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张春花 苏爱江 周静
肿瘤目前以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手段为主,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将输液装置植入皮下,可用于输血、补液及输入药物等[1],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也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能够将药物直接输送至中心静脉,防止药物对外周静脉刺激,是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通道。临床应用中,导管堵塞为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导致输液港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2-3]。本研究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堵塞的原因,并采取有效防护对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血生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肿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并发症;精神异常;保守治疗患者;哺乳期、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VPA留置时间、肿瘤类型、导管移动情况、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使用情况、导管维护情况、导管材料、导管留置时间、插管位置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PA发生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PA发生导管堵塞的因素分析(表1)
表1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PA发生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2.2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PA发生导管堵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表2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PA发生并发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癌性促凝素,分泌黏蛋白和组织因子,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加上VPA需长期留置血管内,极易在导管顶端位置出现血栓[4-5]。此外,大部分肿瘤患者体质较弱,治疗周期较长,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等副反应,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减少,增加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对治疗和康复造成严重影响[6]。本研究35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5.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TPN、导管留置时间>30 d、未按期维护导管为导管堵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1 肿瘤化疗患者VPA导管堵塞危险因素分析 (1)应用TPN。由于肿瘤化疗常会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常需要输入高营养液体维持机体需要,人血白蛋白、脂肪乳均为肿瘤化疗患者常用的营养物质,其在输入中常会附壁沉积,如未按时冲管和封管,导致堵塞导管[7]。(2)导管留置时间>30 d。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头部受到血液冲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在导管头部形成纤维蛋白鞘套,使在注射和回抽时出现不畅,其导管使用的时间越长,药物或血液沉积在导管内壁,最终导致堵塞[8]。(3)未按期维护导管。导管内壁与血管内膜相比较粗糙,如不按期维护,导管在留置过程中,极易出现血液反流,使其积聚在导管内。或在抽血、输血时血小板聚集在导管内壁粗糙位置,形成纤维蛋白丝网,引发微血栓的形成,导致堵管[9]。
3.2 护理干预 (1)输入营养物质时,应密切观察液体流速,若出现明显的流速减慢,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可进行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监测[10]。(2)治疗周期较长的肿瘤患者,应选用正确的导管和相应的器材,置管前,充分冲洗导管 ,同时在使用期间更换药物前后及时冲管[11]。强化对患者和家属导管相关知识的宣教,确认导管无盘绕,无弯折。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而相互作用产生沉淀,造成导管堵塞[12]。(3)按期维护导管,置管过程中保持导管末端在正确位置,采用脉冲冲管和正压封管。护理人员应严格使用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及冲管频率[13]。输液液体浓度较高时,应进行充分的冲管,减少药物沉淀,避免发生堵塞。采用肝素进行间歇性冲洗,使肝素最低浓度保持在50~125 U/ml,减少或避免影响凝血[14]。
综上所述,针对肿瘤化疗患者VPA发生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导管堵塞,从而发挥VPA的独特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