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健,邢 丽,赵 临
(1.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052;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医药制造行业是一个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行业,只有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1]。总结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评估的常用模型,探讨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效率分析与评价的常用指标体系,有助于未来对技术创新效率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为了确保相关投入能实现有效的产出,评价技术创新的相对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2],对2007-2016年我国31省(区、市)医药制造业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探索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优化策略与途径[3],不仅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有借鉴意义,也向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医药企业提出建议。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和影响医药制造业的因素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和医药制造业的特点,构建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投入和产出是影响技术创新效率最重要的两方面,因此从投入和产出2个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组成技术创新效率的指标[4](见表1)。技术创新投入指标: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内部活动经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出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量。
近年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5]是在效率评价方面使用最多的两种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法不能对多投入或多产出的效率进行分析,并且需要先确定函数模型,一旦函数模型发生错误,必将影响整体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包络分析法不需要考虑各评价指标间的单位差异,也不需要确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更无需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所以,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于解决多产出、多投入的多决策单元问题是非常有优势的,因此,本文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技术效率的分析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以凸性分析和线性规划作为测量工具的相对效率评价方法,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的输入或者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生产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
DEA模型作为测算投入产出效率的方法之一,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因而成为效率评价的主流方式。DEA方法主要有CCR模型和BCC模型两个基本模型。两者之间主要的区别假设条件不一样,CCR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而BCC是假设存在规模报酬变化。
Malmquist指数是1953年由瑞典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奎斯特提出的,1970年Shephard运用距离函数对其进行定义。1982年Caves等首次将Malmquist指数引入生产率分析领域,并提出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概念。Fare等在九十年代给出了这种理论的一种非参数的线性规划算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理论相结合,建立多产出、多投入的技术描述形式,这才使得Malmquist指数被广泛应用[6-9]。
表1 本文选取的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鉴于技术创新从投入到产出有一定的滞后期,依照Furman的方法将产出数据滞后期设定为2年[10]。本文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选取2005-2014年全国医药制造业投入数据,选取2007-2016年全国医药制造业产出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利用Deap 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我国31省(区、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
2007-2016年,我国医药技术创新效率变化起伏波动较大,在这几年期间,全要素生产效率处于波动趋势,呈现不规则变化(见表2)。在技术效率方面,技术效率指数在2007-2008年为0.937<1,2008-2009年为0.581<1,说明2007年和2008年的技术效率高于2009年;2009-2010年,技术效率指数变动为0.903<1,2011-2013年的总体技术效率都大于1,后一年大于前一年,这说明技术有效利用程度越来越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影响技术效率,通过分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技术效率因素的作用程度。2007-2016年,纯技术效率除2013-2014年和2007-2008年大于1,其余年份均小于1;规模效率一半年份高于技术效率,一半低于纯技术效率,说明在这几年中,这两对技术效率变动影响相当。在技术进步方面2012-2013年技术进步最大。总体来看,技术效率变动方面呈现出总体良好状态。
根据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的变化,得出2007-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不变,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进步显著增长,年均增长10.1%,但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略有下降,说明这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有待提高,且国家在这期间所推出的一系列鼓励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未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表2 2007-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指数及其分解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指数的值东部、中部、西部都是大于1(见表3),说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指数值是区域中最小的,原因从分解M0指数可知,其规模效率变化值0.956<1,表明规模效率的降低影响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进步,使得东部地区技术效率落后其他区域。进一步分析得出三个区域纯技术效率指数均大于1,而规模效率指数除东部地区外都大于1,纯技术效率变化值大于1,表明我国资源利用率高。
表3 2007-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指数及其分解
各省(区、市)间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差异(见表4)。山西、海南、云南、西藏、和新疆5个省(区、市)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都增加,表明其创新资源合理利用,科技活动人员创新水平高。
内蒙古、湖南、贵州、陕西和宁夏5个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增加,技术进步提高,但是技术效率下降,表明虽然技术进步了,但是创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内蒙古的纯技术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规模效率也有待提高;湖南的规模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贵州纯技术效率有待提高,规模效率也有特别大的提升空间;陕西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提升空间;宁夏的纯技术效率没有变动,规模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做大医药制造业的规模,提高竞争力才能提高规模效率。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18个省(区、市)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下降,技术进步增加。且除黑龙江外的其他省(区、市)的规模效率也有所下降,表明创新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还需做大医药制造业规模,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青海省技术创新效率下降,技术进步下降,技术效率不变,表明技术进步是阻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且省内科研人员较少,创新动力不强。甘肃省技术创新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下降,表明为了增加技术效率,必须提高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为了促进技术进步,应加大研发新科技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只有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都提高了才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医药制造业作为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之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点。刘昌孝指出,要推动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且要合理、科学的配置科研经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不够,应该重视科研经费在创新部分的占比[11]。科学合理的配置科研经费有助于医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在Malmquist指数分析中明显看出,我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因此,科学配置科研经费,迫在眉睫。
表4 2007-2016年我国31省(区、市)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指数及其分解
医药制造业是科研性产业,科研人员是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与否、技术创新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制造业想要保持长久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通过高校为医药制造业培育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奖励政策,对那些为科研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卓越的科研人员应给予匹配奖励。企业自主研发团队应与产学研相结合,并充分发挥科学研究院、高校和中科院等科研人员的作用。国内医药研发机构也需加强与国外医药研发机构的交流、学习与合作,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我国大部分医药制造业起点较低,还都处于高成本、低科技的仿制生产中。2007-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效率年均降低6.9%,对技术创新效率没有贡献。在纳入的31个省(区、市)中大部分医药制造业的规模效率阻碍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为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应该提高规模效率,鼓励药企向大中型企业集中,通过战略合并重组,实现大规模经营。
加快医药制造业产业升级、资源的合理配置[12]、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等都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13]。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分3个“五年”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这是国家层面支持医药制造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计划。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正好在规划时间内,且2007-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指数年均以10%左右的增速稳定增长,表明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极大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但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指数都略微下降,且31省(区、市)的各指数都存在一定差异,说明国家政策在个别省份中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还需要细化、完善创新的支持方案[14],使企业乃至产业感受到真正的推动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医药企业与医药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信息交流,促进医药制造业成果转化[15];同时政府还应对技术创新型企业实施税率优惠等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