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金兰 覃福宽 陈燕娥
有数据显示,心脏病致死占总死因的35%,冠心病占心脏病死因的24.1%[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易接受等优点,已成为患者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措施[3]。55.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4-5]。“双心护理”注重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中医情志护理是基于“五志及五行生化克制”等中医理论而成的心理疗法,讲究辨证论治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改善情志为主,同时维持心理状态的正能量,提高治疗效果[6-7]。故,本研究将中医情志护理与“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PCI术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科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8];采用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制定的心绞痛分级标准[9],心功能评级为I级或II级,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较好的交流及理解能力;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 ~83岁,平均(54. 27± 8.95)岁;病程3~ 21年,平均(9. 35± 4.92)年。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 39~82岁,平均 (53. 38±9.46)岁;病程 2~20 年,平均(8.47± 4.69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双心护理”:除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和运动、饮食干预外,给予倾听、疏导、交谈、宣教、知识普及、启发、劝解、鼓励等心理干预和心情疏导以及言语开解;对焦虑、抑郁、恐惧的患者,通过口头宣教和言语鼓励的方式,加强其对冠心病的了解,提高其对不良情绪的自控能力。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本研究采用五志、七情与“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方法进行中医情志护理[10-11]:(1)调畅情志法。主动与患者交流,于冠心病介入术前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负面情绪给予安慰、支持、鼓励;对患者举例说明既往治疗成功病例,树立其治疗信心,鼓励患者直面疾病,改善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情志相胜法。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曰: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释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本研究以“五志生克制化”为原理,运用“五志”之间的相胜关系,对不良情志进行辨证分析,以“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的五志相胜为原则,采用适宜的情志方式纠正另一种过胜情志。通过沟通、暗示、安抚等方式抑制患者的过激情绪。忧思较重患者,则事先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过往经历与成就,引导其谈论相关话题, 或于病情评价指标明显好转时及时告知患者,将轻松、愉悦的情绪引入与患者的谈话中,从而缓解其焦虑和抑郁,调畅脏腑气机。(3)移情易性法。患者注意力多集中在疾病治疗或过度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其陷入苦闷和忧愁,可通过其喜爱的食物、个人兴趣及病友交流等方式,转移与引导患者注意力,解除其思想负担,淡化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 (1)焦虑及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SDS)[12]均含20个条目,问卷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总积分[13],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SAS总积分40~49为轻度焦虑,50~59为中度焦虑,≥60分为重度焦虑;SDS总积分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2)疗效评价。以《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指导原则》为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14],症状体征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疲倦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自汗、不寐,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加重4个等级[15]。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减轻至轻度标准;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都有所加重或达到“重度”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中医病因学“三因学说”认为,情志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言“七情为人之常,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将情志视为独立病因进行处理。情志失调造成的气机逆乱是疾病发展的主要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疏五过论》云:“离绝莞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由此可知,情志对五脏可造成明显影响,体内气机升降失调是情志致病的主要病机,情志失衡可致气机失调,造成阴阳平衡破坏,正虚邪侵,最终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可见生理和心理治疗应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中医情志护理与“双心护理”均属于心理疗法,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辨证”为核心关键,采取因人、因病施护,并以中医五脏、五志及五行生化克制理论等进一步制定“施治”的针对性干预。《类经·天年长度》云:“神藏于心, 而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景岳全书》言:“至若情志之郁, 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由此可知,心是一切情志活动的基础与统率,各种情绪对人体的作用均需经心传至五脏,不论何种情绪,均首先对心起作用,其后才通过心对其他脏腑做出反应,从而显示出各种情志变化。情志不良者先损心再损五脏,造成患者情绪失控,导致其行为异常并引发疾病。中医认为,冠心病及其所致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均属“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其病机在于外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年老心脉失养不荣等多种原因造成心脉瘀阻不通而导致疼痛。
虽然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可能对手术效果、并发症、药物副作用等多方面出现担心与忧虑,而忧思过度伤脾又会造成肝失疏泄,引起气血不畅,导致心脉阻痹而加剧病情[12]。情绪与冠心病病情关系密切,消极情绪与紧张状态可刺激交感神经活性,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造成血栓球蛋白、血栓素A2等相关因子过度释放,从而导致血小板凝聚异常、血脂异常增高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最终引发或加重疾病[13]。调畅情志法通过与患者交流,引导其发泄心中苦闷,情志畅达,消除不良情绪,调节及改善患者身心机能,使机体处于平和状态;情志相胜法则在于寻求病因、病机及观察不同的情志表现,辨证施治,通过护理人员不同的调节措施,针对性激发相应有利于病情的情志活动,克制有害情志,改善不良情绪,减轻疾病痛苦;移情易性法可转移患者的不良情绪,为健康积极的情志活动,激发积极生活的欲望,忘却不良情志的影响。三者并用,可调整与改变患者的负面心理,缓解抑郁,消除焦虑,以达调节脏腑、通畅气机之效。
本研究比较了中医情志护理与“双心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情志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提高其生活质量。《黄帝内经》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则气缓矣。中医情志护理可使患者心情舒畅,从而气血调和,荣卫通达,气机平缓,从病机层面减轻气血不畅所致阻痹[16-17]。中医情志护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调畅情志、情志相胜、移情易性为护理方法,采取因人、因病施护的针对性护理,为情志护理流程提供具体指导,达到舒情解郁、调理脏腑的目的,符合中医情绪理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18]。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可改善冠心病介入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体现出良好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