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

2020-06-15 06:34李桂花
高教学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双一流中华文化

李桂花

摘  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民族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中国汉文化词汇翻译、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翻译、文化写作等方面英语表达能力严重不足;民族身份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很欠缺。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少数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7-0009-04

Abstract: Non-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 English expression competence on Chinese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up world-wide universities. An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are seriously deficient in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 words into English, especially the words representing th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ir writing on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Ethnic identity is not a factor for the deficiency, and both Han Chinese and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nee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expression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cultural compet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Chinese culture; English expression competence;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一、概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双一流”建设强调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汉文化( 华夏文化) 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2]。

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项必要能力,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机会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吸收世界文化精髓,还要培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3],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修养。大学英语课程兼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决定了使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使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延边大学是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力求进一步突出学校特色优势,提升中国优秀文化在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促进地域民族文化繁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服务能力[4]。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秉承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培养跨文化素质人才,促进人才特色发展。尤其在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少数民族区域文化的熟知和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具有中国情怀、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特色人才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自从丛教授于2000年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5]引起了国内很多专家的专注,如今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已得到学界普遍的共识。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就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中国汉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等方面。

首先,在大學生对中国汉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方面,早期张为民[6]等人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恰当地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之后对普通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所进行的研究得出了几乎同样的结论,即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相关事物能力低下,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欠缺,学生的中国文化综合素养有待提高[7-8]。

至于地方特色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方面,杜凤秋[9]等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地方文化输出能力的实证调查显示,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偏低,外语人才培养应加强学生的文化输出意识。大学生对陕西地方文化[10]、齐鲁文化[11]的英语表达能力的调研结果大同小异,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力明显不足。显而易见,地方文化的英语表达在英语教学中仍未受到关注。

关于少数民族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崔朝晖[3]等人在调查中添加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选项写作题中只占3%的学生介绍了少数民族,内容仅停留在分布、喜好,服饰的色彩,表达浅显。程家惠[12]等人的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用英语表达少数民族文化的能力不尽如人意,因而建议应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区域性民族文化的输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所属少数民族文化的能力,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有关蒙古族文化的研究[13-14]发现,蒙古族学生缺乏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应该增强蒙古族文化英文表达能力,提高蒙古族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认同感。

我国英语教学中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已经过近二十年的历程,但是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存在欠缺,不能用英语有效地输出和弘扬中华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文化中纳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研究非常罕见,未能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多元一体教育。鉴于此,本研究在测试中增添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对大学生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而有助于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1. 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总体情况如何?

2. 中国汉文化词汇翻译、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翻译、文化写作等各项的平均分值和正确率如何?文化写作与文化词汇翻译之间有无相关性?

3. 民族身份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上是否有影响?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共161名,其中汉族学生113名,占70%;少数民族学生48名,占30%,包括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等。

(三)研究工具及设计

研究测试卷在崔朝晖、杨玉[3]的实证研究试卷基础上改编,在原有的测试内容增加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测试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中华文化词汇翻译,20个文化词汇包含10个汉译英、10个英译汉,每个词分值为4分,总分值为80分。其中16个常见的中国汉主流文化词汇,如春节、孔子、红楼梦等,4个少数民族文化词汇,如那达慕节、紫菜卷等。(2)文化写作,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情人节,即七夕节,按照提纲描述中国七夕节,分值为20分。测试中要求学生不借助词典、网络或参考书,以在规定的时间内(50分钟)完成。

全部测试卷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161份。研究数据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试卷整体信度(Cronbachα)为0.804,说明信度甚好,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总体状况

表1统计数据反映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总体状况,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中国汉文化词汇翻译、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翻译、文化写作的测试结果。如表所示,测试的平均分为28.32,正确率为27.4%,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严重不足。这与廖华英多年前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15]相一致,表明极少数学生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普遍很低,亟待提高。

(二)中国汉文化词汇翻译、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翻译、文化写作等各项成绩的分析

