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讨

2020-06-08 10:42陶艳玲黄莺张淑芝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高双师教师队伍

陶艳玲 黄莺 张淑芝

【摘 要】本文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认证制度和标准不一、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标准体系、创建校企“产教融合”兼职互聘平台、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教师研修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层级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健全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1+X”证书制度试点  队伍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76-03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随后,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要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具备教学与培训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一、“双师型”教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拥有专任教师49.8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9.70%。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占比偏低”,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实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建设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教师数量和素质要求,“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一)认证制度和标准不一,“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我国目前未制定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所以各地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出台了各自的“双师型”教师或者“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文件和管理办法。由于“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不健全、认定条件不统一、质量无度量标准等问题,导致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水平极不平衡,专业化水平偏低。

(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薄弱。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60%以上都是来源于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拥有系统完备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而行业企业中的技术能手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极高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但由于其学历和职称等原因难以引进到高职院校工作。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和实践能力不足,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薄弱。

(三)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一方面,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现有的教师培训中存在理论教学多、实践培训少、教师覆盖面小、内容针对性弱等问题,培训内容没有贴近时代、贴近工作和贴近企业,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缓慢,院校教师无法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和培训,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缓慢,抑制了“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四)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由本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队伍内部结构的差异给“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带来挑战。从校内教师来看,尚未建立“分层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审、评先树优、岗位聘任和项目申报等方面未给“双师型”教师予以倾斜,导致教师在考取职业资格证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缺乏动力。从校外企业兼职教师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兼职教师从教制度,在招聘引进、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兼职教师流动性大,难以发挥其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打造能够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六个一”工程,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等三个方面快速提升,培养具有“321”特征的“双师型”教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即通过制定一套“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标准体系,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兼职互聘平台,打造一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研修能力培养体系,创建一批层级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健全一个评价激励机制,培养具备教师资格、职称资格、职业资格、教学技能、实践技能和一项专业特长的“三资格两技能一专长”型“双师型”教师,保障教师队伍具备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的师德师能和专业素质,建成能与“1+X”证书制度建设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为实施“1+X”证书制度奠定坚实基础。见图1。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新时代“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的内在要求,明确“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培养具备教师资格、职称资格、职业资格、教学技能、实践技能和一项专业特长的“三资格两技能一专长”型“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具备形成一系列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体系和制度。一是建立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学校要严格制定“持证入教”的规章制度,将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引进的必备条件,规范学校招聘教师队伍的标准,同时建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方式公开招聘的机制。二是出台新教师培训管理办法,从培训实施、经费保障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新教师快速获得高校教师资格。同时以“双师”素质养成为着力点,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严格见习期考核与选留环节。三是出台学校专任教师教学管理相关规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文件精神,制定校级的专业教学标准,明确教师的专业教学要求,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四是出台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办法,明确挂职锻炼的具体要求,推进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不少于三个月的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五是出台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健全在职研修能力培养体系,搭建“骨干教师”职业发展平台,对接“1+X”证书试点制度和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证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六是出台鼓励教师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办法,从政策、经费上予以倾斜和支持,加快实现教师在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上的“人手一证”。七是根据自治区级主管部门出台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文件,制定校级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从培养目标、认定标准、培养路径和激励措施等方面,明确发展“双师型”教师发展方向,帮助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认定。八是将“双师型”教师评定和职称评审挂钩,出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称自主评审管理办法。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激励教师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校系列职称。

(二)创建校企“产教融合”兼职互聘平台,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创建校企“产教融合”兼职互聘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养机制和培养途径。一是加大政府统筹,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发挥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工作机制,在企业设置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序安排专业教师和转岗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研发、企业文化建设等服务。二是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在标准要求、岗位设置、遴选聘任、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健全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聘请一大批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三是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打造职教师资孵化摇篮。一是依托优势专业的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平台,遴选具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二是依托基地,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制定严格的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标准,按计划开展“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頭人”进阶式能力提升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以及教师职业素养培训等,以“理论授课+实训见习+企业考察+企业实训+培训考核”等形式,推动教师提升专业实践技能,获取教学所需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训项目服务体系。根据行业专业优势,着力打造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培训项目服务平台,利用条件优良的合作实训基地及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对象的“双师型”教师岗位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科研教研、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撑和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教师研修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平台。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师研修能力培养体系。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创新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将参加进修培训和企业实践作为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全面落实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二是建立“层级化、多元化”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以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探索涵盖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等群体的分级培训模式,采用“校内理论培训+校外企业实践、线上+线下”的形式,集岗前培训、在职提高、高级研修培训于一体的“多元化”职教培养培训体,培育一批具备教学和培训能力的教师。三是配合人事管理系统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构建各梯队教师发展标准,开展教师诊断与改进,根据“标准引领、分类进阶,诊改推进”的诊改思路,制定具有“双师型”特色的教师发展标准,并根据标准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技术技能、教育教学等进行指导、跟踪、监督和评价。

(五)建设层级化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分级打造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引领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是建立健全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引进和培育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名师、大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大师工作室”团队效应,打造优势专业“技术技能引领型”名师大师工作室。二是出台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明确专业带头人的标准和要求,加强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出国培训进修、海外研修访学、跟岗访学和顶岗实践等研修方式,在职称晋升、申报教科研项目、教研教改专项经费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培养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课程开发技术、教研科研能力于一体的专业带头人。三是面向本校优势专业,鼓励和支持一批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突出,在本学科领域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大师,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建设自治区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形成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实行行动导向、模块化课程学习的教学实施新模式。

(六)健全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深化具有“双师型”特色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深化具有“双师型”特色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职业发展激励”等多样化的形式,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落地。一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考评体系,每年进行绩效考核。在聘期内考核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分等级予以补贴。二是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在评优评先、岗位晋升、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项目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将体现“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特点的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条件,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予以优先考虑。通过这些举措,凸显“双师型”教师的优势,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壮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

[2]马慧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6)

[3]李军舰.地方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经济,2019(6)

[4]孟志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

[5]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6]罗秋兰,秦福利,韦娇艳,等.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构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9(7)

[7]齐亚丽.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9(25)

[8]张惠绒.新时代公安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学校教师—企业员工双角色交替培养模式研究”(2019A026);2018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项目“高铁信号职教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桂教人〔2018〕35号)

【作者简介】陶艳玲(1988—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师资管理;黄 莺(1980— ),男,壮族,广西武宣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张淑芝(1983—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师资管理。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双高双师教师队伍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