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玉梅
王荣生这样谈写作:写作教学的初衷并不是要培养出优秀的作家,而是通过每一次的写作任务在写作的交际语境中触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至学生有倾诉倾吐的愿望和动力。在当今在线教学的进程中,我们运用视频、文件多方共享,利用互联网交互性、实效性强的特点安排简明方便的教学进程,并且集成讨论社区功能,不仅可以翻转课堂,还可以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中发挥触动学生认知的作用。
笔者以自己《身边的美食遗产》这节教学课例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研究这一样本,既可以从中总结学习的经验,也可以引发思考和再次实践。笔者课下给学生布置了写作的题目:《家乡的 ______》。要求是选择一种能体现民风民俗的食物或者你自己家庭制作的能够体现家乡特色的食物,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此次写作是一次任务写作,我们需要明确任务写作中情境的意义和作用,让任务写作的情境化个性特征得到更好的彰显。
在任务写作中,我们借助在线教学翻转课堂,帮助学生回归到他们最需要的本原角色中,让我们老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导学者、助学者。
本课程学习内容来自于“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身边的遗产》。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少学生对文化的内涵依然陌生,写作立意不高,缺乏应有的深度,这固然是与学生的视野不宽有很大关联,但主要原因是与学生兴趣不高,缺乏写作的主动性和深入探究的行动有关。
(1)播放视频《卷饼》,引出任务情境
学习任务一:这是中央电视台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集,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视频的主要内容。
(2)发现视频解说词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发送表格,在线互动题填写。
?
(3)推送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三:发送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思维导图如右图。
(4)学生讨论解说词的特点
①学习任务四:看看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表述,哪一种更好?
推送下表,看看哪一组更形象,更可感知。
序号理由1 2第一组这口大锅,就是用来作煎饼的。爷爷在土灶上搭鏊子,这是烙制山东煎饼的工具。鏊子烧热,面糊摊开,杂粮面糊很快成形了,甜香弥漫,那是杂粮的味道,火候太大太小都不行,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凉了就软了。第二组这口大锅,当地人称作鏊子,直径两米,加工的是山东人的标志性主食,煎饼。爷爷垒好了土灶,搭上鏊子,这是烙制山东煎饼的工具。鏊子烧热,面糊均匀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形,蒸汽弥散,空气里浸润着朴素的甜香,那是谷物特有的气息;火力至关重要,太旺容易焦糊,太小,煎饼潮湿黏牙。有60 多年经验的奶奶手艺最棒,火候全靠她一手拿捏。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彻底放凉,就慢慢回软变韧。
②教师带领学生归纳这则解说词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运用
(5)小组内部选择一种美食,共同完成介绍
任务五:选定一种特色美食,利用百度,了解自己选定的内容的特色,完成思维导图。
(6)推送上传,班级交流讨论
修改维度:内容至少包括美食名称特点;制作过程;菜肴文化特色
(7)展示交流,组织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修改维度:在原先大框架的基础上,加入详细的描写,尤其详写美食的制作过程,准确运用色,香,味展开较为详细的描写;写出文化特色。
(8)布置作业
修改解说词,课后上传后台,大家回帖一同点评。
在线教学是大家现在都在尝试的领域,而写作本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把在线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试验意义不在于成功,在于实践的勇气,在于奉献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和研究资源。
为了避免写作时泛泛而谈,毫无头绪地生拉硬扯,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从而达成任务。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煎饼》作为学生的写作支架,从七个方面展开叙述,描写和议论,学生大都能够发现解说词的特点,通过解说词获得基本的信息。运用视频的好处就是直接有效,学生看起来更直观,更有代入感。笔者利用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两种支架,一种就是整体样本支架,解决整体构思,还有一种就是发现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这两种支架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好的示范和引导。
作为一种书面的语篇,初中写作需要有一定的样式,语言文字最终需要落实到文章的结构上,而做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思维框架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文章的建构中,利用“鱼骨图”、“蜘蛛图”“框架图”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展开思考,搭建思维的框架,有利于学生形成文章的建构能力。
在写作支架初步具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做思维导图,在不同的思维导图框架下,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确定自己写作的方向和模式,在思维导图总体框架下,学生不断地修正、丰富和完善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
学生到网络上查阅相关信息资源,能够极大充实自己所介绍美味的文化内涵。经过查阅,学生基本上能够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文字,也丰富了自己对于家乡食物的认识,写作材料缺乏的问题可以部分得到解决。
学生通过查阅,会用新鲜的视角重新看待以前没有在意的事物,进入了重新体验生活的状态。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后写出来的内容,就比较丰富多彩了,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没有自己感情的内容。查阅是一个底线,但是相应的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则是主体。
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完成的写作结构,经过小组内的交流后,老师利用推送功能推介给大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善意地提出看法,有些可能并不成熟,但在这样的积极融洽的气氛中,鉴赏认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得到提升。
课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借助别人的一些经验,充实自己的内容。写完后的文章,老师继续采取推送功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共同促进和提高。
在这节作文课上,我们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带领学生投入到“写作支架——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交流看法——实现目标”的合作过程中,他们通过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进行了研究型学习。他们不仅获得了本次任务写作的基本知识,还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式,更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