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演进脉络探析

2020-06-18 04:08郭佩颖
吉林金融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宏观经济

郭佩颖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经济学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Keynes,1936),书中率先将宏观经济变量的行为、表现及结构特征整合到一起,试图从总量层面系统阐释经济短期大幅波动的潜在原因及应对举措,Blanchard(2000)认为,凯恩斯是第一个将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所需的实际变量和货币变量整合到一个单一正式框架的人。这种将总体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论述的研究范式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至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演化出几个关键的理论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不同学派相互辩争,构建出大量卓有见识的经济模型,显著提升了宏观经济理论的现实解释力。

在滞涨等历史时期,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推崇的政府干预思想被认为是导致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诸如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等宏观经济理论都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击碎驳倒,在其后的较长时期里,凯恩斯主义思想陷入了发展低迷期,但在吸纳其他理论模型的优点后,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逐渐焕发了生命力,尤其在应用层面,凯恩斯主义思想对政府实行逆周期调节也发挥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基于此,本文系统探析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总体发展脉络,重点分析每个发展阶段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取得的重要成就及核心特征。

一、凯恩斯主义的萌芽

经济形势的突变往往为新理论的诞生演化提供了重要动力。Gordon(2000)认为,历史事件的发展常常使得某种主流理论面临挑战并最终被驳倒,从而促生出更具解释力的新理论。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便是符合这样特征的重大历史事件,大萧条初期的主流应对方案来自传统经济理论,其中,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衰退只是市场出清过剩产能的阶段性现象,对于大萧条,自由放任的市场调节就是最好的应对举措。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奥地利学派也持类似看法,该学派认为大萧条源自过度投资和资源错配,要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就必须让市场自发实行一系列“清算”,如劳动力实际报酬降低的同时任由过度投资企业破产倒闭。

然而,随着实际工资降低和企业退出市场等清算举措的实行,欧美市场并没有实现传统古典理论所预计的复苏,相反经济衰退程度不断加重,大萧条的负面影响大幅蔓延,最严重时期美国工业产出下降46.8%,GDP下降28%,失业率为25%(Romer,2004)。这种经济活动的灾难性下降是空前的,经济理论界开始质疑传统经济理论所倡导的自由放任原则,并思考市场自发调节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积极作用。在理论急需革新的关键时刻,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时期经济频繁的剧烈波动严重恶化了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以相对价格运行为核心的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并不能有效熨平经济剧烈波动,面对市场失灵,政府在投资层面应该发挥更多重要作用。Deutscher(1990)的研究数据表明,在《通论》出版以后,凯恩斯主义已在当时的宏观经济学中处于主导地位。Samuelson(1988)认为,凯恩斯革命是20世纪经济学最重大的事件。

二、《通论》涉及的几个主要理论

为了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凯恩斯写作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本书出版后,迅速被经济学界奉为圭臬,Tobin(Snowdon and Vane,2005)强调,这一新兴理论使他们那一代人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建设性的解决。随即,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发展迅猛,成为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在《通论》中力图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一)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均衡需求。凯恩斯认为,受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灵活偏好规律等三大规律的影响,消费者常常会将收入更多用于储蓄,消费占比会系统性偏低,有效需求自然会出现不足倾向,即社会总供给并不能被总需求完全消化掉,社会各类商品滞销,存货增加,产能过剩迫使生产缩减,企业解雇工人,失业率增加。

(二)非自愿失业理论

大萧条时期,大量工人失去工作,凯恩斯试图对这种现象给予经济学解释。他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被认为是市场自发调节状态下的季节性和技术性失业,属于在所难免的正常状态;后者属于市场失灵后剧烈波动所引发的畸形反常情况。非自愿失业状态下,即使求职人员要求的工资低于市场工资水平,但仍难以寻觅到工作。显然,凯恩斯并不认为劳动力市场总能处于供求均衡的市场出清状态,当价格刚性条件下,名义工资弹性不充分,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使得劳动力市场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非自愿失业就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常态特征。

(三)政府干预理论

凯恩斯认为,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面临短期局限,市场自发调节在短期内并不能一直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总供给高于总需求的市场格局难以自动调节出清。为了解决这种缺陷,凯恩斯认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政策来增加公共支出,以公共部门支出的增量来弥补私人部门支出的减量,填补有效需求不足的缺口,从而促使宏观经济实现平稳持续增长。

