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远
(中日友好医院西医妇科,北京 100029)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但其术后对患者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既往有关报道指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与出院后患者心理状态存在紧密的联系,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严重影响预后,也是导致疾病复发的原因[2]。因此,本文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年龄33~66岁之间,平均年龄(48.5±7.4)岁,初中及以上学历者29例,初中以下15例;对照组年龄30~68岁之间,平均年龄(47.2±6.8)岁,初中及以上学历者28例,初中以下16例。纳入:临床医学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生育史完善,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组一般资料对比,P值>0.05。
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外科手术护理,出院前康健指导,电话回访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从出院前3天开始进行延续性护理,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基本资料、文化背景等,共同制定出院健康教育内容和家庭护理计划。建立回访档案,每月通过回访了解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心理状态和日常饮食锻炼情况。回访过程中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原因,鼓励患者说出困扰,对于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简单的心理疏导技巧,采用多种形式放松措施,包括深呼吸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也可通过介绍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的患者典型事例,增强其克服疾病的信心。
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2个月的心理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测,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婚姻关系、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五个评测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0~20分,统计总分,分数越低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差。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总评分为46.8±3.6分,观察组总评分为61.6±3.9分,经统计分析,观察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
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护理关于前两组对比差别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两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
表1 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
组名 SAS评分 SDS评分出院前 出院后2个月 干预前 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n=44 58.2±4.6 50.4±4.5 67.4±5.3 61.3±5.2观察组n=44 57.3±5.1 42.2±4.7 66.8±5.2 49.7±5.1 T 1.310 12.602 0.808 16.926 P 0.192 <0.001 0.420 <0.001
宫颈癌是一种对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严重的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术后生存率明显升高,宫颈癌患者对其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3]。然而子宫作为女性特征性器官,子宫切除后患者形象受损,更年期症状及夫妻性生活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患者往往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长期不良情绪主导患者,对疾病预后影响也非常大。对肿瘤患者早期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对其术后5年生存率及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4-5]。而传统的常规护理虽能在住院治疗期间基本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但出院后对其心理状态干预效果较差,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出院前和出院后2个月进行随访,可以明显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其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更高。因此,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