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
摘 要:儿童版画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版画课。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虽然出现了关于版画的教学内容,但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实现由简到难的教学,且版画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零碎,学生无法通过系统的版画学习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对“儿童化”版画教学的思考和探究,分层制定目标序列,开展三位一体的“儿童化”版画教学,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儿童化”版画 ;教学普及; 分层教学
一、制订“学段分层”目标
(一)分析現有教材中版画的教学目标
目前,各学段版画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是比较零散的。我们要深入研究美术教材中关于版画的教学内容,梳理现有教材中关于版画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第4册中的《印人像》、第8册中的《爱书藏书》和第11册中的《木版年画》教学目标的研究,笔者发现了以下不足:①三个版画教学内容类似,最终制作的媒介是纸版画,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类型版画的教学,如低段的纸版画或吹塑版、中段的黑白木刻、高段的特色版画,没有承上启下的递进式教学。②三个教学目标都侧重纸版画的制作,对版画欣赏、知识原理技能和版画创作没有指导性。③对感受拓印之美,感受传统文化来说,仅仅这三堂课是无法实现的。
(二)调整现有教材中版画的教学目标
认真学习研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版画教学所主要涉及的“造型表现”和“设计运用”这两个学习领域中各学段的目标进行梳理与研究。通过《课标》,笔者调整了版画教学目标。
欣赏: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欣赏,认识版画点线面的块面之美和不同材质、不同刀法、不同印制方法所形成的美术作品的独特风格;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能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基本方法。
知识技能:低段学生了解纸版画、吹塑版画的制作原理,掌握纸版画、吹塑版画单色的印制方法;中段学生了解多色吹塑版画、木刻版画的制作原理、刀法运用,掌握吹塑多色、黑白木刻的制作方法;高段学生掌握黑白木刻、套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具备分析作品的内容、形式、造型、色彩等的能力。
创作:低段学生的黑白作品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中段学生在对版画点线面的 对比、肌理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模仿能力;高段学生能运用儿童化的创作素材和版画的制作原理进行观察、分析、想象、概括,提炼主题,并进行独立创作。
(三)制订分层目标
(1)低段:开设儿童版画作品欣赏课,让学生了解版画知识和历史,认识工具、材料、版画制作原理,简单制作纸版画、吹塑版画,了解并体验版画的制作过程,掌握纸版画、吹塑版画制作的一般方法。
(2)中段:让学生临摹黑白木刻作品,运用刀法,处理版画点线面,熟练运用刀法和丰富的肌理创作,临摹或创作黑白木刻版画。
(3)高段:让学生独立创作黑白木刻版画,学习和掌握绝版套色版画创作方法并能够自己创作,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
二、深化“儿童化”版画课堂教学
(一)欣赏题材“儿童化”
欣赏国内外经典儿童版画,学习不同类型不同生活下的创作内容和多样童趣的制作方法。例如,在国内,我们可以重点把北大荒、内蒙古、四川等地的儿童版画作品作为欣赏题材,让学生学习不同地域的儿童对版画题材的选择和制作技法。而对国外,我们将重点学习日本儿童版画创作形式及独特的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 丰富“儿童化”教学。例如,学习三井儿童版画对创作题材的选择、对题材的取舍,形成符合版画点线面创作的画稿,最后是刻制到印刷的创造性运用。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欣赏形式,如影像、画展、图文资料、网上搜索等。
(二)创作过程“儿童化”
1.学段教学
我们采取分学段教学,从对版画的简单拓印到刻制印刷构建一个较清晰的链式学习模式。我们可以在低段把拓印欣赏、实物版画和黑白线描画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版画原理;在中段把儿童版画欣赏、点线面黑白块面处理、黑白木刻刀法练习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在高段组织学生进行拓展版画欣赏,让学生熟练掌握黑白木刻,初步学习套色版画制作方法。
2.创作手法
专题欣赏:欣赏不同风格的儿童版画,观看版画制作过程,了解儿童版画的基础知识、创作方法和原理。
题材选择:挖掘贴近儿童生活的创作素材,从校园生活、校园景观、家庭社会生活、地方文化和地方景观寻找创作素材,以记忆画、日记画、摄影、速写的方式记录素材,进行儿童版画创作。
