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琴
【摘要】在小学低学段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高学生合唱学习的有效性,能够确保学生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学生音乐学习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提高小学低学段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合唱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艺术学科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气质。而音乐教育作为新课改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中受到了更多重视。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其能够使学生体会音乐的美感,并通过合唱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合作观念,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小学低学段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如下分析,以实现学生合唱水平的提高。
一、合唱前引导,培养学生歌唱爱好
如何使学生听懂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并从中获得音乐承载与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聆听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被许多音乐教师忽略。锻炼学生善于聆听的能力,使学生将情感融合在合唱中,将音乐中所承载的内容与情感进行表达,使合唱充满感染力能够提升合唱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音乐的反复播放,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了解其表达的内涵,进而提升学生合唱的水平。
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网舞曲》教学时,通过多次播放《網舞曲》引导学生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中心思想与想要传递给听众的情感,在聆听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合唱。通过合唱使学生发现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教师通过对情感的指导与合唱方法的讲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音乐合唱的热情,以此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聆听方法的导人,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音乐进行更好的领悟,提升其演唱水平,从而使学生在合唱中发挥更好的合唱情感,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效性。音乐合唱教学是对音乐学习强化的过程,要求其具有艺术性与科学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合唱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合唱技巧,感受合唱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应通过播放优秀合唱作品带领学生聆听,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还能借助合唱作品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营造合唱氛围。兴趣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让学生领略合唱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对比独唱与合唱的区别,带领学生体会合唱的感染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体会《我的祖国》的节奏。先对合唱部分进行练习,将低声部作为男同学的歌声,高声部作为女同学的歌声,班级集体进行歌曲整体学唱,通过合唱使学生感受效果,最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学唱。
二、加强发声练习,为合唱巩固基础
发声训练是学生掌握合唱技巧的重要渠道,良好的发声技巧是合唱学习的基础,自然生理条件下的发声器官结合科学合理的发声方式能够将歌唱进行完美演绎,以声动人、情感动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合唱中要保证姿态正确,身体自然直立、肢体垂在身体两侧、身体放松、呼吸流畅,面部呼吸器官保持同时吸气、速度均匀。同时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网。合唱时要有良好的状态,以增加歌曲合唱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例如:在音域拓展训练中,应要求学生做到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只有和谐配合,才能将歌曲内容表达准确。因此,学生在合唱练习中,不仅要将自己负责的声部唱准,还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从而实现良好的合唱效果。此外,在训练中,教师可以实施学生分组合唱练习,锻炼各个声部的声音融合度,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对合唱进行想象与练习,引导学生感受声部的和谐配合,从而提高学生合唱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优化合唱教学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而合唱则是小学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合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合唱教学,加强合唱练习,使学生通过多种声部的音乐感受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并通过合作经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使学生在合唱表演中享受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合唱教学能有效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旋律、节奏的认知,使学生在音乐熏陶中拥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此外,小学生在合唱学习中往往把握不好音准,教师应将竖笛等乐器引入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氛围,以提高学生的音准。
例如:在学习新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歌谱进行试奏,让学生利用竖笛、口风琴等小型乐器进行演奏,通过演奏考察学生的听辨能力,锻炼学生对音准及旋律的掌握。学生通过自身体验与参与能够对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进行准确掌握,从而提升学生歌曲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音乐课堂中利用竖笛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教师使用竖笛进行高音演奏时,学生进行低音旋律配合,使学生在练习时通过声音产生共鸣,以此达到合声的目的。利用竖笛进行合声练习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在合唱中的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加深学生对合唱学习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或者,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利用打击乐优化合唱教学,音乐的灵魂是节奏,学生在合唱练习中利用打击乐器感受节奏。比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拍手练习,通过不同的拍手方式体会不同的声音效果。
在合唱练习时与拍肩膀、拍腿、跺脚等拍打动作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多种打击方式的综合运用感受节奏,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轮唱与拍打配合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加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
音乐的表现形式广泛,音乐内容丰富多样,而音乐的形象塑造更是灵活多变。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辅助合唱教学,将其引入课程,使学生加强对音乐的塑造能力与干扰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多向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注重合唱技巧引导,合理调整难易程度
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学生发声、呼吸等训练,夯实学生的合唱基础。如,引导学生注重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结合声部的发声情况进行协调。同时教师应采取先简单后复杂的教学方式,先对较为容易的第一声部进行教学,待学生掌握后再进行第二声部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吸收知识,稳固基础。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合唱的基础方法与技巧的灌输,在训练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纠正。例如:教师在“声部配合”教学中,将学生感觉过于困难的声部改为同等程度,从而降低合唱的难度,并在不断练习中逐渐加大难度。通过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合唱练习,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促使学生在合唱学习中完成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在小学音乐合唱活动中,合唱教学能够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此外,小学生通过合唱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感染力与音乐的美好,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音乐素养在合唱中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其学会尊重别人并获得尊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低年级合唱教学中应当积极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合唱的真正作用,使学生在合唱中完善自我、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崔飞艳.合作创造,有效教学——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9(23).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