三、正统凯恩斯学派

学界普遍认为《通论》是一本兼具复杂性和争议性的巨著。Patinkin(1990)认为,凯恩斯并未构建出一个明确完整的模型来统一分析主要宏观经济问题。相反,《通论》有的地方论述较为模糊,前后观点甚至相互矛盾,这就促生了大量试图解读本书核心内容的作品,从目前来看,多种解读仍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学术共识,甚至观点相左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承袭于凯恩斯思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近二十年间,希克斯、莫迪尼阿尼和汉森等学者所开创的以IS-LM模型为核心的正统凯恩斯学派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主导了当时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其理论价值直到今天仍值得重视。

(一)IS-LM模型

正统凯恩斯学派最早起源于希克斯的著名论文《凯恩斯先生与古典经济学》(Hicks,1937),希克斯重新整理了凯恩斯思想的主要理论,归纳出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即IS-LM模型,随后莫迪尼阿尼和汉森分别对其做了进一步拓展。实际上,IS-LM模型从出现以后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模型,对当时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De Vroey,2016)。

图1 IS-LM模型

如图1,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下利率与收入的关系轨迹,根据IS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收入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当利率偏低时,投资会增加,收入也会随之提升。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的关系轨迹,货币市场中,收入的提升会增加投资性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时,货币需求增加会提升利率水平,即货币市场收入与利率呈现正向关系,LM曲线向上倾斜。显然,IS-LM模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财政政策会影响产品市场,使得IS曲线平移;货币政策会影响货币市场,使得LM曲线平移。不同政策导致曲线平移后新的交点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新的平衡点,对比之前的均衡水平,就可以看出收入和福利的改变情况。

(二)Klein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在研究《通论》时,Klein意识到凯恩斯的诸多宏观判断缺乏计量实证的支持,为了填补实证研究的空缺,Klein基于凯恩斯理论构建了大量的计量实证模型,开创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的新领域。

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Klein和Goldberger(1955)构建了一个包含15个结构方程和5个恒等式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刻画美国经济。该模型试图评估各类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同时试图预测经济活动走势。显然,Klein宏观计量模型充分验证了凯恩斯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加入价格和工资调节机制以后,该模型理清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实证支持了凯恩斯非自愿失业等理论判断。

(三)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就业与通胀之间的相关轨迹,最早是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在估算1861-1957年间英国工资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Phillips,1958)。菲利普斯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属于统计经验性的,当时欧美国家劳动力市场普遍符合其规律,即失业与工资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只要就业市场趋紧,失业就会下降,工资便会上升;而在就业市场宽松时,失业和工资便会呈相反变动规律,有力证实了菲利普斯曲线。

在此基础上,Samuelson 和Solow(1960)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们将工资扩展为一般物价,将菲利普斯曲线转化为就业与物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当时,宏观经济学界以正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核心,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很快成为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正统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物价与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完美的理论框架,当政府想降低就业时,只需放宽货币政策,制造适应的通胀即可。随后,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策走势。

四、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随着凯恩斯经济学的广泛影响,欧美国家普遍接受了政府积极干预的思想,干预色彩蔓延到市场体系的各个角落,国有企业数量占比处于较高水平,公共部门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财政负担的攀升以及经济效率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发生了高通胀、高失业与低增长并存的滞涨现象,对政府干预过多的批评逐步成为主流,推崇市场自发调节的古典思想开始复兴。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对正统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厉批评,该学派认为,政府也会犯错,试图平滑经济波动的财经政策可能会起到相反作用,进一步加剧经济波动,对此,政府应该发挥有限的公共作用,不断从市场体系中推出,市场自发调节就可以促使宏观经济平稳发展。针对计量实证方法,Lucas和Sargent(1981)批评道,考虑理性预期以后,凯恩斯主义使用的计量模型是存在严重不足的,模型参数会随着宏观环境变化而变化,根据以往时间序列估算出来的模型参数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因此不能准确预测经济走势。

为了弥补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缺陷并增强现实解释力,新一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在吸收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新凯恩斯主义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凯恩斯理论中非自愿失业、价格刚性和货币非中性等市场非完全性概念,正如Stigliz(2000)所说,新凯恩斯主义方法的精髓在于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不完美引入到经济学理论模型中。另一方面新凯恩斯理论又积极借鉴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方法,将微观基础和一般均衡作为建模的根本原则,从而填补了凯恩斯主义在供给方面所存在的理论空白。

