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0-06-15 16:06陈璞奕
兰台内外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

陈璞奕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传统业务功能都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来适应时代要求,而改革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馆员队伍建设工作。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新挑战,介绍了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科研基地,基本功能包括收录、整理、馆藏、传播各类有关教育、文化、科研等重要科技信息的文献资料和电子读物。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借助数据挖掘与分析相关技术来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校图书馆的改革研究方向,也是满足师生多元化、个性化阅读需求的重要体现。对高校图书馆来说,除了在设备、器材和技术研究等方面投入外,馆藏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制度改革也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新挑战

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功能在大数据背景下有较大拓展,除了提高原有的馆藏管理、借阅管理、归还管理等业务的办事效率外,还增加了馆内资源整合分析和统计决策的新功能。数据量的提升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载体更加多元化,在原有音像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虚拟网络、计算服务器等资源节点,需要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馆员来操作和维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智能化发展,服务工作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流程改革,计算机会承担大部分业务办理工作,馆员掌握的知识也要由业务知识向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方向转变。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新挑战可以归纳为业务量的减少、要求更高的信息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评价标准的变化。大数据环境下对馆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馆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三观”,爱岗敬业、不畏惧困难,本着读者至上、服务至上的工作态度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服务要有本位意识,及读者之所想,以扎实的信息鉴别能力为基础,利用先进技术来帮助读者筛选有价值的馆藏信息。

2.信息服务能力

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推进馆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图书馆馆员在大数据时代要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信息服务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在处理信息类服务诉求时游刃有余。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服务能力体现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系统、服务咨询、数据检索、程序设计、资源管理等,这些知识有些是传统的图书馆专业知識,有些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馆员要不断拓展已有知识,增加新知识以达到信息服务的能力需求。

3.交叉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除了大数据时代所需的信息服务能力外,图书馆馆员要勇于担当时代的弄潮儿,利用所学知识和丰富的馆藏资料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掌握交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图书馆的特殊性决定了馆员要跟校内不同身份、国籍和年龄阶段的人群打交道,需要心理学、外语、哲学、教育学、文学、社会学、公共礼仪等多方面的领域知识,这些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与交叉。而从多领域知识中获取有用信息正是大数据时代所需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学科运用能力,通过组织活动、研修交流、网络自学等方式来共同进步。

4.过硬的身心素质

作为服务行业,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是异常繁重的,一方面要面对大量的馆藏资料整理和搬运工作,另一方面要为全校上万师生提供服务,这都是需要过硬身心素质才能胜任的。当今社会,健康已经不是特质身体的一种状态,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图书馆馆员长期处于繁重、枯燥和单一的工作环境,晋升和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普遍缺乏社会认同感,这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图书馆馆员要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也要有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学术研究,还需要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学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工匠精神;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则要掌握控制情绪和舒缓心理的方式方法,让自己面对现实不畏惧,面对苦难不沉沦,不断调整心态,超越自己。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原理是借助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来进行非结构化的深度挖掘,分析得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决策数据,如用户的服务需求、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方向、新的服务模式等。大数据应用对馆员的要求则是能够利用分析得出的非结构决策数据来提高服务质量。大数据背景下各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

1.体制机制适用性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基于实体图书馆建立的,主要功能包括纸质馆藏资源的维护、读者服务、借阅归还等。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体制对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没有广泛涉及,还是基于内部馆藏资源的管理服务,忽略了外向型的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资源结构和服务导向也都没有为广泛的网络资源进行区别定制。现有的管理体系下,图书馆各楼层和各部门的交流合作较少,还没有建立面向用户的自动化服务模式。负责馆藏数据管理的业务部门也没有针对大数据制定行之有效的校内协调机制,影响了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的广泛流通和使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制度也相对简单,馆员队伍建设工作缺乏灵活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2.馆员信息技术水平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现有馆员大多是高校改革中的转岗安置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背景和信息技术能力。馆员队伍的整体年龄偏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都相对薄弱,这些都制约了馆员队伍建设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部分高校图书馆针对大数据业务引进了部分专业人才,但数量较少形不成专业团队,并且职位相对较低,部分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3.馆员考核评价机制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是封闭式的,岗位激励制度尚不健全,仍然处于吃大锅饭的“人治”阶段,馆员队伍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传统的管理理念下,图书馆馆员的服务积极性不高,具体体现为业务能力不强、怠工心态较多、服务态度不好等,这也是师生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但执行浮于表面,属于“皆大欢喜”的考核制度,造成馆员缺乏危机感和上进心,对从事的事业前途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没有接纳新技术的主动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建全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在原有纸质图书资源管理维护的基础上,构建一条全面整合图书资源的网络数字化发展轨迹。尽管数字图书馆的大数据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未来的趋势就是要建立外向型的图书馆资源库,管理者必须抓紧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制度。具体的制度建设思路是:实体图书馆抓服务、强管理、增能力,建设一支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馆员队伍;网络数字图书馆抓创新、强技术、增水平,加大引进人才力度,通过岗位激励机制和馆员培训来提高馆员队伍的信息技术综合水平,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数字馆藏资源。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图书馆要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优化馆员队伍建设工作,新建数据管理与分析部门,制定统一的数据资源使用和服务规则,集中研究解决大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决策的技术问题,并与校内其他部门协调大数据资源的应用工作。

