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2020-06-15 11:11张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6期
关键词:导学语文素养文本

张毳

【摘要】布鲁纳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认知过程。导学卡、共学卡、拓学卡提高学生知识的保持率,增加智慧的潜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力,有效引导,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导学   共学   拓学   文本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93-02

导学、共学、拓学卡,是基于对学习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的知识探索者。探索和发现不仅使学生提高知识的保持率,增加智慧潜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还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内在动机的奖励,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一、课前导学——实现文本对话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导学,为达成文本的核心目标进行做好铺垫,步步为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有一个来回,建立起初步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意识。

(一)导学卡的学习类型

1.学法卡:学法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预习时碰到的学习的学习困难,可以通过卡上的方法感知、了解、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在任务的驱动下习得学习方法。

2.整体卡:整体卡帮助学生丰富认知、开阔眼界,使学生在思辨与交流中增长见识,掌握新知。整体卡能够建立起学生的单元意识观,建立起一种统整思维,学生在前后几课的学习中能够前后关联,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力,在完成导学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知能卡:“知”指核心目标,“能”指自主学习能力。知能卡是以能力展示为驱动,促使学生在完成导学任务过程中去发现、探究、交流,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二)导学卡的特点

导学卡的设计要立足文本的核心价值,关注文本特点,关注言语表达形式。关注学生需求,真正发挥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

1.题量适中:导学卡只是一張卡,不是习题纸,也不是试卷。需要内容精练,难度适中,符合班级学情,以大部分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为宜。

2.导向明确:语文的本质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导学卡的设计与导向应该指向言语表达,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富有语文味的学习卡。《白公鹅》一课“导学卡”的设计聚焦在对比手法上,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笔下同一种动物,为学写自己喜爱的动物打下基础。

3.表述准确:导学卡的文字不要太多,要言简意赅,尽量用图案和表格设计的趣味。如果要出现文字表述的话,应该以孩子的语气表述,而且表述要准确,可用“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等可检测的语言,不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化语言,要让学生看起来清晰易懂,会操作。导学卡的形式根据年段特点,关注学生的年段心理、形象思维等特点。

4.内容开放:导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因此,导学卡的内容必须有个性化的答案,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碰撞出一朵朵思维的小火花,使得在课堂交流中产生生成的教学资源。“我设计”“我发现”两大板块就是期待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个性化的思考,比如白公鹅的特点是什么?“高傲”“霸道”“有派头”“没礼貌”等皆可,学生发散的越多,说明个性化阅读的成效越好,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效率更高。

二、课中共学——有效目标达成

学生理解不到的、感受不到的,欣赏不着的地方,往往就是课文中最重要的地方,这就要合理建立起学生与课文的链接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同伴互助”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深入思索,构建起新的思考。

(一)以《白公鹅》“共学卡”为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阅读,寻找《白鹅》与《白公鹅》在表达方法上异同,感受不同作者笔下对同一动物的不同写法,进一步学会多角度描写动物的文章,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课时整张“导学卡”上看不到教学目标的痕迹,但在“设计”与“发现”中清清楚楚地指向这个目标,进而撑起了整堂课。让本堂课的核心目标落实更加到位,这样也能初步建立起学生的比较思维。

(二)共学卡的特点

1.指向明晰:为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共学卡要注重核心目标的达成,核心目标往往也是教学目标的难点,围绕核心目标,可以设计哪些维度的问题,怎么样实现环环相扣,是值得思考的。

2.小组合作: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共学卡问题上,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体现不同的语文视野。所以,在形式上要结合大家的思考。

通过有效开展课中共学学习模式,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本堂课感受到原来感受不到的。欣赏到了原来欣赏不到的,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整个课堂目标的达成也充分结合文本特点、年段特点,这样的设计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由单个走向多个,由单一走向整体。

三、课后拓学——深入语文深处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课堂有效解决了文本的核心目标,但学无止境,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一种无时不在的语文学习观显得尤为重要,引起学生的思考,紧密联系语文课程标准。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拓展的路径还很多,也可以把故事续写作为拓展点,利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续写资源,特别是童话寓言故事,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好这些拓展点,可以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

中年级可以拓展的路径还很多,也可以把故事改写作为拓展点,利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续写资源,特别是记叙文,开展整本书阅读。

高年级可以拓展的路径还很多,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利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拓展资源,特别是散文、说明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关注非连续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力。

可以关注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仅停留文本的外在,更是走向深处。

现以《祖父的园子》以为例:

以上问题的拓展,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深度,进一步统整整个文本,让学生在整个文本中有一个来回,还原故事,在文本中深刻体验,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构建起新的言语体验,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习技能。

课前导学、课中共学、课后拓学可以有效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学习经验,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万伟.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潘权威.“1+1”课堂:基于“整合 拓展”的学科教学变革[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吴忠豪.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余文森 林高明 许玉兰.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语文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导学语文素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