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槐花约
谢 冕
①一个春日,友人从济南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友人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②十年前的仲夏,广袤的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那日清晨,相约几位朋友步行登泰山,过斗母宫,过壶天阁,过回马岭,望不尽的奇峰峻岭,竟是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一曲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是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她在等着我的到来。
③平原上的槐花我见过,在我的燕园,那里的槐花也很有名,未名湖山间的夹道旁,朗润园的湖滨山崖,春深时节也是满世界的芬芳。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这里一丛,那里一丛,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这里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是绽放,简直就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内心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一片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岭崖,在云岚氤氲的山谷,到处都是她飘洒的璎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宝石的光芒。
④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那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是蜜一般的甜,是果一般的香,是让人心醉的缱绻与缠绵!
⑤那年是我第一次登泰山,是我集聚了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不是香客,我是一个朝圣者。我知道那山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如使徒之神往伯利恒,如穆斯林之朝觐麦加,泰山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朝拜圣地,我坚持要用一步一步的攀登来表示我的虔诚,我要用一步一步的跋涉来丈量它的伟大。
⑥我知道它是天下众山之首,我知道它奇兀、险峭、壮美,但在我的心中,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则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整个的中华文脉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那些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那些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的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⑦我来北地数十载,有诸多机会可以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是惮于贸然登临。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我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一说就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
⑧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与它的心灵之约。那次登临之后,我开始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我暗下决心,相约以十年为期,重践我的槐花之梦。
⑨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他们生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高铁如流光,午前直抵泰安。较之十年前,我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乃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⑩午后二时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5月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已近十载。2013年的春日,我如约前来,但见花事如海,依然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也许可以改一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泰山槐花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她在等着我的到来。
(2)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说自己“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秦兵马俑
季羡林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我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闔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看见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皮肤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我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山河大地花团锦簇,人民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俑馆。此时天色已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着我的心飞掠过八百里秦川。
(选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 ①冕旒: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2.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岳阳楼记
汪曾祺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聯。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有删节)
1.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记》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4分)
(1)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黄鹤楼、滕王阁,引用大量古人诗句,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岳阳楼记》被千古传颂及该“记”写作情状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第三版)
第四版“散文阅读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槐花约
1.①花期较晚,花景集中,花色明亮,花味甜香。②有信、有情、有爱。
2.①点明登山赏花的季节(时间)和地点,为下文写登泰山赏槐花作铺垫(或引出下文)。②点题,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3.(1)运用拟人,将槐花比作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槐花等待作者赴约到来的一往情深。(2)运用比喻,将满谷槐花比喻为充满香气的白色的海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槐花繁多明亮而香气四溢的特点。
4.①作者登泰山并不是像一般游客为了看风景或者上香拜神,而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②作者通过对前两者的否定,强调自己对泰山的敬意,以及登临的决心与虔诚;③呈现出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厚重,体现了作者对华夏文化、文明的景仰和尊重。
二、观秦兵马俑
1.(1)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2)骄傲感和幸福感浓烈起来了
2.承上启下,使读者由前面作者在路上的感想而进入到秦兵马俑馆,引起下文对秦兵马俑馆的叙述。
3.语言特色:对偶的运用,使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表达作用:增强了语言气势和音韵的美感。
4.文章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为后文见到秦兵马俑的骄傲和幸福蓄势,将作者的这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和幸福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岳阳楼记
1.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具有结构的精巧美;楼与湖是一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美;因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具有高度的思想美;名人登楼留下众多诗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美。
2.(1)范仲淹根本没有到过岳阳,他是凭着自己的想象,从太湖的印象中借用过来,描绘出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的洞庭湖万千景象。(2)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深入人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后人传诵。
3.(1)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整体结构形态,赋予岳阳楼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岳阳楼建筑的精巧独特。(2)文中写滕王阁、黄鹤楼的建筑地势,并与岳阳楼的建筑地势作比较,目的在于衬托岳阳楼得天独厚的地势美;文中引用古人诗句,大量的古人诗句丰富了文章内涵,提升了文章品味,更体现出岳阳楼深厚的文化意蕴。
4.作者认为范仲淹凭想象写出《岳阳楼记》,而该“记”千古传颂,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此提出“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的问题,说明文章的不朽主要在于真实、深刻的思想。古人说:“文以载道。”文章应表达深刻、思想透亮,予人思想的启迪、心智的开启,予人心清意朗的审美愉悦,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