2.优化馆员队伍的构成比例

现有的图书馆馆员队伍特点是转岗人员多,年龄偏大的人员多,具备图书馆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图书馆的人员流动较小,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纸质馆藏和服务模式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较少。年龄偏大的非技术人员在接受新事物和创新意识方面有较大的困难,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是束手无策,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培训和激励制度来提高这部分馆员的水平。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必须另辟蹊径,通过招聘和转岗的方式来引进具备统计学、计算机学、数据分析等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打造跨学科的复合型馆员队伍。

3.提高馆员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涵盖图书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各类知识,需要的基本技能包括业务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大数据思维及网络技术能力等。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人才引进、培训提高以及服务外包等形式来提高馆员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高校图书馆馆员还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要熟悉馆藏资源的类别、数量和划分标准,发现现有馆藏管理制度的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其次是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参与各类培训和再教育活动,和同事以及其他院校的馆员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分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再次是馆员队伍建设要分批次进行,针对不同专业和年龄结构的员工进行定向培训,例如组织有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的年青馆员进行大数据应用培训,组织管理层进行制度革新培训,组织一线接待人员进行服务水平提高培训等;最后是馆员队伍建设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要制定详实有效的员工培养计划,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探究新思路、新方法,真正解决馆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馆员职工也要有创新意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反思和总结,努力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高服务水平。

4.培养馆员队伍的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作为师生借阅文献、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服务型场所,馆员的职业操守和服务意识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实施大数据背景下的馆员队伍建设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真学、真懂、真用和真干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员工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首先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提高馆藏资源库的利用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馆藏借阅管理系统,满足师生用户的查阅文献需求,馆员要主动联系各院系去收集馆藏资料需求,并通过索引、用户行为分析等手段来提高信息检索成功率;其次是针对已有的馆藏结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到师生的借阅需求,形成基于社区网络的借阅行为分析结果,馆藏人员也要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来改进服务水平,定期定向发布各院系师生用户关注的馆藏信息;最后是要培养馆员职工的道德操守,严格保护师生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防范隐私信息的泄露和盗用。

5.完善馆员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馆员职工的服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高校图书馆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激励考核制度。考核评价机制的制定要建立在制度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杜绝传统的“人治”方法,保证制度的贯彻实施。要组织馆员培训活动,确立考核评价制度的权威性,考评结果要和职工的福利待遇、职位升迁直接挂钩,真正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高校圖书馆管理层要根据岗位特点来调配职工,对于需要较高信息技术能力的岗位要加大绩效考核倾斜力度,鼓励员工科学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馆员岗位分为管理岗和技术岗两类,制定符合岗位需要的考核方法,这样可以保证不同类型的馆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在考核评价期间,考评小组构成和考评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公平、公正和民主原则,坚决杜绝“领导一言堂”的考核方式。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充满了挑战。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的馆员队伍建设模式,建设一支优秀的馆员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服好务。

参考文献:

[1]秦 红.浅析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

[2]李凤念.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受到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

[3]汪 斌.浅析加强高职图书馆馆员绩效评价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

[4]廖梅英.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探讨[J].理论研究,2016

[5]任晓菲.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及发展路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

[6]龚 军.大数据时代刍议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J].科技广场,2017

[7]张 鹏.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探索[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8]张 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建设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

[9]梁君梅.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7

[10]魏 兰.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才智,2017

[11]于丽娟.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小数据服务平台的搭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

[12]徐健晖.澳洲高校图书馆面向校友服务调查分析及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

[13]孙静娜.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受到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14]陈 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编辑力提升的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

[15]盛腊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再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9

[16]李 丹,宋晓英.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

[17]张春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调查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

[18]李金芳,钟文娟,熊丽.人力资源战略视野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3

[19]胡丽琴.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现状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