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鲁燕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高校转型、人才培养类型转变、特色专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依据《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商英国标》)中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和实际专业需求为目标,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西方国家对产教融合的研究较早,经历了“提出—改进—确立”三个阶段。其中美国学者埃茨科瓦茨(Etzkowitz)和雷德斯道夫(Leydesdorff)对产教融合理念进行的研究中,阐述了“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活动中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创建了“三重螺旋体”(Triple Helix)概念。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关注度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产教融合的模式研究,代表学者有戴欣平(2012)、徐元俊(2015)、蓝兴国(2016)等;第二,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代表学者有刘明星(2010)、刘长生(2012)、吴强(2015)等;第三,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代表学者有戴欣平(2009)、蓝兴国(2017)等。
本文为2019年度菏泽市社科规划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成果。
第一,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二,如何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和访谈。其中面向学生的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被试个人信息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影响因素量表(学生)。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学校因素、企业因素、教师因素。面向教师的访谈问题包括两个部分:被试个人信息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影响因素相关问题。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省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方向学生中选取1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6名,女生84名。访谈对象为某省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方向7名专业教师。
在剔除了回答不完整或有明显应答定势的问卷后,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93份,其中男生11份,女生82份。通过半结构访谈,得到访谈数据6份。运用SPSS分析工具对问卷和访谈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表1 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Ⅰ
续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制约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中,企业因素的平均值最高(M=2.36),说明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占据了主要地位,高校的育人目标与规格应当符合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从高校角度来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育人模式,将严重偏离产教融合理念,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学生角度来说,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会造成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的就业需求(唐琳)。
其次,学校因素的平均值位居第二位(M=2.34),说明高校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高校应当改善同质化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窘境,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等都应当进行转型,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相匹配。
最后,教师因素的平均值最低(M=2.3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起到主导作用。商务英语校企合作育人工作应当由精通商学、擅长英语教学,同时又具备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组成。研究发现,商务英语教师多为英语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专业,传统以语言为主的课堂不能满足学生对商务前沿性实践需求;而企业外聘教师在语言和教学方面的能力不足,无法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的有机融合。
表2 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影响因素统计Ⅱ访谈人数(N=7)
续表
从表2访谈结果来看,在校企协同育人中,企业的作用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包括岗位需求(题1,3,5)、实验实训条件(题4,5)、教学指导(题7)和就业指导(题6,8)。在产教融合体系中,企业角色定位直接决定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企业只有与高校有机结合,颠覆传统理论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同时,高校在校企协同育人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题2)、课程设置(题4,7)、教学与管理(题6,7)、评价体系(题8)以及毕业生就业(题5)等方面与企业有机结合,避免“产”与“教”脱节。
教师在校企合作育人中应起到主导作用。除企业引入兼职教师和聘请业界精英和客座教授担任专业课程外(题2,5),高校教师应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题8),以便了解企业现状和人才实际需求。
最后,51.74%的老师认为,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题1)。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当在政府政策鼓励与支持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
综合以上对问卷和访谈数据的分析,发现国内现行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企业因素。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合作意识不强、积极性不足,是校企合作机制不能稳定开展的成因,无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作用;其次,高校因素。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出现脱节,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与管理工作、就业指导等方面。其原因包括校企合作育人理念与方法的陈旧,尤其在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情况下,无法实现校企协作育人模式的创新;最后,教师因素。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校与企业的教师无法真正实现其主导地位,定位不准、理念错位、合作不足等问题,构成了育人各环节的问题。
“互联网+”的概念在2012年被首次提出,指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创新。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为传统模式下的教育体制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以往人才培养机制“两条线”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混合式”校企人才联合培养长效机制。首先,创建线上“校企协作育人平台”,从线上线下两个层面,深度拓展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实践实训、考核评价、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克服以往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困难。
在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与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将“互联网+”理念引入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设置,深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的形式,实现企业和高校双向育人。
在商务英语“外语+X”人才培养目标下,校企合作专业一线教师队伍应从师资结构、专业能力和协同合作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打造“混合式”教师协同育人共同体。除聘请业界精英和行业专家开办讲座、指导教学之外,学校与企业之间可通过线上育人平台,开展线上教研、资源共享、互评互助,线下集体备课、深入课堂等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育人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技能之外,还需掌握相关电子商务技能,因此,传统的实体实践、实训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协同打造“线上+线下”的实践实训基地,能够在市场需求层面创新育人模式。学校与企业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建线上虚拟商务平台,为学生提供自由度高、且不受时空限制的实践实训网络空间,同时,通过线下的实习,既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够通过“线上+线下”双重考核系统,帮助企业遴选优秀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新时代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商务英语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解决传统商务英语育人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失衡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高校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应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定位,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