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2020-06-13 11:52李建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规管阵发性良性

李建菊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眩晕是指头晕、视觉旋转,并伴有恐惧、恶心呕吐、坐不稳等,病人表现出疼痛和紧张的表情。在西医中,眩晕可细分为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神经症、颈椎病、更年期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眩晕。然而,近2/3的眩晕根源隐藏在耳朵里。本病处于特定头位,刺激一过性发作性眩晕伴眼球震颤,是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全身状态良好,只在某一体位或头部位置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将体位改为另一侧,即可迅速改善,重复某一体位后症状再次出现。一般潜伏期为2~3 s,持续时间<1 min,很少出现恶心、呕吐、冷汗、倾倒等症状。眩晕发作时未见耳鸣、耳聋,原有耳蜗症状未加重。大多数疾病可以在几周或几个月内缓解,有些人可以持续数年。在病程中无头痛,也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征。具体检查包括:(1)头颅眼球震颤检查使患者坐在床上,先仰卧,观察不到眩晕和眼震10 s,坐起观察10 s,然后使头部侧卧,观察10 s,然后仰卧,向对方低头10 s。每次改变姿势,坐起和躺下均要在3 s内完成。如果某个位置出现眼震,应观察30 s;如果眼球震颤持续存在,则测试呈阳性。如右耳向下旋转眼球震颤向右,眼睛向左凝视是垂直性眼球震颤,重复试验呈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重复试验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不同头位的眼球震颤方向恒定,称为方向型;如果出现不同方向的眼球震颤,则称为变态。发生于单向头位的眼球震颤,持续时间短,有潜伏期,定向疲劳反应,多为周围性病变;反之,多为中央性病变。其他测试,如视觉跟踪和视觉运动,一般都是正常的。(2)前庭功能检查,如冷热试验均正常。(3)纯音听力测试比较正常。从这三点可以初步确定眩晕的部位和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眩晕疾病之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自限性疾病的一种,患者可反复出现眩晕发作,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且多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存在恐惧、紧张等心理症状,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减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1-2]。本研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综合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2017-05—2019-10收治的9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护理。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合并其他因素引起的眩晕症状。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综合护理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3~75(43.27±6.12)岁;病程3~12(5.67±2.21)个月。一次发作患者5例,二次发作40例,其中,水平半规管受损患者4例,后半规管受累32例,前半规管受累9例。常规护理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3~76(43.79±6.99)岁;病程3~12(5.64±2.28)个月。一次发作患者4例,二次发作41例,其中,水平半规管受损4例,后半规管受累31例,前半规管受累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等心理,导致焦虑和恐惧反复出现,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多数患者和家属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思想指导工作,对患者和家属解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情,使其明确其是自限性疾病之一,有较高的治愈率,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以稳定其心理状态,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障碍,使其更好配合临床治疗工作[3-4]。(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取图片、宣传栏、健康手册、视频等方式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的了解[5-7]。(3)体位护理:可指导患者从坐位到侧卧位30 s,后对侧侧卧位30 s,交替实施,3 h一次,直至症状消失。指导患者保持头部立体,避免弯腰低头,睡眠的时候需要垫高,在洗漱和进食时可坐起但稍微前倾头部,避免进行剧烈运动。(4)用药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期间和间歇期需要给予患者复方丹参片等血管扩张剂进行内耳循环的改善。急性发作期需要给予地西泮注射抑制前庭。用药期间需要先对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5)前庭习服治疗的护理:告知患者前庭习服治疗对于病情改善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习服治疗,每次训练半小时,每天训练2~3次[8-10]。

1.3观察指标比较2组SCL-90心理症状量表评分(每项1~5分,分值越低则心理症状越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消失、不平衡感消失时间、眼震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眩晕,2分中度眩晕,3分重度眩晕,分值越高则患者的眩晕程度越严重);跌倒发生率。

