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兆雅,蒲 川,陈 菲,唐晓君,张 政,徐凌忠,李 力,陈 任,李伯阳,冯占春,胡 志,沈群红,林振平,于 芳,田 壮,马东平,陈 政,钱东福,李程跃,郝 模,张 帆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16;2.健康相关重大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032;3.健康相关重大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重医分中心,重庆 400016;4.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 200032;5.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6.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8.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9.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10.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11.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12.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学组,上海 201800)
传染病的流行受到生物和个体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利用监测系统信息对传染病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的程度是评价把控程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循证决策这一概念产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进行决策时参考科学的证据能够降低决策的风险,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基于政府网站等公开信息源收集到的证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出效果评估的程度。本研究参考边界分析理论,并基于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开展研究,结合公开发表的信息,由专家制定出综合性的指标,以此反映传染病领域对于干预的效果开展评估的程度[1,2],即“开展效果评估的程度”。主要方法是分析某地是否利用监测系统的信息公开,发布对传染病干预政策效果评估的信息资料。测算过程仅使用公开发布的文件、文献或信息,能够客观反映出开展效果评估的实际程度。
传染病领域一直是云南省与广西省的重要公共卫生工作领域[3,4]。云南省和广西省地处西南边境,集边境、人口多样、山区和欠发达等特点为一体,导致多种传染病高发。而近年新老传染病的交织又让其传染病工作面临新的挑战[3],对其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云南和广西两省的传染病工作为例,从研究者的客观角度分析两省是否开展干预效果评估,并对比两省开展效果评估的程度差异;同时分析此指标的重要性及其与传染病发病率的关系,有助于发现和改进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
项目组借鉴边界分析思路,搜集了政府网站等公开发布的涉及两省传染病领域的信息资料,总结发布的信息数,并结合监测年数测算出传染病领域各病种平均发布的信息报告数,从而得出针对各具体病种的干预效果评估的程度;然后,通过加权测算出整个传染病领域开展效果评估的程度。结合云南省和广西省传染病领域开展干预效果评估的理论能力和实际程度,综合分析其开展传染病干预效果评估的程度,结果表示为百分数(%)。
上述过程中检索的信息源包括卫健委和疾控中心网站等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检索式为SU=“云南省”+“云南”+“云”+“滇”/“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桂”AND SU=“艾滋病”/“丙肝”/“结核”/“…”(限于篇幅,此处未展示52种传染病的所有词汇)。若资料中提及“干预效果评估”“干预效果评价”“防治模式评估”“干预控制评价”或“干预控制评估”等主题词,则认为此资料提及了传染病干预措施,据此发布干预效果评估的信息报告数。
检索得到的所有资料均使用Excel 2010进行摘录和整理。运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两省2004-2017年提出干预措施的程度,并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描述开展干预措施的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自2004年建立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起,云南省累计发布资料报告5篇,分布在2007年和2013-2016年;广西省累计发布相关报告219篇,每年均有报告发布,发布报告数从多到少依次是2008年(79篇)、2017年(47篇)、2010年(35篇)和2014年(17篇),其它年份均少于10篇。对于开展干预效果评估的程度值,云南省除2004年和2016年为0.10%之外,其余年份均低于0.10%;广西省2004年(2.35%)持续下降到2007年(1.25%)后,2008年出现相对大幅度增长,达到4.32%,之后虽然出现波动,但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见表1。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云南开展评估的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无显著相关(r=-0.062,P=0.833>0.05),广西开展干预效果评估的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也无显著相关(r=0.549,P=0.052>0.05)。但是2008-2017年,广西省开展评估的程度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50,P=0.004<0.05),具体见表1。
表1 2004-2017年云南、广西开展传染病干预评估的程度
续表1
项目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合计开展干预措施评估的信息报告数云南0111115广西58175442220开展干预措施评估的程度/%云南0.060.050.080.090.100.09-广西3.513.323.403.213.043.44-传染病发病率/(1/10万)云南218.86206.43208.52207.72187.89195.04-广西332.95289.47280.13262.75254.26--
注:云南省2017年传染病发病率来自于期刊论文,两省其它发病率数据均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传染病发病率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
任何一项工作,只有经过了评估,才能更好地总结和改进。目前的评估比较零散,且缺乏定量的评价方法。自循证医学产生以来,生产并利用高质量的证据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借鉴边界分析思路,全面收集各平台公开发表的基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并参考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以提出传染病干预措施的程度为指标,从第三方的客观角度分析基于监测系统的信息,并提出应对措施的完善程度。基于客观性的考虑,以研究者的视角评价传染病应对措施的完善程度是可行的。
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即实施传染病的监测。传染病监测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控传染病的有效途径。传染病监测系统自建立以来,不断为传染病的流行动态提供全面和连续的信息,这些信息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和广西均于2004年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4],开展干预效果评估的程度在近年均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但两省传染病干预效果评估待加强,广西强于云南。可能的原因如下:
据项目组的资料收录情况,云南省基于传染病网络直接系统公开发布的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报告较少,均来源于期刊。依据年份其作者分别来源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5]、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6]、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玉溪市妇幼保健院[7]、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和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9];涉及的疾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5]、肺结核[6,8]、艾滋病[7]和疟疾[9]。虽然报告数量不多,但是涉及的疾病中包括了西南地区4种重点传染病中的3种(出血热、肺结核和艾滋病)。云南省传染病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对重点病种较关注,但是程度值长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有待重视和加强。且其公开发表的报告多为文献,而缺乏常规的传染病监测报告。
广西省开展效果评估的程度虽在2008年左右出现波动,但是整体来说比较稳定,且高于云南省。出现波动的原因可能是,广西省在2004年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后,基于此系统信息开展了多项传染病的干预措施。随着干预措施的阶段性完成,评估工作也在开展。因此,广西省干预评价的程度在2008年出现峰值。从其发表的资料报告数量变化中发现,13年间,广西省在2008年发表的资料报告最多,涉及37个传染病病种。病种中资料报告较多的依次有艾滋病(4篇)[10-13]、麻疹(3篇)、梅毒(3篇)和疟疾(3篇),其余病种的资料报告数均为2篇或以下,如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2篇)[12,13]。所有报告中,广西省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报告数有73篇,占2008年所有资料报告数的92%;其余资料报告均来源于期刊,但是作者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外,广西省的资料报告除了在数量上多于云南外,在内容上也比云南更广泛。如在2010年,广西省的资料报告数较多,共涉及30个病种。其中报告数较多的病种有日本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3篇)[14-16]、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篇)[16,17],其余病种均只有1篇;又如2017年,广西省也发布了较多的资料报告,且涉及38个病种,其中资料报告数较多的是狂犬病(3篇)[18-20]、肺结核(2篇)[20,21]和梅毒(2篇)[20,22],其余病种的资料报告各有1篇。2004-2017年,广西省资料报告数量从多到少排在前几位的是日本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20篇)、肺结核(14篇)、麻疹(14篇)、艾滋病(13篇)和乙肝(12篇)。由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广西省的疾病控制和干预重点。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发病率”是传染病的重要指标,本文仅分析了其与“开展评估的程度”的相关性,未来有待更丰富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