一般而言,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微观基础的价格刚性。新凯恩斯经济学家利用菜单成本或效率工资等理论模型将微观基础和价格刚性整合到一起。该类模型认为,即使价格调整的成本很小时,价格刚性仍然会存在,这种看似微小的刚性会带来显著的宏观经济影响。二是否定古典二分法,坚持货币非中性。Mankiw 和Romer(1991)认为,由于价格刚性的存在,名义变量的波动会带来实际产出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是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而是引起某些产出增长更快,即货币非中性引起产出出现结构性增长。三是市场失灵是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关键因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普遍存在垄断竞争、异质劳动力结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性等特征,当供给或需求产生外生冲击后,市场失灵会放大这些冲击,导致产出和就业出现大幅波动。四是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合理性。新凯恩斯主义中例如效率工资等模型都清楚证明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这类模型认为,设定高于供求均衡的效率工资是为了激励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企业会缩减雇佣员工数,导致市场均衡时自然出现非自愿失业(Akerlof and Yellen,1986)。

五、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二分法是否成立,即货币是否具有实际影响,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根本分水岭。大萧条以后,凯恩斯货币理论占据了学术高位,随后,弗里德曼与卢卡斯复兴了货币中性理论,而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则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再次复兴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相比于重点论述价格刚性、非自愿失业、市场非出清的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是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为基础,De Vroey(2016)认为,该理论重点论述最优货币政策的实施路径,即考虑名义价格刚性的前提下,以DSGE模型来讨论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及影响。

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受益于DSGE基准模型的发展,它的论证思路可以简述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求解动态最优化的欧拉方程。由于加入了垄断竞争、名义价格刚性和中央银行行为等结构变量,均衡求解会牵涉个人、企业和中央银行,模型论证变得更加复杂。大致而言,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原创性主要体现在总需求方程、新版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以及修订的泰勒规则方程。其中,前两个方程采用了稳态附近的对数线性化形式来表达个人和企业在决策时的最优状态,第三个方程刻画了中央银行的最优决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实际利率促使实体经济走向最优均衡。考虑这三个方面后,中央银行如能严格遵照具体规则实施货币政策,政府按照跨期预算约束来实施财政政策,那么整体经济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六、后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流派,这个学派内部汇集了大量观点迥异的经济学家,他们以反对萨缪尔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为共识,一般将该学派的宏观经济建模方法统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但是这些风格多样的建模思路常常来自传统古典经济学,而非源自凯恩斯《通论》中的核心理论框架,所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思想庞杂的学派,为了准确界定该学派的核心特征,Davidson(2003)认为,只有采用了凯恩斯有效需求原则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分析模型才能够算后凯恩斯主义,显然主流凯恩斯主义忽视了这两方面的重要性。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信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则能够用于准确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它强调了需求侧对解释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运行失衡的重要性,根本否定了古典经济理论中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一般而言,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货币非中性是长久存在的,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决策都能影响实际生产。后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能够增加经济体的结构性需求,影响生产物品的相对价格,促使生产结构性增加并提高就业。二是经济生活决策中面临非遍历的不确定性。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行为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是概率分布问题,而是随机过程理论中的非遍历随机体系。在经济行为人做出决策后,经济体系是不断变化的,不可预见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这种未知是无法得到准确计算和评估的。三是非自愿失业是普遍存在。后凯恩斯理论坚信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体系中仍然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市场运行不可能消除全部失灵现象,现有问题解决后又会迸发新问题,所以失业也就成为市场运行中始终存在的经济现象。

七、结语

综上所述,凯恩斯思想的影响是深远且广泛的。随着《通论》的出版,强调市场不完全性和政府干预必要性的凯恩斯学说在宏观经济学殿堂中就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相比于新古典学派提倡市场完美假说并强调理论模型的优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体系更加推崇实用主义,即经济现实对构建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性。现实经济运行存在许多不完美特征,例如非自愿失业、垄断竞争、价格刚性、外部性、货币非中性等等,这些不稳定因数会导致市场偏离均衡呈现周期波动。因此,从实践层面而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更具有应用解释价值。

当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它经历了《通论》、正统凯恩斯、后凯恩斯、第一代新凯恩斯、第二代新凯恩斯等重要阶段,其理论基础不断拓展。现在的凯恩斯经济学不仅具备了动态最优化的微观基础以及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还采用了当前宏观分析的主流数学方法—DSGE模型。无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处于哪个阶段,其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即市场失灵是不可回避的,政府需要经常予以干预,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以平滑经济波动。08年金融危机再次印证了市场经济自由放任所带来的危害,而强调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也重新引起学界、政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总之,市场再怎么完善,也会存在或大或小的缺陷,政府的逆周期调节在任何时期都十分必要,这也正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宏观经济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多赚两颗蛋的钱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