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现状研究

2020-06-12 08:08陈昕仪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贡献率解决问题个体

陈昕仪 ,高 华

(1.福建警察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支持 在讨论人际关系时,人们经常提及“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意味着在需要帮助和危机时刻能有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能给予自己更广泛的注意点和更积极的自我图式。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高支持水平有益个体健康,反之则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缓冲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1]90。

从性质上普遍将社会支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客观支持,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与个体主观感受相独立的支持,指个体得到的直接的物质资料帮助,以及诸如婚姻、家庭、朋友、恋人这样稳定的社会关系,还有个体参加的一些暂时性的短期的社交团体。第二类是主观支持,这是个体自身感受到的支持,包括个体在群体中感受到的各种被支持、被认可、被赞同的心理体验。第三类是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肖水源和杨德森认为,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虽然可获得支持,但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2]。同样,个体的性格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的支持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即使个体感受到了周围的支持,却有可能排斥这些支持。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在接受和利用他人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可能改变双方对社会支持的态度。

(二)应对方式 应对(coping),也有人称作“应付”。Lazarus等人最早将其引入心理压力领域,他们认为,当环境改变超出个体资源的承载能力时,为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个体做出恒定的认知和行为努力[3]。应对方式是指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方式的倾向,也可以被认为是应对一系列广泛的应激源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所使用的方法或策略[4],简单讲,可以理解为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马塞尼提出要从斗争或预防的本质来看待应对这个概念。当有机体遭遇应激源时,机体能够产生斗争的反应,用以减轻或消除其导致的压力,通过对认知结构或应激后果的不断抵抗来防止应激源出现[5]。

(三)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邵华对某高校316名本科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和社会支持水平之间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从总体上说,社会支持水平高低与积极应对相关[6],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而与消极应对无明显相关。从整体上看,解决问题和求助是大学生们更偏好的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而言,主观支持维度更重要;在应对方式上,其对解决问题的回归方程的贡献的比重较大。大学生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支持,是否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会显著影响其是否采用求助的方式来面对困境。男女生的应对方式比较的结果是,男生更偏好解决问题,女生更偏好求助。男女生间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客观支持和退避的相关分析中,就男生而言,二者呈负相关;就女生而言,二者呈正相关。这可能是与女生依赖性有关。在对社会支持水平和应对方式所进行的回归分析中,就男大学生而言,解决问题是社会支持的所贡献比率较大的;就女大学生而言,求助是社会支持的所贡献比率较大的。无论男生女生,社会支持水平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呈负相关[7]。

(四)本文的研究意义 有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社会融入和社会支持效果会对承受压力者起保护作用[8]。同样,良好的应对方式也能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进一步的成果表明:同样是处于高应激状态下的个人,低社会支持水平且缺乏适宜应对方式的群体与高社会支持水平且拥有适宜应对方式的群体相比,前者受到潜在心理伤害程度是后者的两倍[9]。

作为目前大学生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出生和成长于物质、信息资料更加丰富的时代,他们有着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特点,但作为大学生,他们也和以往的大学生一样,承受着学业、就业、经济、交友、爱情、友情等多重压力和烦恼。有研究表明,相较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压力感更强,心理弹性水平更高,适应水平更高,心理健康水平更低[10]。身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给90后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社交退缩等问题。

美国大学生健康协会(ACHA)一项以90后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约一半受访学生称在最近12个月里感受到过巨大的压力[11]。另一项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都能够显著预测大一新生的学业适应情况[12]。大学生获得的来自家庭、学校以及教师的支持都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水平[13]。应对方式中的求助这一项,能够有效预测学生的心理积极性[14]。那么,我国90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如何呢?他们的应对方式是怎样的呢?在他们身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与以往的研究相符吗?面对压力,他们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能否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抽取福建省部分高校的90后大学生260名,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30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分别79、59、45、77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分别是108、152人;城镇和农村生源地的学生分别是124、136人;文科、理科、工科、术科(体育、音乐、美术)这几个学科类型的学生分别有92、56、107、5人。本次共发放问卷263份,回收263份,有效问卷2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86%。

