家长在志愿者指导下边看视频边做记录,把握各所学校的关键特征,便于后续比较和选择。

(3)陪同家长观看体验

在“优质学校运动”兴起之初,志愿者通常按照受助家庭所选时间和地点,与家庭成员一起观看虚拟学校视频,并就学校质量展开讨论。志愿者一方面是运用参观记录表格,协助家长整理关于学校特色的核心要点;另一方面运用对优质学校的已有了解或者结合综合性的择校指南,向家长补充关于学校的其他信息,如招生要求、申请细则、学费及额外杂费等。总之,虚拟学校之旅充满着互动性,志愿者的角色不仅仅是单纯的陪同者或信息提供者,更是作为有经验的参谋者引导家长抓住视频中的关键信息、作出适宜的选择。

3.跟踪记录帮扶案例,总结经验扩大影响

(1)建立受助家庭档案

志愿者为受助家庭建立服务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家庭申请优质学校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面临的独特挑战,并及时更新受助家庭择校动态,包括确立选择意向、在电子系统中完成报名手续、向学校提交申请材料、派位录取结果等。档案信息的跟踪完善有助于确保受助家庭在各个关键的时间点有效完成规定的申请事项。委员会在志愿者提供的家庭档案基础之上构建内部数据库,收集关于家长选择偏好、学校满意度、择校程序操作困惑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为提升相关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服务档案的积累有助于委员会发现志愿者与受助家庭沟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和困惑,以便提供额外的培训支持。

(2)收集“家庭择校故事”

学校改革委员会面向“优质学校运动”参与者收集“家庭择校故事”。例如“华盛顿本地人贾娜的儿子蔡斯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较强能力。贾娜想让蔡斯上一所以STEM项目为特色的学校,她在公寓大楼里看到‘优质学校运动宣传单时,立刻打电话给办公室,并与接应她的志愿者取得联系。志愿者了解蔡斯的兴趣和贾娜的期望后,向她介绍华盛顿地区多所优质学校的文化特色、教师素质和教学表现,并就哪些学校适合或不适合她的孩子提供了建议。通过多次交谈,贾娜对学校申请做了一些调整。最后,她完成了沃特金斯小学2017-2018学年的入学申请。”[12]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类似成功案例有助于呈现弱势家庭与志愿者的互动,使更多的弱势家庭意识到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不再遥不可及。

(3)评估效果,改进服务

美国公共教育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在“优质学校运动”中起到协助调研和监督评价的作用,运用量化统计和质性访问等多种方式对择校指引效果进行记录和评估,与学校改革委员会共同完成2016-2017年间有关“优质学校运动”进展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该中心通过采访志愿者和受助家长,记录弱势家庭在整个择校过程中接受的服务项目类型,了解家长在此项目中的体验和满意度,以便进一步扩大受助家庭的范围和数量,改善“优质学校运动”的服务内容与指导方式。

三、结论与启示

1.建立公共部门与家庭的合作关系

随着在政府主导下公立学校机构的建立,教育的职能无可避免地从家庭被让渡到学校中来,学校逐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职能。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是相对而言的概念,二者的区分并非那么明晰、固定,而是富于弹性、相互影响、彼此不可分离的[13]。公共部门建立其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培育后代上的功能与责任。华盛顿学校改革委员会与弱势家庭之间信任关系的搭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社区等非盈利性合作伙伴的支持。非营利性组织运用与家庭的天然“亲近性”关系,在公共部门与家庭的联络中发挥润滑剂作用。

2.加强志愿服务团队的培训与激励

志愿者深入接触弱势家庭需要坚持不懈地克服外联工作中的多项挑战。当具备大学文化学历背景的志愿者试图与经济困难家庭成员取得沟通时,会面临语言习惯上的障碍。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中指出“社会结构决定沟通原则,也塑造意识形式”[14],华盛顿学校改革委员会为改善志愿者与受助家庭之间的沟通效果,提供专门的知识技能培训,并寻求当地基金会的资助,加强志愿者物质激励。“优质学校运动”组织方的做法有利于志愿者面临沟通障碍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使帮扶弱势家庭的行动计划得以持续性落实。

3.促进公共信息传递与个性化辅助结合

不同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由,一些人比其他人更自由、有着更为广泛的选择机会,这是社会不平等的必然结果[15]。学校选择是一个不断比较与匹配的过程,帮扶行动并不止于官方政策解读,还应结合家庭的特殊需求与现实境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沟通频率和服务时长也因家庭环境而有所不同。志愿者在工作职责范围之外提供额外指导,例如协助家长研究孩子的特殊学习倾向、为有语言障碍的家庭翻译申请材料等。在我国存在“民辦择校热”的地区,面向不同家庭的公共信息传递与个性化辅助都必不可少。

4.多方协调共同破除择校入学障碍

虽然华盛顿“优质学校运动”使许多家庭利用选择机会进入理想学校,但招生门槛较高的优质学校对弱势家庭来说仍然遥不可及。为此,华盛顿地区政府部门已开始对此类问题展开研究分析,计划在教育需求量大的社区建立新学校;努力协调城市交通资源,为偏远地区孩子上学提供便利。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治理也面临着复杂性,“择校热”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有着深厚的体制根源、驳杂的利益纠葛和复杂的引发机制[16]。因此,任何一项单独的行动都无法完全消弭由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家庭差距,弱势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取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结构限制,需要政府、学校、社区组织以及家庭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蒋玉阳.“脱轨”之旅:美国学校选择运动[J].比较教育研究,2018(02).

[2] Feinberg,W.,& Lubiensky,C.(Eds.).School choice policies and outcomes[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8.

[3]  Hindess,B.Liberalism—whats in a name? In Larner and Walters(Eds.).Global governmentality:Governing international spaces[M].New York:Routledge.2004.

[4] Washington,DC:The Landscape for Student Assignment and School Choice in D.C[J].21st Century School Fund,2014.

[5] Ashley Jochim,et al.,How Parents Experience Public School Choice[J].Seattle,WA:Center on Reinventing Public Education,2014.

[6] 鮑尔斯.不平等的教育和社会分工的再生产[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Sean P.Corcoran.The NYC high school admissions study[EB/OL].

http://www.nychighschooladmissionstudy.com/about.

[8] Ashley Jochim,Betheny Gross,Colleen McCann.Making School Choice Work for Families:DC School Reform Nows High Quality Schools Campaign[J].Center on Reinventing Public Education,accessed November,2017.

[9] Challenges and Choices for the New Mayor[J].Urban Institute,accessed September 11,2017.

[10] DCSRN Annual Report 2016-17[EB/OL].http://dcschoolreform.org/sites/default/files/DCSRN%20Annual%20Report%202016-17.pdf.

[11] Virtual School Tours Checklist.[EB/OL].http://dcschoolreform.org/sites/default/files/uploads/Virtual_School_Tours_Checklist_English-

Spanish.pdf.

[12] Meet Jana Lemons,DCSRN Parent.[EB/OL].http://dcschoolreform.org/content/meet-jana-lemons-dcsrn-parent.

[13] 吴小英.家庭政策背后的主义之争[J].妇女研究论丛,2015(03).

[14] 谭光鼎,王丽云.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5] 齐格蒙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6] 邵泽斌,张乐天.化解义务教育择校矛盾为什么这么难[J].教育研究,2013(04).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
关于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问题的调研
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
比较中美教育公平,反思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