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菁,高申苗
(南阳南石医院 a.药学部;b.护理部,河南 南阳 473000)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瘤等疾病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真菌易定植于呼吸道增殖,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伏立康唑为临床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果良好等优势。相关研究指出,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个体间差异大,血药浓度受患者器官功能、基因多态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旨在探究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对患者用药剂量调整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9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69例,女26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53 19±5 82)岁,基础疾病: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支气管哮喘,6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栓塞,2例肺癌,7例脑卒中,10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甲状腺癌,4例鼻咽癌,1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根据伏立康唑治疗72 h后血药浓度分为 A组(血药浓度 <1 5 mg·L-1)、B组(血药浓度为 1 5~5 5 mg·L-1)、C组(血药浓度 >5 5 mg·L-1)。其中 A组16例,B组66例,C组13例。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及病原学诊断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2)对伏立康唑无过敏;(3)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2)血液系统疾病;(3)近期采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5)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伏立康唑治疗,首次给药:400 mg伏立康唑(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0168),9 g·L-1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间隔12 h给药1次,第3次为伏立康唑200 mg,9 g·L-1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间隔12 h给药1次,维持该剂量直至患者肺部病灶开始吸收、发热消退及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改为口服伏立康唑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25),每次200 mg,间隔12 h用药1次。伏立康唑治疗72 h后,采集所有患者空腹12 h后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公司生产,型号:1525型)检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1.4 观察指标(1)伏立康唑治疗72 h后3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治愈为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原学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病原学检查未恢复正常;无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伏立康唑治疗72 h期间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肝功能损伤、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 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治疗效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87 88%)较A组(56 25%)、C组(61 54%)高(均P<0 05),A组、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伏立康唑治疗72 h期间,共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26%(5/95)。其中2例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1例肝功能损伤,1例神经精神症状。5例患者中仅1例胃肠道反应患者为B组[1 52%(1/66)]患者,血药浓度为5 1 mg·L-1,降低药物剂量后不良反应消失。其余4例均为 C组[30 77%(4/13)]患者,其中 3例降低用药剂量后不良反应消失,1例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
近年来,随着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病率逐渐增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多,及时给予有效抗真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伏立康唑作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对新型隐球菌、病原性酵母菌、念珠菌等均具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其抗真菌治疗效果受血药浓度影响,临床关于伏立康唑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最佳血药浓度标准[4]。本研究通过对9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发现,16例患者血药浓度 <1 5 mg·L-1,治疗总有效率仅为 56 25%,13例血药浓度 >5 5 mg·L-1,治疗总有效率为61 54%,均较低。66例患者血药浓度为 1 5~5 5 mg·L-1,治疗总有效率高达 87 88%。由此可见,1 5~5 5 mg·L-1为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血药浓度区间,过高或过低均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对伏立康唑的安全性进行探究,发现伏立康唑治疗72 h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26%,安全性良好,其中血药浓度<1 5 mg·L-1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1 5~5 5 mg·L-1的患者仅发生1例,而>5 5 mg·L-1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 77%,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均经降低用药剂量或停药后消失。这表明伏立康唑治疗期间血药浓度控制在 1 5~5 5 mg·L-1之间具有良好安全性,若超过此范围,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综上,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临床应根据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伏立康唑给药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