简单模仿:学习版画知识与技能,并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初期以临摹的方式在版画社员半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制作。通过模仿教师和版画社员的作品,学生可以有一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及体会。随着基础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主题创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内容简单、纹理少、印制简便的版画尝试制作, 逐步达到独立制作的目的。还可以寻找适合的教材内容进行版画创作。
自由创作:不同学段的学生,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或根据教师指定的主题进行版画创作。
3.制作技法“儿童化”
去繁求简,化难为易。对版画复杂的操作程序进行删繁就简,把成人化、专业化简化为儿童化、游戏化。打破常规,重新设计,只要适应各年龄段儿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即可,不必过分强调版画的专业性特点。
(1) 选择合适的板材。通过对木板、胶板、石膏板等多种板材的实践操作,我们最终选择了胶板。这种材料既能表现木版画刀味,又便于学生刻制。
(2) 整版绘制,降低难度。版画是一个反复印刷的过程,对“对版”要求很高,而“对版”的好坏是印好版画的前提。绘制稿图时,采用满版绘制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对版难的问题。
(3)简化刀法和肌理表现方法,突出儿童版画作品的刀味、版味和块面的视觉冲击力,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
常用的木刻刀是三角刀、圆口刀和平口刀。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的刻板方法,教师可以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教给学生,然后再教学生由线段组合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对自主组合图形的学习。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在铲去较大面积空白的时候,可多留一些点、线、面,同时体现刀味。无意留下的痕迹也无须铲干净,这样更能体现儿童版画质朴的味道,大大降低了刻制难度,适合学生创作。
(4)研究块面色彩处理、颜料的调制方法和对版印刷方式,降低印制中的难度,凸显版画色彩魅力。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有两种套色刻制表现的方法适合学生独立理解和创作。一种是将每次要表现的颜色以块面或者较大面积的肌理形式刻除,这样在印制中就能透出上一版的色彩;另一种是大范围局部刻法,有点像蜡笔的渐变色,逐步刻除,逐步印刷。
刻版一般从大体黑白关系入手,由局部刻画到整体调整,可先从不重要的位置入手,待熟练后再刻重点部位。一般分为三步,一是刻出轮廓,用三角刀沿 “形”的外缘轮廓刻一遍。二是在空白部分刻除,使版面、块面的关系更明确。在刻除中应留有—些残刀。三是肌理处理,充分运用疏密、粗细、大小、强弱不同的线条和点丰富画面。同时遵守宁可少刻不要多刻的原则,以免重复刻制时版面色彩空缺,并且总体调整,整体观察点、线、面的关系是否协调。
三、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分学段全员普及
分学段来制订学习内容,以欣赏课、技能课和创作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实施分段分层教学,并依托教材拓展版画教学,丰富版画课程。
(二)以“社团”为软体,提优补弱
(1)主题创作。我们以学校科技节为创作题材,倡导社团进行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版画创作,从而提升版画的创作能力。低段剪剪贴贴进行纸版印;中段画印结合;高段进行自由创作。
(2)技法学习。在全校三个学段组建了3个版画兴趣班,每周定时开展活动。教师辅导学生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纸版画、胶版画、木刻、套色版画等创作,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儿童版画知识、技能及创作的骨干。
(3)反哺课童。以社团骨干带动课堂学习,反哺课堂共同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班级进行分组,组长由社团成员担任,在教学过程中由社团成员带动、帮助组员学习,从而提升班级版画整体创作能力。
(三)以“活动展示”为载体,实践儿童版画教学
(1)创办校版画节。通过版画节的举办,进行版画作品比赛、展览,开展“小小版画家”评比和版画美术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版画创作,促进全校美育活动开展。
(2)建立版畫专题网站。依托学校网站平台的链接,展示版画作品和制作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儿童版画创作。
(3)媒介宣传。把版画作为媒介进行宣传,如印制贺卡、邀请函、书签、印制衣服等,展示版画教学和版画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结语
“儿童化”版画教学的普及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于一体。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从兴趣和基本能力培养出发,不断研究适合学生创作的新方法,推动儿童版画教育教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星星.浅析版画的艺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7(5):103-104.
[2]李 鑫.新媒体技术对当代版画创作的影响探讨[J].美术界,2019(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