2 结果

2.12组SCL-90心理症状量表评分比较综合护理组的SCL-90心理症状量表评分较常规护理组更低(P<0.05)。见表1。

项目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人际关系敏感3.54±1.151.57±0.213.57±1.322.94±0.21躯体化3.41±1.241.72±0.133.49±1.032.53±0.21精神病性3.56±1.531.29±0.213.87±1.412.86±0.24强迫症状3.32±1.521.64±0.113.49±1.212.77±0.12偏执3.72±1.431.93±0.103.53±1.042.74±0.21焦虑3.21±1.681.13±0.213.53±1.142.23±0.14敌意3.54±1.491.47±0.133.33±1.922.67±0.13抑郁3.71±1.261.84±0.213.55±1.212.42±0.55恐怖3.20±1.311.31±0.153.28±1.132.32±0.21其他3.41±1.771.45±0.353.23±1.012.43±0.33

2.2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接近(P>0.05);治疗后综合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2。

组别时期生活质量评分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综合护理组治疗前60.21±1.012.45±0.45治疗后96.55±2.750.44±0.10常规护理组治疗前60.56±1.352.46±0.48治疗后87.52±2.351.21±0.24

2.32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消失、不平衡感消失时间、眼震消失时间分析综合护理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消失、不平衡感消失时间、眼震消失时间更有优势(P<0.05)。见表3。

2.42组跌倒发生率比较综合护理组跌倒发生率2.22%(1例)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0.0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1,P=0.012)。

表3 2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消失、不平衡感消失时间、眼震消失时间比较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体位变化而出现的前庭半规管疾病,表现为头部在特定位置运动的情况下产生的旋转性眩晕伴随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11-13],甚至可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并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情况,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充分提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配合度[14-17]。

综合护理是一种结合了多种护理方案的护理模式,充分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有效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又可改善眩晕症状,减少疾病的发作,提高患者对于眩晕的耐受性,减少跌倒等意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8]。综合护理中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根据患者对疾病知识水平和了解程度的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同时,借助广告牌、手语、图片说明等方式,详细讲解疾病病因、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更加积极配合诊疗。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患者往往因对疾病认识不正确,担心治疗效果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反复发作。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不佳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开展疾病相关专科知识教育,普及相关疾病知识和手法复位的安全性、有效性。鼓励他们与康复较好的患者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刺激,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除此之外,护士还需要积极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其协助患者进行音叉测试、电测听、声阻抗、前庭功能测试、耳专家检查、听性脑干测试,排除中耳、内耳和前庭神经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眩晕或颈性眩晕。在出院后,随访护理也十分重要。建立住院患者随访数据卡,记录在医院科室档案中,出院时发放给患者。数据卡中要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诊断和病史,医院相关科室的联系方式,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并记录每次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出院时、出院后3 d、出院后1个月进行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和网络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发展、复发、严重程度及抢救情况,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建议。同时,引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良好的社会心理和生活习惯,提醒患者及时到医院检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1)壶腹嵴学说;(2)半规管结石学说。手法整复操作简单,易重复使用,疗效明显,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手法复位疗法是将半规管内的耳石通过暗细胞移回前庭池或清除内淋巴囊吸收,从而消除眩晕症状。如复位后无相应的可行的心理、体位治疗等护理措施,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复发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因此,一套系统、全面的护理直接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强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有利于疾病康复。

临床治疗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多采用体位复位治疗,但治疗后疗效有限,部分患者仍有一定的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如心悸出汗、恶心呕吐、头晕等,有一定复发率。对此,在治疗的同时,要对护理采取相应的对策,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头部护理、出院随访、家庭护理干预等措施,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和情绪,消除自身的不安、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体现出更高的协调性、适应性、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治疗。通过正确的头位护理,可以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出院随访和家庭护理干预,营造家庭氛围的医养环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咨询服务,在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在护理人员的院外指导和支持下,让患者的健康管理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同时,有助于提高门诊复诊依从性,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可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

猜你喜欢
规管阵发性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12例复位过程中转换为前半规管BPPV的后半规管BPPV病例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对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