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

2020-06-15 06:56钱洁瑶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旧知题眼新知

钱洁瑶

叶圣陶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体现,是“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自学,并能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我校正在进行“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唤醒教师的主导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师生的创新思维,回归教与学的本质意义。就课堂教学而言,质疑应当是在教师引导之下的一种规范化、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运用旧知与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学习兴趣激发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更是独立思维培养和播种智慧种子的需要。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质疑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抓住题眼质疑

所谓题眼,指教材题目中传递着新知重要信息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扣住“题眼”质疑,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初步感知新授内容的基本目标和思路,建立新、旧知之间或新知之间的思考联系点,为学习动因架设一个支撑点。

扣“题眼”质疑的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学生自主读题,自主提问,由教师随机肯定学生扣住“题眼”而提出的有价值问题;二是学生自由质疑课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筛选出与“题眼”相关的问题;三是教师直接指向“题眼”,启发学生质疑;四是由旧知导入,在与新知链接点处(隐指“题眼”),让学生设疑。此外,倡导中高年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扣“题眼”质疑,引领他们提前进入学习新知的角色,以此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为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提供第一手资料。

比如学生在预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就有学生结合课题提出了这样的自学题:1.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2.面对厄运,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来克服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进行预习学习,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二、抓住重点质疑

如果说扣“题眼”质疑是为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抓教材重点质疑应该着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上来。换句话说,质疑“重点”这一环节,是由认知事物的表象转向理解事物的本质,由关注事物的外在联系转向研究事物的内在联系,是“深度”学习的一种自然“下沉”。

质疑“重点”大多可以从四处入手:一是在认知障碍处质疑,诱导学生发现新的知识点;二是在理解困惑处质疑,勾起学生拨云见日的欲望;三是在方法差異处质疑,筑建学生走向探究的平台;四是在矛盾冲突处质疑,巧设学生明晰事物关系的契机。当然,具体的质疑方式应该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学生年龄和学情状况而定,杜绝任意由学生“自由发挥”,形成热热闹闹的“自主”假象。

《说勤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说理性的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不仅要通过学习认识道理,更要了解为什么在说明事理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具体的事例,事例选择又有哪些要求?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质疑,从而掌握说理性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抓住难点质疑

教材中设计的知识性难点或操作性难点,既是体现学科知识体系或操作体系发展性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拓宽拓深、学习方法及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

要确保学生叩问“难点”有真“难”可寻,有真疑可问,需要把握三个“度”:一是动静适度,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个学生有自主尝试实践与独立质疑的时空;二是评价有度,教师要善于辨析学生所提问题的真、伪,不要一味地点头称道,误导质疑的正确取向;三是主导有度,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质疑思维,引而不露,导而弗牵,让学生真正收获自己的思考成果。同时,拷问“难点”,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当听取各个层面学生的质疑,充分掌握学情,为展开探究做好策略准备。

四、抓住整体质疑

质疑教学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只有当学生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学习的自主性才有可能得到持续,主体的觉醒意识才可能得到强化。或者说,要改变学生被自主、被思考的学习状态,就必须从质疑开始。

对教材的整体质疑一般置于初学以后或教学尾声阶段。

前者可以围绕教材内容特点和表达特点、教材内容的前后关系、教材编写意图(作者意图)等方面展开质疑,主要将学生导向于把握教材知识脉络,关注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感受学习所产生的情感影响。比如,在学习《早》这一篇文章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全文写的是去三味书屋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应该用《记三味书屋》这样的题目更合适,为什么要用《早》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呢?这样的质疑很有价值,为下文的学习明确了目的。后者则主要将学生导向于对该课教材所学内容的反思性质疑,为学生自主进行拓展性学习与研究起到激趣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引导为主,逐渐放手,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促使孩子养成自主质疑的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旧知题眼新知
岁末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新知
新知速递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