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此花能动人

2020-06-15 16:07殷建坤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紫藤萝喻体瀑布

殷建坤

比喻,又叫譬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我国台湾学者张春荣称之为“辞格王”,说它是“天才的标识”,是“神思的万花筒”,是“文字的魔法师”,是“想象力的将帅”。我们似乎也有足够的理由说——比喻,是文学大花园中最美、最艳、最动人的一朵。

中国文学有用比喻的传统,《诗经》中就广泛使用“比”,是仅次于“赋”的重要艺术手法。表达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喻之为“硕鼠”,大呼“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描绘女子外貌之美,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离骚》里,“香草美人”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比喻系统。唐诗宋词中的绝妙比喻更是俯拾即是……大量比喻的运用,或使语言更有文学色彩,或让表达一去直白之嫌,尽显婉曲之妙。

“紫藤萝”的比喻之美

著名作家宗璞的经典散文《紫藤萝瀑布》,就是运用比喻的典范。一篇不足900字的散文,运用比喻竟达八次之多。

①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③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④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⑤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⑥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⑦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⑧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比喻之美的特点

如果细细揣摩,比喻的运用,除了常见的“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要素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比喻是作者借助于奇思妙想,化不同类为同类。

所谓不同类,就是本体喻体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所谓同类,就是在不同当中找到了相同。

2.“同类”之“同”,要么在“形同”即“形似”,如①②③⑤⑦⑧诸句;要么在“神同”即“神似”,如④⑥两句。

《紫藤萝瀑布》中,把辉煌的淡紫色藤萝花从空中垂下比作一条瀑布,把紫藤萝花的点点银光比作迸溅的水花,把藤萝粗壮扭曲的枝干比作盘虬卧龙,都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藤萝、紫藤萝花以及枝干的外形;生命的构成要素是时间,时间由过去流向现在,又由现在流向未来,所以把生命比作了“长河”——这不是因为生命与长河具有外形的相似性,而是因为生命与长河在流动的特质上具有相似性。

柳宗元是运用比喻的高手,写小石潭的水声,是“如鸣佩环”,水声之动听如在耳边;描绘各种石头的奇形怪状,《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这样描写:“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用“牛马饮溪”描绘“嵚然相累而下”的石头,用“熊罴登山”描绘“冲然角列而上”的石头,真是极尽传神描摹之能事。这唤醒了读者生活中沉睡的体验,给予读者想象的乐趣,让读者享受到语言无穷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开真正意义上游记散文之先河。这些比喻都体现了“绘画性”。

这种比喻的“绘画性”在说明文中也有体现,作家借此来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中国石拱桥》中,说明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像虹;说明赵州桥的桥洞,“像一张弓”;远望赵州桥,赵州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些比喻在说明的同时,也具有“绘画性”,既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点,又使语言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具有“议论性”的比喻则揭示了生活中某一现象的内在特点,既有形象性,更有“议论性”。作家学者王鼎钧就是一个运用比喻来揭示生活中某些现象内在特点的高手。

他在谈及多样化的阅读对于自己的精神成长的作用时,这样运用比喻:“我以白话文为淀粉,文言为钙质,欧化为维他命,长养我的生命,副刊的方寸之地成了我的练习簿。”不同的文化形态及特质给予王鼎钧不同的滋养。

谈及文学与某些作家的关系,他则用了若干个比喻:“文学创作好比跑道,起跑的人多,到达终点的人少。”深刻揭示了文学之路上,始者多终者少的特点。

“有些人,文学是他的洋娃娃,长大了就丢。有些人,文学是他的绣花枕头,起床了就推开。有些作家是候鸟,文学好比大户人家的屋梁,做个窝过春天,文学好比长满芦苇的池塘,歇歇脚住一宿。有些作家好比三春的蝴蝶,留在游客的照相簿上,不留在文学史上。”深刻揭示了不同作家对于文学的不同态度。

谈及自己经历几十年的淬炼与思考,获得了关于文学的独特感悟,他这样运用比喻:“文学之于我,如老蚌之珠,老蚕之茧,老僧之舍利。”

这些比喻深刻揭示了社会某种现象及其本质,一语中的,入木三分,有惊世骇俗之功。

3. 重在描绘性的喻体,一般是能够唤起人美感的物体,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著名作家丁立梅在《爱与哀愁》中这样写:“养过两条小金鱼,一红一白,像两朵小花,在水里开。”小金鱼和小花,外形上不具有相似点——如果说有,那就是色彩吧,花有红有白。但内在美有共同点,两者都能唤起作者和阅读者的美感。

她在《跟著一朵阳光走》中这样写:“午后,我正收拾书桌,突然看到一朵阳光,爬到我的书上。一朵小花似的,喜眉喜眼地开着。又像一只小白猫,蹑手蹑脚着。”同样,阳光与“小花”“小白猫”几乎没有外形的相似点,却有着内在的相似点。

4.《紫藤萝瀑布》大多是一对一式的比喻,比喻的存在是单一的。当然也有一个本体对多个喻体的,或者比喻的存在是以“比喻群”的形式出现的。

朱自清在《春》中就大量运用了“比喻群”,例如描绘春花的色彩美,他这样说:“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连用,写出了春花色彩丰富、艳丽的特点。

描绘散落在草丛里的野花,则一个本体对应两个喻体,从不同角度设喻,形成一种“博喻”:“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描绘春雨,他这样写:“雨是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借助于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多、亮、细长的特点。

歌颂春天,则连用三个喻体来作比,“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一些民歌也善于运用“比喻群”,《月牙泉》中这样描绘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连用三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描摹出月牙泉的特点。又因为其中还夹着拟人,语言的艺术性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有些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群”,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有学生这样描写奶奶的背:“奶奶的背,原来是屹立的山峰,后来变成滑梯,最后成为了拱桥。”连用三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的背的形态与变化特点。

划重点

《紫藤萝瀑布》中大量运用比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在平时,我们可以勤阅读,多积累,向名家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学习他们在语言中运用比喻的神来之笔,建立可以借鉴的“比喻文库”;我们也可以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多练笔,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比喻文库”。

在阅读中关注它,在生活中寻找它,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它,让语言不再因为“无味”而“面目可憎”,而是因为有了比喻,增添几分形象生动,几分优美深刻,读来令人齿颊生香,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紫藤萝喻体瀑布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瀑布
紫藤萝瀑布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