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重要害虫——枣星粉蚧和枣树皑粉蚧的识别

2020-06-08 10:55虞国跃周在豹王合
植物保护 2020年3期
关键词:形态学分布

虞国跃 周在豹 王合

摘要 有文献报道,枣葵粉蚧“Trionymus sp.”是河北省枣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但我国蚧虫的重要文献上并没有记录这一种。国内有关枣星粉蚧Heliococcus destructor Borchsenius(=Heliococcus zizyphi Borchsenius)的生物学,实来自枣葵粉蚧。枣葵粉蚧其实是一个新的枣树害虫,2016年定名为枣树皑粉蚧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 et Wu。本文记述了这两种粉蚧的研究历史、形态区别特征,并提供了生态图片,供生产上鉴别参考。

关键词 枣星粉蚧; 枣树皑粉蚧; 形态学; 寄主; 分布

中图分类号: S 436.6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19102

Identification of two mealybug pests of Ziziphus jujuba: Heliococcus

destructor Borchsenius and 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 et

Wu (Hemiptera, Pseudococcidae)

YU Guoyue1, ZHOU Zaibao2, WANG He2

(1. 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China; 2. 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Beijing,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rionymus sp. was recorded as an important pest of Ziziphus jujuba in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However, there is no such record in Coccomorpha literatures in China. The biology of Heliococcus destructor Borchsenius (=Heliococcus zizyphi Borchsenius) recorded in literatures actually belonged to the former. In fact, it was described as a new species in 2016: 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 et Wu. The present study gave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se two mealybugs and diagnostic characters, provided with color pictures.

Key words

Heliococcus destructor; Crisicoccus ziziphus; morphology; host plant; distribution

由于化学农药的应用,与其他果树一样,枣树重要害虫的演替较为明显。过去作为主要害虫之一的枣尺蠖Chihuo zao Yang[1],现已很少见,北京偶尔可见雄虫于灯下,在枣园碰到幼虫,犹如撞大运,而雌虫则难以寻觅[2]。管理粗放、少用农药的地区或枣园,食叶害虫比较严重,而在栽培管理较好、农药使用较多的枣园,蚧类等害虫较为突出[3]。河北枣树上重要的蚧虫有:日本龟蜡蚧、瘤坚大球蚧、枣葵粉蚧、枣星粉蚧[4]。“枣葵粉蚧”是一种在河北发生严重的枣树害虫[5],学名为“Trionymus sp.”。作为重要的害虫,这种“枣葵粉蚧”鲜见于文献,《中国动物志同翅目蚧总科》[6]也没有提及或记载这一种。不少文献中提到的“枣粉蚧”或其他名称,多有混淆或不清的现象。近年来我们对枣树上的粉蚧进行了调查,结合最近的文献[78],对常见的2种粉蚧——枣星粉蚧Heliococcus destructor Borchsenius, 1941和枣树皑粉蚧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 et Wu, 2016进行介绍,提供鉴别特征和生态图片,供生产上鉴别参考。

1 枣星粉蚧Heliococcus destructor Borchsenius, 1941

在中国,枣星粉蚧Heliococcus zizyphi Borchsenius, 1958最早记录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寄生枣树叶片[9],随后一些文献所用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图均来自该文献,如《山西省果树主要害虫及天敌图说》[10]。由于星状管的分布不同,Danzig[7]认为汤祊德[9]所描述的种并不是枣星粉蚧。王子清[1112]记录于广东、江西的枣上,中文名为枣阳腺刺粉蚧,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局部特征图;后来增加了河北和山西的分布记录[6]。汤祊德[13]在他的专著《中国粉蚧科》将枣星粉蚧中文名改为枣树星粉蚧,记述其寄生在枣树枝干上,并对其进行了重新描述,一些特征与汤祊德原来的描述[9]并不相同,特别在星状管的分布上有较大差异,但专著没有提供特征图,也未说明更改描述的原因。自3本专著《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二十四册 同翅目 粉蚧科》《中国农区的介壳虫》《中国粉蚧科》[1113]出版以后,一些文献引用或采用汤祊德[13]的描述,如崔巍和高宝嘉[4](没有配特征图),或采用王子清[1112] 的描述,如李连昌等[14](描述稍有变化,没有配特征图);而另一些文献,如《山东林木昆蟲志》[15]采用更改后的描述和原来的特征图。谢映平[16]绘制了新的特征图,随后有些作者采用了该特征图,如杨旺[17]。

在《中国粉蚧科》一书中列入了猖獗星粉蚧Heliococcus destructor,其寄主植物有桑、核桃和石榴,但中国没有分布[13]。王爱静等[18]除了列出枣星粉蚧外,还记录了分布于库尔勒和哈密的猖獗星粉蚧,增加了寄主桃。

