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瑨玮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六科,山西 大同 037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肢肿胀及疼痛等,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1]。目前,临床上常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以避免患者术后出现DVT。传统护理干预中的护理人员主动性较差,且欠缺服务意识,护理效果较差。综合护理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护理过程中重视方方面面,内容涉及心理干预、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多方面,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其能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DVT形成的预防情况。
本研究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妇科肿瘤患者的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观察组中:年龄为30~61岁,平均年龄(47.57±5.42)岁;体质量为49~75 kg,平均体质量(60.54±5.27)kg;肿瘤类型: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肌瘤15例。对照组中,年龄为30~62岁,平均年龄(47.56±5.41)岁;体质量为49~76 kg,平均体质量(60.56±5.28)kg;肿瘤类型:宫颈癌13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肌瘤1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体质量及肿瘤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肿瘤类型者;②同意进行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障碍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患者心中烦恼,消除患者心中顾虑,并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②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及形成原因,以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及时发现病症,告知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性。③用药干预:对合并三高患者采取相应药物治疗,避免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④饮食干预:告知患者术前多喝水,多食纤维素、维生素含量高的低脂食物。为患者制定术后针对性的饮食干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饮水。⑤运动干预:协助患者进行下肢运动操康复锻炼,每次锻炼5~10 min,每天3次/d。⑥使用医用弹力袜:于术前1 h使用。⑦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于术后6 h使用。
①DVT: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DVT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对于妇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包括3个等级,即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做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44%,对照组的DVT发生率为19.5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更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妇科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导致血栓脱落,使静脉瓣膜发生功能障碍,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使下肢血液流动变得缓慢,易导致盆腔出现淤血,进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3]。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避免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陈皓的研究结果证实[4],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患者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