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岳
编者按:
1950年5月,伴随着新中国的春风春雨,《天津教育》犹如一颗嫩芽破土而出。70年来,她在风雨中成长壮大,经历并见证着新中国和天津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也在时代的脚步中留下了自己的闪光足迹。70年来,《天津教育》以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教育为崇高使命,在天津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教育主流媒体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期,让我们一起回眸岁月,重温70年来发生在天津教育中的一个个事件。
公平普惠,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1950年到2020年,天津教育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建国之初,全市有小学384所,在校生不足10万人,中等学校58所,在校生2.68万人。经过艰苦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过不懈努力,1994年天津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天津又按照“双高普九”的要求,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T程。进入新世纪后,天津市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进入巩固提高和全面普及新阶段。2007年,在全市范围实行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白2008年以来,天津市坚持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步走”战略。2015年,全市16个区全部通过县域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三个通过国家认定的省市。通过深入开展学区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完善了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截至目前,天津现有小学879所,在校生67.3万人,专任教师4.5万人,分别是解放初的2.29倍、7.2倍、17.6倍;初中校347所,在校生28万人(是1953年的5倍),专任教师2.7万人,实现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70年来,《天津教育》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及时记录下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天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一系列举措。
立德树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从1950年到2020年,天津各级各类学校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教育也由单一注重学科教学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由只重视考试分数转向注重习惯养成,由注重共性转向关注个性,由个体发展转向团体合作发展。多年来,天津教育系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教育全过程,有效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对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广泛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出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意见,率先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课外素质拓展计划,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制度,每天下午放学后安排有托管需求的学生,在学校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文体活动和教师免费辅导,切实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57所中小学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个区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和“满天星”训练营。研发了一批研学旅行课程,遴选出一批研学旅行基地。70年来,《天津教育》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报道普教系统实施素质教育的鲜活经验,召开“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座谈会,开辟“素质教育”专栏,在全市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改革探索,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考试制度
天津解放以前,共有专科以上的高等院校11所,设文、理、工、法、商、水产等各科系共48个,1946年在校生3077人。从1950年到2020年,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探索,天津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也经历了一次次改革。目前,全市普通高校共有56所,在校大学生59.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天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建国之初的高校单独招生到随后实行的全国统一招生,再到天津独立命题,直到2017年天津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将在今年的高考中采用“3+3”模式,天津的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改革探索,日趋合理完善。新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了高中课程和教学组织方式,重构教育资源,推行“选课制”“走班制”教学,将高中教育从“育分”转到“育人”,让更多的中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天津持续深入开展中高职系统化培养试验和本科高职联合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试点工作,中、高、本、硕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基本形成。此外,天津100%的公办小学已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在六升七阶段,99%的公办初中实现免试就近入学,让以十万计的学生轻松享受优质九年义务教育。70年来,《天津教育》坚持不间断地记录下这些变化,见证着天津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完善。
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从1950年到2020年,作为天津教育发展重要部分的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质的发展。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天津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核心性工作,严把师德师风这个第一标准,着力培养塑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天津教育的飞速发展,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70年来,正是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高,保障了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从2000年开始,本市普教系统实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建立起教师队伍的公平竞争机制、有序流动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2004年,市教委修订中小学职称评审政策,提高了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结构比例,制定“破格政策”,提出在教书育人、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等方面成绩显著、贡献特别突出的教师可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016年,本市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教师中首次开展正高级教师评审,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统一职稱(职务)等级和名称……70年来,教师受教育水平、教师队伍数量都有了质的提高。他们用精湛严谨的教学、阳光灿烂的笑容、无私忘我的奉献为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为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70年来,《天津教育》忠实地记录下教师们的辛勤工作与艰苦付出,留下了他们的青春与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