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飞
高校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专业教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实践等。处于 “双一流” 重点高校和高职教育夹缝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尤其三四线城市地方院校其办学资源、办学条件、规模和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短板,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本科需进一步明确定位、凝炼特色、突出优势,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产教融合是众多地方本科高校应努力尝试并大胆实践的路径和方向, 尤其是像新闻学这样的强调实践技能学科和专业更应如此。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很多行业不断调整策略,大胆创新,进行跨界融合、协作发展,以合作求共赢。 在这个行业优化重整和跨界合作的大环境、 大育人观下, 大家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能和任务,也是行业和企业的责任。 高校应加大力度开放办学,积极与企业合作,引进师资和资源,不应该将教学和人才培养视为自留地,关起门来培养;同时,相关行业和企业只要有能力、有态度、有资源、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应当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行业和市场的需要引领下,学校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也可以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就业、 创业。 这不管是对学生、学校还是企业和社会等都是多赢局面。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确立了“做实做特非师范教育”的办学思路和“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的办学举措,明确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的转型发展主要任务。 在此思路的指引学校和各二级学院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37个项目获批为教育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中兴通讯、凤凰卫视、北方光电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校企合作基础,扩大产教融合办学成效, 一支集合双方优势资源的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关键。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升了新闻学教师整体水平,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以产教融合项目凤凰卫视·凤凰教育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为例, 探析当前阶段校企双方在新闻学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发展的方向:
“双师双能型”是当前高教比较热门的词汇,这也客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升, 也是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但究竟该如何界定“双师双能”,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权威说法。 但总结起来“双师双能型”教师应该具有某些素质:既具有教书育人的能力,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的素质;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前沿知识,并了解其发展动态;取得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行业资格证书; 具有在学校之外的单位从事过与专业相关的一线工作经历至少两年以上; 曾有研究成果被相关单位(企业、事业、政府)使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1]
目前的师资队伍中, 企业派驻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中有三少:总体数量少,拥有高学历者较少,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的比例也偏少。另外,企业派驻师资不稳定,流动性大;企业师资课堂随意性大,教育教学基本规范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的师资虽然学历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经验、项目创作、技战水平和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
归属感是一种对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认同的状态,是一种对工作认真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正能量的情感。归属感是一种态度, 是个人加入特定组织并在长期的工作和服务中形成的对组织的认同和对工作认真负责、 积极努力的态度。[2]
派驻教师人事关系在企业, 薪级待遇和奖惩评定更多的是由企业考核决定, 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更多是把自己当作是企业的员工而非学校的职工, 主要职责是按照合作双方的约定做好课堂教学和实践等任务。 而且派驻教师往往承担好几所院校的教学的工作,在一所学校完成任务后,马上又要启程赶往下一所学校。
派驻教师较少甚至基本不参与院系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和专业建设工作, 他们并不十分明确自己担任的专业课或实践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作用和课程衔接等,所以在课程认同、专业认同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缺少主体意识和归属感。
企业派驻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的沟通机会比较少,派驻教师虽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和技能经验, 但很少与专任教师交流分享;派驻教师只是按时完成授课任务,较少参与到专业教学教研活动,不能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也没有感受到团队精神,导致派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少团队感、个人成就感。
学校专任教师也很少与派驻教师有更多深层次的交流和学习,原因不外乎几个方面:其一,所教课程和业务关联度不高。派驻教师更多的是承担实践技能课,而学校专业任教师多承担理论教学;其二,交流和学习有一定的障碍和难度。 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专任教师要想学习实践技术课程须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派驻教师要沉下来学习教育理论、关注学科和专业发展建设也同样需要付出和努力。
企业方接纳校方挂职锻炼的教师的意愿和动力不足,总体上来看, 校方师资被安排进企业培训锻炼的数量非常少, 校方师资到企业课程随堂互学的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推行,不利于促进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另外,由于学校缺乏有力的激励措施和更加科学考核机制, 专任教师对跟班学习或赴企业培训热情不大。
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根源在于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合作的规模与效益。校企双方要结合双方实际需要和项目实施特点,进一步提升产教科融合意识,深化校企合作办学。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企业行业发展,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开展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 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对接、 科学研究与行业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紧密对接及成果转化效益的共享, 要多出高水平的项目和标志性成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引领示范其他专业转型改革。 进一步加强应用型课程教材、讲义建设。
一是要严把企业派驻师资聘用关, 实行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 企业派驻学校专业教师岗位的兼职教师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要严格把关,要试教合格后方可上岗。 同时, 企业派驻的兼职教师工作要纳入学校人事管理情况监督检查范围,建立企业派驻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教育教学技能的考核与指导。
同时,要关心和关爱派驻教师,做好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 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学校; 督请派驻教师参加教研室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以及毕业论文指导和设计工作,并推荐参评优秀教师,提升派驻老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学校要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和合作目标, 积极创造条件让企业接纳校方教师挂职锻炼, 确保完成合作协议规定的年度接纳人数, 并按企业正式员工对待挂职锻炼教师,不断提高校方教师的“双师双能”素质;在人事考核、薪级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倾斜,激励更多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努力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通过有效落实校企双导师制,不断提高学校“双师型双能型”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扩大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 大趋势下,校企双方应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企业应积极地参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来, 高校应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和智力支持。而这样广泛多样合作形式,对于提升派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激励派驻教师教学积极性,进而形成校企共同培育良好的教师群体文化,形成相互认同的教学规范、专业理念和价值观,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
注释:
[1]马庆霜:《强化内在激励 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素养》,《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11期
[2]李永山、赵业丽:《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探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