1. 中国汉文化词汇翻译总分为64分,而测试结果平均分为19.29,正确率才30%,说明能够正确表达汉文化的学生比率不到三分之一。汉译英和英译汉的平均分和正确率相比较,英译汉翻译平均分为13、正确率40.6%,汉译英的平均分6.29、正确率为20%,英译汉正确率高于汉译英。中国汉文化翻译中正确度最高的词汇是英译汉翻译中的“one country two systems”,“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正确率分别为88%、80%;其次是汉译英翻译的“春节”,正确率为78%。其他的词汇翻译准确率都低于60%,正确率较高的词汇有“oolong tea”, 49.1%。“炎黄子孙”、“武術”、“红楼梦”、“舌尖上的中国”、“压岁钱”等汉译英词汇翻译的翻译正确率很低,分别为2.5%、5%,6.8%,9.3%,9.3%。汉译英翻译中“cheongsam”的正确率最低,只有9.9%。“PRC”,“Chinese zodiac”,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Shadow play”的正确率也很低,只占13.7%、13.7%、36%。

2. 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翻译结果更令人担忧,满分16分,平均分为3.35,正确率才21%,说明正确表达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的学生比率仅为五分之一,显然低于汉文化词汇翻译正确率。英译汉平均分为3.18,正确率为40%,与汉文化英译汉词汇翻译正确率较接近,而汉译英正确率远远低于汉文化汉译英正确率,平均分0.17,正确率只占2.2%。少数民族文化词汇中“Water-Splashing Festival”的正确率为72.7%,答对次数最多。其他词汇,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那达慕节 ”,“Seaweed roll”等正确率很低,分别为1.9%,2.5%,6.8%。

3. 文化写作及格率很低,总分20分,平均分为5.68,及格率才达到8.7%。中国汉文化词汇翻译成绩、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翻译成绩和文化写作成绩的皮尔逊r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汉文化-文化写作=0.589,p<0.01;r少数民族文化-文化写作=0.309,p<0.01;r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0.441,p<0.01),说明汉文化词汇翻译成绩、少数民族词汇翻译成绩高的学生写作成绩也高。很显然,学生的文化写作能力与学生文化词汇的翻译能力密切相关。

(三)民族身份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影响

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中国汉文化词汇翻译、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翻译、英语写作能力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很欠缺。

五、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所得启发性的发现,将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参考。

首先,师生应正确树立中华文化的理念,并加强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尤其是民族高校的师生要熟知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文化素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才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其次,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合理使用现有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精髓[16]。中华优秀文化要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旨在不同民族文化精华,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现有的教材,还要借鉴吸收英语文化,以多元文化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认知、能力、情感目标确定具体内容,并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内容的选择上,以主题为导向,在精读、视听说、阅读等教学模块中挖掘中华文化元素,并系统地添加文化内容。例如,在精读口语模块以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单元,分析西方文化中独立、冒险等文化精神的过程,引出中华文化元素,教学中可纳入中庸、朝鲜族礼仪等文化内容,让学生感知不同文化的差异并重视其价值,学会互相包容和欣赏。

然后,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述的热情,加强不同文化间沟通和融合。课堂中可采用中华文化词汇扩展,文化欣赏和讨论,翻译中华文化相关经典句子或段落等活动。在教学媒体方面,利用慕课、微课、超星、云班课等平台丰富课程与学习资源,在多模态环境中使学生探究深层文化内涵,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机会。

最后,中华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需定期适当进行测试。确定学习成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问卷、座谈、学习日志等记录方式。

总之,英语教育应帮助学生加强中华文化的意识和理解,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和技能,才能以英语为媒体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64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田联刚,赵鹏.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01):1-6.

[3]崔朝晖,杨玉.文化多元背景下中國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实证研究——以攀枝花学院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A2):103-106.

[4]全红.延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摘要)[J].东疆学刊,2018(3):2,111.

[5]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6]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A1):34-40.

[7]侯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2013(10):43-45.

[8]韦秋杰,李绍波,雷炎炎.对旅游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J].社科纵横,2009(9):174-175.

[9]杜凤秋,李静.英语专业学生地方文化输出能力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1(8):178-180.

[10]刘灵巧.大学生地方文化英语表达力的实证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2):1-5.

[11]郭平,张广颖,秦金红.山东高校大学生齐鲁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3):286-287,299.

[12]程家惠,张明宏,麦明耀.大学英语中少数民族文化导入教学的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5):676-678.

[13]龚斯琴,魏鑫余.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5-107.

[14]吴丹.高校蒙古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母语文化失语”现象与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6(3):122-125.

[15]廖华英,陈凤.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7-71.

[16]罗玲.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51-5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双一流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