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探析

2020-06-15 06:34朱明陈小腊
高教学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财经类职业精神

朱明 陈小腊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职业学校有了更大程度地突破和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而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和探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有效融合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着重考虑通过怎样的教育载体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育,形成常态化、长效化,这也是职业教育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内涵、必要性、存在的困境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等相关内容,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2020)17-0177-04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educational caus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particular,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a greater degree of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for the cause of educa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what kind of education carrier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mak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spirit be integrated and cultivated, so as to form normalization and long-term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also the focus of continuing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necessity, existing predicament and corresponding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spiri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finance and economic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skills; vocational spirit; the integration

在我國的教育领域,高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党中央针对职业教育发展也做出十分重要的指示,号召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使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开发,确保职业教育和消除贫困,促进就业等有效融合,进一步推进中国智造取得更大的发展,以此充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国务院也积极部署,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实现不断改革和完善,进一步有效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有效融合。

一、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主要内涵

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言,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财经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从事相关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来讲,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有效胜任工作,适应岗位要求,从而立足社会的首要步骤。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称之为的职业精神主要指的是,人们在具体的职业工作和活动中能够切实有效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反映自身从事某一职业和怎样从事职业等根本性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具体而言,职业精神主要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等一系列相关方面。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例如,在谋取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职业技能的获取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讲授,以及接受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再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有效掌握相关方面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临时的突击,利用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方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职业精神的获得,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相对应的载体,切实有效地使其融入其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有效体现,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自身的体会和感悟中逐步内化成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并且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积累过程中,慢慢构建和形成。

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的要求与必要性

根据多年来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等相关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要求财经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要进一步把握人才市场和行业的客观需求,着重提升相关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要求相关人才必须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的业务能力,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一)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的要求

1. 学生要有效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来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当做准职业人来看待,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一线实践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要在在校期间着重针对劳动和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深入认识,深刻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树立更正确,更科学的劳动价值观。需要着重关注的是,学生要确保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深刻认识到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尊重和肯定自身的职业,以此从内心深处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身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和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2. 学生要切实有效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在职业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和掌握职业规范是起点,职业规范中,道德规范是职业精神的最集中体现。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确保学生掌握并有效遵守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并激发学生的公正,公平,正义意识等相关内容。

3. 学生要具备扎实而且精湛的职业技能

对于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其基础所在就是培养其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学生的根本所在,只有具备扎实良好的职业技能,才能生发出相对应的职业精神。如果不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也无从谈起。所以学生要掌握足够的全面系统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巩固职业教育的根本,从而使自身的职业精神有基础和保障。

(二)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必要性

财经类高职院校确保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和教育互相融合,这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同时更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要求。从根本上来讲,更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技能也进一步更新换代,且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切实有效地进行职业转换也十分普遍。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保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互相融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得到更有效提升,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学生具备可持续性的,更富有创新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存在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的人数也持续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生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巨大。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对于优质的工作人员无法找到,满意度不够,而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失衡的问题是比较关键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用人单位的根本需求,就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技能教育落后

从整体来看,因为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教学資源比较欠缺,专业化的教育人才比较短缺,又加上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办学思路不够明确清晰,教育方法和理念往往比较落后,专业设置比较随意盲目,由此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培养现状现状与时代和人才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吻合,从某种程度上与人才培养目的往往存在违背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方法,着重关注课本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践和训练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无法满足企业的内在需求和根本需要。与此同时,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力度欠缺,企业人员没有针对学校的具体教学工作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方面也没有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参观学习,由此导致双方的战略合作往往只是在理论层面和表面的形式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到实践中。

(二)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培养相互割裂

在实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割裂,通常情况下,两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负责,互不干预,各自为政。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教育过程中专业课程,技术课程是最重要的载体,而职业精神的培养,并没有专业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或者教学内容,在知识方面特别零散,无法真正意义上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保障。另外,尽管某些学校的领导着重强调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仍然把侧重点放到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训练方面,职业精神教育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甚至越来越边缘化,由此导致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融合,不能体现出合力的作用。

(三)职业精神培养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尽管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培养形式比较单一落后,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往往只是进行枯燥的知识传授,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另外,师生之间缺乏切实有效的交流和实践机会,造成学生的职业精神受到严重抑制,提升意愿比较低。除此之外,在市场层面,并没有针对职业精神培养和教育的专著或者专业化的教材,无法为具体的教学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参考,导致职业教育的相关形式十分陈旧刻板,使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增加,对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有效融合造成严重阻碍。

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视角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策略

财经类高职院校要确保把职业精神培养有效融入的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得以显著提升的同时,确保培养学生具备优质的职业精神,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充分实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高职人才培养策略方面着重加强,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扎实推进。

(一)课程培育

针对人才职业精神的培育,必须要通过相对应的载体,充分体现出感染和教化人的功能,为了有效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确保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课程培育的方式,使相关内容和具体的专业教学实践互相融合,进一步体现出专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要通过思政课程的育人优势,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得到充分融合,确保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深刻理解自身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精神内涵。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基础作用,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企业的榜样力量用鲜活直观的个人事迹,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得到有效培养,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

(二)教师示范培育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首席培训师,要确保教师的示范培育作用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专业技能和技术等方面足够精湛扎实,对自身的职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探索精神,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得到更有效的培养,而这也是关键所在。校内的专任教师要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和企业加强合作,通过实践锻炼,针对个人的言行举止的职业性和规范性进行有效加强,这样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经职业精神的融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针对企业的兼职教师来说,要确保外聘的教師具备更高的水平和过硬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职业经验,确保把当前市场范围内最新的技术和技能以及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们能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共同的认识和思考,以此成为职业学习和实践的驱动力。

(三)校企协同培育

高职院校要切实有效地和企业进行充分的战略合作,并在各个层面有序推进,使相关内容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执行。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中,要真正意义上保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充分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专业理论和职业实践的融合,应该使合作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使职业精神和劳动实践充分融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银行订单班、校内模拟工厂实训中心,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订单班的形式,针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进行职业化培养,使职业精神的内容能够真正意义上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要进一步强化“以职业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职业精神为基石”的人才培养理念,确保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真正意义上充分融合,互相渗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艾红梅.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教育相融合的实践途径——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59-61.

[2]葛志亮.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三个维度[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8-19.

[3]薛栋.课育·人育·境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途径质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4):42-46.

[4]李芳.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视角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25-128.

[5]冷雪艳,刘进涛,等.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2016(7):51.

[6]贾海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36):72-75.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财经类职业精神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