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童谣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12 22:44余杨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童谣四川小学生

余杨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童谣种类也较为繁多,内容主要反映了地方民俗风情,展现了四川地区的传统历史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四川人民的思维方式、精神情感与价值取向等,包含了四川人民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四川童谣不仅是一种代代相传、诙谐幽默、朗朗上口的四川民间口头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四川传统文化,一种教育,一种音乐启蒙。

通过四川童谣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将助于弘扬四川地区优秀的童谣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和老师对于四川文化的认知。本文基于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四川童谣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总结了四川童谣在音乐教学中需注意的要点,希望能够促使小学音乐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四川童谣的学习,让更多的四川儿童会听、会唱四川童谣,实现对四川童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四川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一)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作为一个大省,四川省地区的童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四川童谣也是四川地区优秀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童谣的方式,记录了四川省勤劳的人们的劳动场景和生活,表达了四川人们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词句上,四川童谣具备通俗易懂、旋律优美的特点,情感真实自然。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来说,四川童谣无疑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源,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可以基于当地童谣的的具体情况,恰当的选择当地现有童谣教学课程资源,为学生们营造更为熟悉和乐于接受的音乐教学环境,在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小学生对于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童谣的学习就显得必不可少。四川童谣体现着四川地区文化的优秀结晶,更体现着四川民俗文化的历史缩影,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运用四川童谣,一方面可以让四川地区的小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四川历史文化,增强小学生对四川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四川童谣的学习,可以激发小学生们对音乐知识探索的兴趣,让更多的小学们主动去学习四川地方知识,这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四川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实践

(一)从课本内容出发,合理引入四川童谣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而教学内容的优良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为提升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讲到某一类型或题材的音乐知识时,音乐老师可以基于当地的童谣资源,就地取材,通过音乐课堂四川童谣成分的引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活泼、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当地文化的了解,感受四川童谣的魅力。

例如,四川童谣《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没子兮水上漂,核儿没籽兮水上漂。”在这首童谣中,词句风趣幽默,泛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情趣,而且蛤蟆又是同学们最为熟悉和感兴趣的小动物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遇到与小动物或者大自然相关的音乐时,老师可以适当引用这首童谣。教授这首童谣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然后在带领学生用四川方言再来读下,通过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引领学生感受四川童谣的魅力。另外,在童谣教学中,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慢慢拓展到四川甚至全国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四川文化的丰富和精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质,还能让小学生全面了解四川地区的艺术文化,升华学生对四川地区热爱的情感。

(二)通过音乐游戏活动,强化童谣教学趣味性

比如:四川童谣《打铁歌》:“东打铁,西打铁,打个剪刀送姐姐;姐姐要我歇,我不歇,我在桥角歇;桥角有条乌梢蛇,把我耳朵咬半截;杀个猪儿补不起,杀个牛儿刚补起!”这首歌谣是一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游戏童谣,有两个儿童相互拍手,有對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含义。在讲解这首童谣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让同学两两组队,以互相拍手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感受四川童谣的魅力,增强学生在“诵、唱、玩”的过程中,对四川童谣乐趣的体会,为四川童谣的广泛传唱提供一定的条件。

(三)加强节奏训练,深入体验四川童谣

优秀的童谣往往都是节奏感强,充满了音乐性的文字。所以,在对小学生教授四川童谣时,应首先培养小学生们对音乐的节奏感。

比如:四川童谣《茶俗歌》:“前拍拍,后拍拍,娃娃洗澡不怕得,拍拍胸,不伤风,拍拍背,不伤肺。”该童谣中包含一定数量的规律音节,并且由于三字句、七字句的变化,使得整首童谣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在教学环节上,老师可以根据这首童谣的特点,进行回环往复式的吟诵,并进而进行相应的节奏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节奏感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童谣的热爱。

(四)配上合适的旋律,快乐感受四川童谣

对于小学生来说,节奏欢快的音乐,是其较为偏爱的音乐类型。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旋律,教学生们演唱四川民谣,相较于单独吟唱童谣,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四川童谣《大月亮、小月亮》:“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嫂嫂起来冲糯米,糯米甜,糯米香,打起锣锣接姑娘。”,在学习这一四川童谣时,小学教师应给这首童谣配上学生们熟悉的旋律,让学生们在熟悉的旋律下自由吟唱,同时还可以配上乐器,这样节奏感就会大大的增强,极大地激发小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又唱又演的形式下,不仅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生活情怀,还能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四川民俗文化及家乡歌谣的亲切与快乐。

三、四川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运用需注意的要点

将四川童谣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正确区分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四川童谣是由四川方言演绎的,若把其中富有四川特色的方言转化为普通话,这就会造成四川童谣的语言精髓无法体现,所以童谣教学中应适当利用四川方言进行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其他的教学环节中,则应当以普通话进行教学。

(2)重视学生体验。四川童谣作为四川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启蒙学生音乐细胞的良好资源。但是,小学音乐老师在运用四川童谣时,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层面和学习层面,而是应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从而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且要注重小学生在学习四川童谣中的乐趣,重视对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

四、结论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童谣往往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属于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通过四川童谣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适当引用,融入童谣相关音律、节奏感、游戏等元素,将能够极大丰富四川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资源,对于促进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习音乐素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成都市华兴小学)

猜你喜欢
童谣四川小学生
快乐童谣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