(二)研究工具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编写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此量表含10道题,分为三个维度。其中第1、3、4、5题反映被测者主观感知到的自己被尊敬、扶持和认同的情绪体验和满足程度,属主观支持维度;第2、6、7题反映受测者相信自身真正获得的帮助,由直接支持和人际关系构成,属客观支持维度;第8、9、10题反映受测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即社会支持的利用维度。该量表间隔两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92(p<0.01),各条目重测信度在0.89~0.94;自发表以来,许多研究者对该量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86。

2.应付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许秀峰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第三版(CSQ),该量表有62道题,分6个维度,分别是: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被看作是成熟型的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自责、幻想、退避被看作是不成熟型的消极的应对方式;合理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维度,它是与沉稳型还有不沉稳型的应对方式皆呈正相关的混合型应对方式,兼具沉稳和不沉稳的特点。其该量表间隔一周的重测,6个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解决问题=0.72、求助=0.69、自责=0.62、幻想=0.72、退避=0.67、合理化=0.72;此量表的效度评估应用了因素分析法来检验和评估其结构效度,结果证明构成各因子的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或以上[1]91。

(三)施策程序与数据处理 以问卷的形式单独施测,要求被试应严格按照指导语的要求进行作答。问卷回收后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处理。

三、结果和分析

(一)不同性别的90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的状况比较

表1 90后男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注:*表示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01显著水平。

(二)不同性别的90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的状况比较

表2 90后男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注:*表示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01显著水平。

(三)90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1.90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表3)。

表3 90后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系数

注:*表示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01显著水平。

2.90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以应对方式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

由表4可知,就90后大学生的总体而言,对支持的利用维度进入解决问题和求助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6%和20%;主观支持维度进入自责、幻想、合理化的方程,对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1%、2%。

对90后男大学生而言,对支持的利用维度进入解决问题和求助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都是1%;主观支持维度进入自责和合理化的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6%、5%。

对90后女大学生而言,对支持的利用维度进入解决问题和求助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9%和31%。

(四)不同性别的90后大学生在不同的社会支持水平上的应对方式的比较 根据被试的社会支持总分的高低进行分组,将总分高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38)设为高社会支持水平组、将总分低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31)的设为低社会支持水平组,然后进行2(性别)×2(社会支持水平高低)的方差分析。

表4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01显著水平。

如表5的方差分析结果所示:性别的主效应在求助维度上显著;社会支持水平的主效应在求助和自责维度显著;不存在性别和社会支持水平的交互作用。

表5 不同性别、社会支持水平的应对方式的方差分析

注:*表示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01显著水平。

图1可知,90后女大学生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的倾向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由图2可知,高社会支持水平组使用求助的应付方式的倾向明显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组(p<0.001);低社会支持水平组使用自责的应付方式的倾向明显高于高社会支持水平组(p<0.01)。

图1 不同性别的90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得分

图2 不同支持水平的90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得分

四、讨论

(一)社会支持 从表1的结果可以得知,90后的男女大学生只在社会支持的利用维度有显著差异,在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维度差异均不显著。90后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身边的社会支持,可能是因为女生较男生对校园文化更为敏感,更易加入到校园文化中去,女生更有可能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参与而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此外,这还可能与男生的自负或者“大男子主义”的情结有关;也有可能与传统的对男女生的性别角色期待不同有关,男生被要求更加独立自强。但90后男女大学生在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维度差异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90后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或少生家庭,父母有精力顾及所有的孩子,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父母的育儿观念也更与时俱进,男女平等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父母给予男孩和女孩的关爱比较均衡,同时现代家庭的父母也有更多时间与孩子交流互动,及时给予关心支持,男女生所感受到的支持大小差别不大。

(二)应对方式 从总体上说90后男大学生和女生都更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这样积极的应对方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但是男生和女生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的偏好相当,并未得出男生比女生或者是女生比男生更偏向于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的结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时代发展,男生女生拥有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和环境对男女生提出同等的要求,使得男生女生在面对困难时,都倾向于去解决问题;也可能与当今社会的“中性化”倾向相关,男生女生在能力上相差不大;还有可能是因为现代社会对男女生的刻板印象减弱,对男女生的性别刻板要求减弱,鼓励男女生平等发展。此外,90后女大学生比男生更加倾向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这与前人的结果相符,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人格特征决定的,也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影响的。

