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党建宣传”模式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探索

2020-06-15 06:49吴玉芳廖祥霖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互联网

吴玉芳 廖祥霖

摘要:时代在变,群体在变,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方式也需应势而变,“互联网+党建宣传”模式符合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党支部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从而保证党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宣传;学生党支部

宣传工作在党建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特别是针对青年大学生党员,扣好大学生党员的第一粒扣子,做好思想引领,有助于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习总书记曾说:“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如何借力时代大趋势,运用学生特点,从而有效发挥党对舆论导向和价值理念的引导作用,将党性教育深入人心,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建宣传在互联网时代要探索解决的一大课题。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更应当秉持着师生所望就是工作所向的理念,将时代特征与学生特征相融合,采用“互联网+党建宣传”的模式更好地提升支部建设,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互联网+党建宣传”模式的必要性

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民共计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各类新闻客户端、自媒体软件和应用程序成为人们的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其中大学生是网民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群。相比较以往的大学生,处在互联网时代的95后、00后大学生思想更活跃,接收新事物能力更强,更崇尚自由,创新能力较强,这也意味着时代在变,群体在变,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工作也需进一步调整。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群体特征不同于其他党支部,是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力量的基层党组织,面对支部党员群体特征的改变,党支部工作的方向也要有所改变,真正做到人在哪儿,党支部宣传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党员关心国家大事,但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党支部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支部成员理论学习热情有待增强;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党员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问题,需要党务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宣传工作模式。因此,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直面党建新环境,探索一条更加灵活、更加生动、更加有效的党性宣传教育途径,同时,可以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有效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模式,作为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用学生所习惯的方式、工具、话语服务学生,做到党员在哪里,党建宣传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主动占据党支部工作的主动权。

二、“互联网+党建宣传”模式的途径

(一)党支部要积极适应学生使用新媒体日益广泛的实际,不断推进各种新媒体平台的运用

善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App,在宣传思路和口径上与国家保持一致。例如学习强国App,汇集国内外要闻,海量慕课、文化精粹等优秀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者的眼界和思维,并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者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根据自身需求达到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目的,且开设视频会议、学习积分排名等功能,多方面保障用户需求,能充分调动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宣传者在使用过程中便能有效利用展开工作。

(二)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行开发、运营新媒体,在实践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福师大的“小联”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小联正能量发布福师大好人好事,形成榜样力量,有力地传递正能量。又例如易班、今日校园等学生常用的校园App,将党建宣传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润物细无声”。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社交媒体App经营党支部形象,达到党建宣传效果,例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方式,传递有党支部特色的党建活动。

(三)互联网时代学生党支部党建宣传工作也需要大数据的支撑

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能更精准、更智慧、更个性化地定位用户需求。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宣传工作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利用大数据支撑,洞察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将互联网与党建宣传相结合,从而确保党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党员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党员发展的内容,便于学生党员接收,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保证党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三、“互联网+党建宣传”模式的注意要点

“互联网+党建宣传”模式的途径中,应用了大量新媒体和大数据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方式方法调整,在此过程中,有以下两个要點需要我们格外留意:其一是对传统工作内容的重视,其二是将宣传落入内心,不搞形式主义。

(一)“互联网+党建宣传”勿忘传统工作内容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直面党建新环境,这是已经取得普遍共识的观点,然而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到一个矫枉过正的问题,也就是有些党建宣传工作者会过于依赖互联网的内容与形式,却置传统内容于不顾,这样的思想和行动是有失偏颇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注意到,作为传播载体,互联网本身并不产生信息,其中所传播的信息均来源于每个个体信息发布者,因此应当审慎评价哪些是真正质量高的、效果好的网络内容,也就是说,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者而言,抛去平时基础工作,只谈“互联网+”仿佛建造空中楼阁,是不符合实际的,无论形式如何创新,但所传播的内容应当要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拓展思想引导及成长服务的范围,做出真正优良的互联网精品项目。

(二)“互联网+党建宣传”要落入内心

互联网环境下的表达逻辑是独特的,比如微叙事正在日渐成为主流表达形式,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者作为学生党员领路人,应当注意到这种独特性,让“互联网+党建宣传”要落入内心,不搞形式主义。为此,首先,在发布党建信息时,宣传党建活动时,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让党支部活动有放射状推广的机会,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中来;其次,收集党建意见要有诚意,广泛采撷群体智慧,群策群力,共同为党建活动的完善贡献力量;再者,宣传高校学生党支部的风采,使各个支部都有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也是强化支部成员责任思想,让党建宣传落入内心的一种常态化工作。这些做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党员的理论研究热情,并在密切交流与互动中升华理想信念。

四、结语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概念以后,“互联网+”在各个行各业都有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思维的概念,“互联网+”提供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平等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之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在具体工作中,“互联网+党建宣传”模式的转变是必要的,是党建工作者主动转变旧有工作模式,占领网络新阵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大学生党员贴近党组织重要环节。将这项工作做法,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升,褚蓉.“学习强国”风潮引领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J].长江丛刊,2019(5).

[2]赵霞,林天华.基于MOOC理念建设高校基层党支部信息化平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7).

[3]杨风云,贾殿坤,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对标“七个有力”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3).

[4]梅茹.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长效机制构建[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2).

基金项目:2019年宁德师范学院党支部工作专项课题(旅游服务增才干,助推宁德添魅力),项目编号:2019XDZ11。

作者简介:吴玉芳(1991—),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廖祥霖(2000—),男,汉族,福建三明人,本科在读,学校: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师范)。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互联网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