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艳 冯运红 张华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生活习惯的影响,青光眼发病率逐渐上升,明显影响患者视力以及正常生活。该病是由于长期眼压控制不良所导致的致盲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神经受损、视力下降[1]。目前主要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小梁切除术可以取得明显效果,其术后浅前房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有助于促进术后眼压尽快恢复。但是,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后极易发生继发性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其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以及眼压的稳定[2]。采取有效方式积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保障眼压的稳定,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研究探讨自行眼球按摩护理对促进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泡的形成以及眼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接受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8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以及小梁切除术指征;均为单眼发病;术后滤过泡不明显,结膜切口闭合完全,前房无出血且形成良好,眼底检查不存在脉络膜以及视网膜脱离。排除标准: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眼科疾病或手术史;并发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无法有效配合。本研究征得本人同意,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49.2±8.5)岁;疾病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9岁,平均(50.2±6.8)岁;疾病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由家属协助实施按摩。进行常规眼压监测、切口护理、疼痛护理、体位干预以及用药指导等相关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向家属及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引导其学习了解实施按摩的方法、意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4]。
1.2.2 研究组 由患者自行按摩。以其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以及一对一授课等,多渠道多方式指导其有效掌握规范性操作按摩手法。上眼睑按摩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应用示指交叉方式,对上眼睑巩膜瓣上方两侧位置进行按摩,以促进巩膜缝线保持松弛,保障其房水的流畅性。注意控制好按摩力度,以眼球感受到适度压迫为宜。下眼睑按摩方法:眼球保持向上注视,应用拇指指腹紧贴于其眼眶下,并紧贴眼睑有效压迫眼球向上运动,使眼压升高,通过房水冲击力将结膜瓣以及巩膜瓣等相关部分的粘连冲开。按摩5 s,放松2 s,然后再按压2 s。每日进行上述操作5次,每次持续5 min。在完成上述按摩操作后,针对实际情况予以适量的抗生素以及激素滴眼液,注意适当闭目卧床休息[5]。注意监督患者每日独立进行按摩。在出院前,再次对自主按摩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和错误纠正。出院后,每周予以随访2次以上,指导其根据眼压下降情况继续实施规范按摩。在随访过程中,及时回答患者疑问和问题,直至其出院后6个月[6]。
1.3 观察指标 (1)术后眼压恢复情况。分别于出院时、术后3,6个月实施1次随访并测定其眼压。(2)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3)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为前房出血、低眼压、黄斑水肿等[7-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出院时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眼压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3,6个月研究组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
注: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眼压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小梁切除术是将患者患眼部分小梁组织经切除后形成滤过泡,然后被周围血管以及淋巴管吸收,进而有效缓解其病理性引流障碍,保障其眼压得到有效控制[9-10]。在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及时于术后对其术眼实施早期规范性眼部按摩,不仅便于操作,且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1-12]。
通过对眼球壁实施按摩加压,可以有效加快前房内房水经巩膜流至结膜下部位,进而有效解除其巩膜以及结膜瓣下方粘连状态。按摩过程中流动房水形成的冲击力,能够将滤过通道中堵塞的渗出物以及凝血块及时冲走。房水流动对瘢痕组织形成以及纤维增殖均可以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其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进而保障手术效果[13]。
本研究中,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联合家属眼球按摩护理,研究组均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自行眼球按摩护理。结果显示,两组出院时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着时间延长,其眼压均显著降低,术后随访3,6个月研究组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接受小梁切除术患者实施自行眼球按摩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其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改善眼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