(三)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3的结果可知,对90后男女大学生而言,社会支持总与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说明社会支持高,个体越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应对困难和挫折。对90后男大学生而言,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与自责以及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90后男大学生主观上越是感受到社会支持或是越对支持加以利用,越不倾向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对90后女大学生而言,对支持的利用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90后大学女生越对支持加以使用或是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越不倾向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支持或许能够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并积极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Kamble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越是积极求助帮助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越高,女生比男生更倾向积极求助[15]。

(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由表4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发现,就90后大学生的总体而言,对支持的利用维度进入解决问题和求助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6%和20%,说明90后大学生越善于利用支持,就越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和向他人求助这样积极的应对方式;主观支持维度进入自责、幻想、合理化的方程,对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1%、2%,虽然贡献率不是很大,但说明90后大学生主观感受到的支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个体主观上越感受到他人的支持,越不倾向于消极的应对方式。

对90后男大学生而言,对支持的利用维度进入解决问题和求助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都是1%,远小于对90后大学生总体6%和20%的贡献率;主观支持维度进入自责和合理化的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6%、5%,比对90后大学生总体的2%、2%贡献率的大,说明90后男大学生主观上感受到社会支持越强,就越不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是自责的应对方式。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对男生的性别角色要求更高的责任感,但是如果男生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若感受到周围的支持,会因为得到包容和理解而不倾向于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

对90后女大学生而言,对支持的利用维度进入解决问题和求助方程,对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9%和31%,远大于对男生的1%、1%的贡献率大,说明90后女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也更加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五)不同性别、社会支持水平的应对方式的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应对方式的显著的性别差异只出现在求助维度上,90后女大学生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的倾向显著高于90后男大学生,这与前文结果相同,符合男女生的性格特点。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90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的显著差异出现在求助和自责维度上,高社会支持水平组更偏向于求助的应付方式,低社会支持水平组更偏向于自责的应付方式。说明高社会支持的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水平的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就提醒我们应给予身边的人更多支持,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应对困境。

五、结论与展望

首先,从解决问题的积极与消极方式的倾向性来看,社会支持总是与解决问题、求助这两种积极的应付方式呈正相关。90后大学生更倾向使用解决问题、求助这样的积极的应对方式。高社会支持水平的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水平的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幻想、自责、退避以及合理化这类消极的应对方式。

其次,从性别差异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90后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

最后,从整体上看,无论是90后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对于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都最重要,对支持的利用影响其是否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应对是人们在试图降低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时候所采取的努力,本研究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在获得的社会支持上有所差别,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辅导员、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动态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对于生活环境有波动的、社会支持水平不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注和教育引导干预。

应对方式是态度、行为、过往经历以及学习的共同产物,人们在遇到压力事件时都会采取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在了解到90后大学生目前的社会支持情况后,学校要指导90后大学生乃至00后大学生,尤其是男大学生,科学有效地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学会利用社会支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包含家庭、人际关系、学习、健康等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求助。在求助时,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向家长和朋友求助,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向老师及专业人员求助[16]。

因此,高校教师和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采取信息支持的方式在心理信息上给予大学生支持和帮助,信息支持指的是提供信息来帮助他人。一方面信息支持的方式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信息支持也可以为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指明方向。无论信息支持是来自信任的团体还是个人,社会支持都能有效降低压力导致的身心不良影响,并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17]。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的团体训练,鼓励学生广交友、交益友,拓展自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因为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都能给人提供归属感、安全感和集体感。也可针对男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研究表明,不管在何年龄段、何种职业或社会背景下,无论是遇到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困难,相较于女性,男性都不倾向于求助。这与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有关,男性在考虑求助时也会更多考虑别人由此而产生的对他的看法,认为求助可能会削弱其男子气概。但是,身处于鼓励成员分享的团体中的男性,会更乐于向亲友分享自己的困扰,也会倾向于在遇到问题时采用求助的方式[18]。因此,高校也可采用定期开展心理沙龙、分享会、互助会等形式,鼓励男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求助,改变刻板印象,为面临压力源的大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支持。

未来还可探索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积极心理、消极自我图式等因素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性别因素与焦虑、抑郁等问题对个体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贡献率解决问题个体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解决问题的设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