Danzig[7]对俄罗斯及邻近国家的星粉蚧属Heliococcus ul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不少新异名,其中Heliococcus ziziphi Borchsenius, 1958(枣星粉蚧的学名有两种拼写:Heliococcus zizyphi或H.ziziphi,后者是更正名,基于枣属的学名为Ziziphus,国内多用前者)为Heliococcus destructor Borchsenius, 1941的异名。作为枣树上的重要蚧虫,我们在此仍保留枣星粉蚧作为Heliococcus destructor的中文名。

枣星粉蚧雌成虫:体长3.0~3.2 mm;椭圆形,淡黄色,被白色蜡粉,并向各方散射玻璃状细蜡丝,体侧腹部可见5~6对蜡丝,通常末对明显。触角9节,第2、3节长,明显长于其他各节,但与端节长度相近。胸足发达,腿节较粗壮。刺孔群18对,除第3对具3根刺外,其余均为2根刺。体背具有3种星状管腺(也称放射刺管腺,是本属的特征性管腺,管腺的端部开口处似倒扣了一个杯子,近杯口通常具小刺),大星状管腺,近杯口具2~3枚刺(少数4枚),多分布于体背两侧;中星状管腺,近杯口具2枚刺(偶尔1枚),分布于第6、7节背面中部;小星状管腺,近杯口具1~2枚刺,管柱明显细于杯口,分布于头胸及腹部前部。

枣星粉蚧分布于中国(北京、新疆、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西、广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

寄主植物有枣属Ziziphus、桑Morus alba、药桑M.nigra。也有文献记录标本采自蒺藜科的拟豆叶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 菊科的刺头菊Cousinia affinis、石竹属Dianthus和蒿属Artemisia, 唇形科的黄芩属Scutellaria[7]。目前我们在北京发现的寄主为枣、桑,发生量小于枣树皑粉蚧。

2 枣树皑粉蚧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 et Wu, 2016

张凤舞等[5]报道了多种农药对枣葵粉蚧的防治,所用的学名为Trionymus sp.,由王子清先生鉴定。该文陈述此种粉蚧已在河北大量发生,并造成了一定的为害。但王子清专著中[6,1112]并没有为害枣树的葵粉蚧属种类的记录。随后也没有枣葵粉蚧形态或生物学研究的文献,即使有,也仅是引用而已。

枣树皑粉蚧是Zhang等于2016年发表的新种,模式标本采于北京昌平、河北涉县,其中正模产于昌平王家园试验枣园;Zhang等[8]对各龄若虫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列出了本属我国种类的检索表。但该文并没有讨论与“枣葵粉蚧”的关系。武三安先生于2015年初给作者来信说,昌平王家园的粉蚧“应该是一个新种,张凤舞先生以前以枣葵粉蚧Trionymus sp.报道过”。并提到1996年曾向张凤舞先生索要标本,但寄回的标本为枣星粉蚧。由于两种粉蚧外形相近,且这两种粉蚧可以混生(甚至混居在同一枝杈的基部),容易使人产生混淆。有些文献(如[10])所记述的枣星粉蚧的生物学来自“枣葵粉蚧”。我们也有这样的错误,《王家园昆虫》[2]一书中的枣星粉蚧所附的左图,实为由两种粉蚧组成,中间的一头为枣星粉蚧,左右两侧的个体为枣树皑粉蚧。

枣树皑粉蚧雌成虫:体长1.8 mm;宽卵形,暗褐色,被白色蜡粉,没有玻璃状细蜡丝,体侧腹部可见5~8对蜡丝,通常末对最粗壮。触角8节,第2、3节稍长于第4节,明显短于端节。胸足发达,腿节纤细。刺孔群17对,每刺孔群一般有2根锥刺和少数三格腺组成。体腹面具管腺,有时管腺也分布于体背。尾瓣腹面具硬化棒。

目前已知枣树皑粉蚧分布于北京、河北,寄主为枣,可在叶片(包括叶柄)、枝条及果实(包括果柄)等处寄生。推测我国其他一些枣产区也会有分布,尤其河北省附近省区。北京的一些果园该种为害严重。

3 结果及讨论

这两种蚧虫分别属于星粉蚧属Heliococcus ulc, 1912和皑粉蚧属Crisicoccus Ferris, 1950,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从外表就可区分:枣星粉蚧的体表淡黄色,体表具散射的玻璃状细蜡丝;枣树皑粉蚧的体表暗褐色,体表没有玻璃状细蜡丝。在显微镜下观察,触角的形态及节数不同,枣星粉蚧的触角8节,第2、3节不特别长;而枣树皑粉蚧的触角9节,第2、3节明显长于除端节外的其他各节。有关它们的详细描述,可参阅Danzig[7],Zhang等[8]。

