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 深圳 51808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中很常见的精神疾病,致残率相对较高[1],多发于青壮年,对于患者的思维、行为、情感、知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社会功能方面也会造成严重损伤[2]。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以往采用的方式多为药物控制,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临床中加入了康复工娱疗方案。
选取我区2018年4月~2019年3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系统中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免费领药政策分成两组,户籍组和非户籍组各40例。户籍组患者包括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17~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岁;非户籍组患者包括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17~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岁。二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对比。
非户籍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折合剂量与单纯使用氯丙嗪剂量接近;户籍组在非户籍组基础上加用三级康复工娱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一级,安排患者进行常规简单的劳动训练,包括生活能力,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二级,增加较复杂的工作训练,例如叠纸、制作木玩具、布贴画等等;三级,增加更复杂的工作训练,例如做简单烘焙、做手工等等。
对比二组患者的康复潜能(IPROS量表)、阴性症状(PANSS-N量表)以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PSP评分)。
本研究涉及数据统一选择SPSS 23.0软件包分析研究,计算得出P<0.05表示差异显著。
研究发现,户籍组患者的康复潜能显著优于非户籍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研究发现,户籍组患者治疗前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评分为(14.5±3.7)分、(46.2±16.1)分,非户籍组为(14.4±4.2)分、(46.5±10.9)分;户籍组患者治疗后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评分为(8.2±3.1)分、(83.5±7.6)分,非户籍组为(9.9±4.0)分、(55.7±9.2)分。二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户籍组优于非户籍组,P<0.05。
表1 二组患者康复潜能结果对比(n=40,分)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精神疾病,为了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尽快回归社会,必须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合理治疗[3]。本次研究中,户籍组患者采用了康复工娱疗方案辅以药物治疗方案,发现这种治疗方案更能够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采用康复工娱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适合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