枣树皑粉蚧的生物学及防治试验已有研究,过去所谓的枣葵粉蚧Trionymus sp.[5]便是枣树皑粉蚧,而枣星粉蚧的生物学尚未被研究,一些文献中所列的生物学,实为枣树皑粉蚧的误录。

至于一些文献中对于“枣粉蚧”的描述,一些属于上述的两种,其余属于其他的粉蚧。《山西省果树主要害虫及天敌图说》[10]记述了10种蚧虫,除了枣星粉蚧外,还有2种粉蚧: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和柑橘棘粉蚧P.citriculus Green (为P.cryptus Hempel的异名)。这两种属于同一属,体被白色蜡粉,体侧具17对白色蜡丝。康氏粉蚧的前几对蜡丝较短,末对蜡丝特别长,约与体长相近,约是前一对蜡丝长的3倍。柑橘棘粉蚧的前几对蜡丝稍短,末对蜡丝长,约为体长的1/3~1/2,是前一对蜡丝长的2倍。因此从这两种粉蚧具有很长的末对蜡丝,可与枣星粉蚧和枣树皑粉蚧区分。

对于这两种粉蚧的防治,重点在于保护天敌和利用生物学特点进行防治。保持果园内的物种多样性尤其重要,施用化学农药和除草,是导致蚧虫发生的关键因素[19]。目前发现的天敌有札幌艾菲跳小蜂Aphycus sapporoensis (Compere & Annecke)和环斑弯叶毛瓢虫Nephus (Bipunctatus) incinctus Mulsant[2],前者寄生枣星粉蚧,后者可捕食这两种粉蚧。可利用粉蚧在樹干的上下活动习性,采用粘胶法进行防治[20];即在枣树发芽前及6月份,在主干中部偏上位置, 刮除老皮,缠上粘胶带,防效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写组.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中)[M]. 第1版.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1: 17791781.

[2] 虞国跃, 王合, 冯术快. 王家园昆虫: 一个北京乡村的1062种昆虫图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544.

[3] 黎彦. 果树病虫害防治[M].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178.

[4] 崔巍, 高宝嘉. 华北经济树种主要蚧虫及其防治[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210.

[5] 张凤舞, 孙淑梅, 李桂良, 等. 枣葵粉蚧防治试验[J]. 昆虫知识, 1980, 17(4): 164166.

[6] 王子清. 昆虫纲第二十二卷 同翅目 蚧总科 粉蚧科 绒蚧科 蜡蚧科 链蚧科 盘蚧科 壶蚧科 仁蚧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611.

[7] DANZIG E M. Mealybugs of the genus Heliococcus ulc (Homoptera, Pseudococcidae) of the fauna of Russia and adjacent countries [J]. Entomological Review, 2007, 87(8): 9881025.

[8] ZHANG Jingtao, WU Sanan. A new species in the genus Crisicoccus Ferris (Hemiptera: Coccomorpha: Pseudococcidae), with a key to Chinese species [J]. Zootaxa, 2016, 4117(3): 440450.

[9] 汤祊德. 中国园林主要蚧虫第一卷[M]. 太谷: 山西农学院, 1977: 267.

[10]山西省果树害虫及天敌编写组. 山西省果树主要害虫及天敌图说[M]. 太原: 山西省农业区划委员会, 1983: 787.

[11]王子清.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四册同翅目粉蚧科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119.

[12]王子清.中国农区的介壳虫[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2: 276.

[13]汤祊德. 中国粉蚧科[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768.

[14]李連昌, 李利贞, 樊永亮, 等. 中国枣树害虫[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2: 253.

[15]范迪. 山东林木昆虫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682.

[16]谢映平. 山西林果蚧虫[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147.

[17]杨旺. 果树病虫害[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118.

[18]王爱静, 席勇, 甘露. 新疆林果花草蚧虫及其防治[M]. 乌鲁木齐: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60.

[19]师光禄,常宝山. 枣园害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6(3): 213216.

[20]李梦钗,郝建伟,温秀军,等. 无公害粘虫胶防治枣树害虫试验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 2007(6): 47.

(责任编辑:杨明丽)

收稿日期: 20190304   修订日期: 20190326

亚洲生物技术协作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5B04);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2002A001)

致  谢: 参加本试验部分工作的还有江代礼、谭翰杰、张能和纪烨斌等同学,特此一并致谢。

通信作者E-mail:lbz6329@sina.com

#为并列第一作者

猜你喜欢
形态学分布
白杜害虫钝肩普缘蝽的形态特征研究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一种改进的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显微互动技术在《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